APP下载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2021-04-08润东

产权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核心技术格局

润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同时,提出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一定的自主可控能力,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构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尤其要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经济的命脉在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于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之上的。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的关联关系,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比如,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涉及到顶层设计的政策引导、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研资金的合理组织分配、科技人才的吸聚培养任用、高端研发的知识产权归宿、技术成果转化的实现路径、大规模科技产品的生产制造、科技产品的推广消费等诸多环节,产业链上哪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都不能“掉链子”。

供应链是以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等物料的流动为载体,综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集合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一个综合体系。比如生猪生产的的供应链,从生猪生产预警—猪种繁育—饲料供应—生猪饲养—生猪收购—生猪屠宰—猪肉销售—猪肉罐头生产等,这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近年来,出现“猪周期”现象,就是因为生猪饲养这一环掉了链子,影响到整个市场物价。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可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产业之间相互关联、密切合作,供应系统上下游流动畅通,使得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配套,宏观经济循环有序,人力、资金、技术、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行业等各种循环元素都活跃兴奋起来,并相互衔接。这样有利于新发展格局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

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因素

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应以问题为向导,理性识别和研判当前及今后可能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风险因素。从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影响、逆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关键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等几个重要因素会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的风险。

新冠疫情影响。本次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遭遇的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病毒变异传播最为复杂的一次瘟疫。据凤凰新闻《全球疫情实时动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3日7时,全球疫情(中国以外)累计确诊77972528人,累计死亡1711085人。中国疫情累计确诊95983人,累计死亡4773人。疫情反复来袭,已形成拉据战、持久战。一般来说,新冠疫情将从企业倒闭、产业外迁和中间品进出口中断三个维度对产业链供应链产生影响,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逆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4年,公然撕毁协议(TPP、巴黎气候协议等),高调退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重要国际组织),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把世界秩序搅得一团糟,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破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多边合作空间日益收窄。这给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很大障碍。

关键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一个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没有主导权和控制力,直接关乎一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在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中,我国某些核心技术欠缺是一个短板。整体而言,中国目前一些关键核心产品对外依存度尚高,如操作系统、高端数控机床、高端传感器、芯片、光刻机、医疗器械、发动机等,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中国制造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依然存在亟需攻破的技术难关。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准确把握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的风险,因势利导,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精准发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竞争力。

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越是困难,越是要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牵牛鼻子,关键处着墨使劲,有所突破,扭转局势,驾驭全局。

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獨门绝技。要有撒手锏,在某一领域掌控标准和话语权,不寄人篱下,不仰仗别人施舍。

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做好产业基础修补工作,重新审视根基,克服浮躁心态,从头做起,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地打牢产业根基,坐稳市场江湖。

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核心技术格局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格局与结局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以天地为格局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