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目的挖资源拓空间

2021-04-08吴明举

新教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写作文文言文笔者

吴明举

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大部分教师也不太喜欢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回避的现象,也是语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一、明确写作目的

对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关注的是两个问题:“学生写什么”和“如何让学生会写”。但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那么即使写作活动再生动有趣,学生写起作文来也是困难重重或者是应付了事。因为对学生而言,写作文只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只有语文教师才会看他们的作文。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内在真实的表达需求,不能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为什么要写作文?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是社交的一种形式。前人就是利用写作的形式传承他们的思想。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写作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要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或者是帮助学生找到社交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读者意识”。

例如,笔者在写信教学时,就策划了一次和远方小学生“手拉手”的书信交流活动。笔者帮助学生和远方小学生取得联系后,让学生以个人的名义给“结对子”的远方小伙伴写信。在信里,他们可以介绍自己、学校和家乡的情况,可以向对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信写好后,笔者让学生把信寄出去。这样的安排,旨在为学生创造社交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真实表达需求,为学生营造写作情境。在写作书信时,学生自然就产生了读者意识,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热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挖掘写作资源

习作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产生读者意识,还要适时捕捉写作契机,挖掘写作资源。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武汉,全国陷入一片恐慌。新冠疫情出现后,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地救治病人。于是,在“停课不停学”的空中课堂网课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每日新闻发布会”、给白衣战士写慰问信、向主管部门写建议书等,并让有家长驰援武汉的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周报》“最美逆行者”征文活动。这场影响着全国的特殊“战疫”,就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资源。通过这次写作活动,笔者发现,一些学生慢慢养成了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真正实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学生慢慢就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渠道较多,教师需培养学生勤写生活随笔的好习惯,积极将作文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家庭,在家庭中,学生会感受到喜怒哀乐,也能体会到亲情的宝贵。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与父母的日常相处只是普普通通的事情,没有任何可写之处。笔者在母亲节那天为学生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先让学生送母亲一件礼物,然后在观察母亲收到礼物的一举一动后写一篇作文,次日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最后让写得好的学生朗诵自己的文章。笔者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细心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找寻写作素材,让文章更具情感。

作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文。日常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写照。作文教学生活化,回归了自然,回归了主体,学生写作也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源。

三、拓展写作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行为。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特别是教材中的一些古诗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文体,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例如,《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很精练。初读这首诗的时候,似乎很容易就读懂了,再细加品读,内涵丰富。这首诗中寻访者的提问被省略了,童子的回答应该很多,但诗人只选了三句话,寓意却很深刻。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人物,理解诗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寻访者在松树下问了什么,诗里写了吗?你能展开联想把寻访者的问话和童子的回答聯系起来吗?”“如果你是那个寻访者,当你随着童子的手向山上望去时,你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看到的都是云雾缭绕的山。”“我看到的是森林茂密的山、蜿蜒的路以及云和雾。”笔者又问:“如果你是那个童子,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答,并让学生扮演寻访者和童子进行对话表演,最后把寻访场景和过程生动地写下来。又如,教学文言文《杨氏之子》时,引导学生先理解文本,再品味语言,最后学写文言文——续写杨氏之子与孔君平之间的有趣对话。在写作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言文的形式,学习文言文简洁的表达方法。这样的写作训练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很好地契合,让写作训练富有成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首先,学生多学一些文言文可以让白话文的表达更精简。我们有时会有这种感觉,当用白话文表达显得冗长啰唆时,一句文言文就能一言以蔽之。其次,文言文有时可以使语句更有韵味,且具有节奏。最后,优秀的文言文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后代应该传承。可见,学写文言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小学生喜欢和擅长模仿。笔者在教学小古文《狐狸与葡萄》一课时,让学生把《伊索寓言》中《蝉和狐狸》的故事改为文言文格式。笔者没有对学生拔高要求,无论学生是改一句还是改一篇都可以。这是学生改写的:(1)昔有一蝉,栖树而鸣。狐欲食之,乃诡设一计。(2)其与蝉对立,赞之曰:“闻先生有妙声,可否下树为吾歌之?”蝉觉有诈,乃摘一叶扔之,狐以为蝉,遂扑之。(3)智者,常从他人难中悟其道。智者,皆能汲训于他人之难也!谁能想到,如此精辟的一句话竟然出自小学生之口!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给笔者惊喜。

学生仿写文言文的成就感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布置了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文言文变白话文、白话文变文言文,以及补写文言文、续写文言文,等等。实践证明,学生不仅不反感这类写作方式,反而还很喜欢这样的“写作游戏”。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该巧用文本和各种资源,巧妙选择读写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要坚持科学训练,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习作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

猜你喜欢

写作文文言文笔者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老师,别走……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