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耐火钢中合金元素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的偏聚行为
2021-04-08陈林恒王红鸿
陈林恒 桑 晨 童 志 范 益 王红鸿
(1.南京钢铁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5;2.武汉科技大学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81)
热影响区粗晶区(coarse grain heat affected zone, CGHAZ)是焊接结构的关键区域,例如在石化设备、压力容器和管道、海洋平台、汽车以及军事和航空航天设施[1- 2]中,90%的失效(疲劳裂纹、冷裂纹、韧性降低、腐蚀裂纹等)发生在该区域[3- 4]。大量研究表明,合金元素含量对低合金高强钢粗晶区的连续冷却相变有显著影响。主要合金元素(C、Si、Mn)和微合金元素(Cr、Mo、Nb、V、Ti、B)的添加均会导致粗晶区连续冷却转变温度降低[5]。模拟热影响区连续冷却组织转变图表明[6- 7],快速冷却降低了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采用中等冷却速率(即实际焊接常用冷却速率)时,合金元素的溶质拖曳效应促进了贝氏体相变[8]。少量Nb的加入促进了粗晶区中M- A组元的形成[9],Mo和Ti的加入促进了粗晶区中侧板条贝氏体、上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对于低碳低锰钢,缓慢的冷却速率导致粗晶区原奥氏体晶界析出铁素体[10]。因此,合金元素含量对粗晶区组织转变有重要影响。
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合金元素会发生偏聚行为[11- 12]。高温下大多数合金元素以固溶状态存在,经过冷却,由于与铁原子尺寸不匹配,所有合金元素原子都有偏聚到晶体缺陷(如位错、晶界)的趋势[13]。已有研究表明:Nb原子在晶界处偏聚[14- 16],并通过溶质- 拖曳[17]效应延迟铁素体的转变。但是由于仪器与设备不能精确检测合金元素的分布,目前对于合金元素的偏聚,尤其是焊接条件下偏聚行为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成像(atom probe tomography, APT)技术[18]测定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界合金元素的浓度,分析合金元素在界面的偏聚行为并计算其晶界偏聚能。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高强耐火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焊接热循环,具体参数为:以150 ℃/s的速率加热至峰值温度1 320 ℃保温1 s,然后在10 s内冷却至950 ℃,最后淬火。
表1 试验高强耐火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high- strength fire- resistant steel (mass fraction) %
TEM试样用体积分数为5%的高氯酸和甲醇混合溶液(-35 °C)进行电解抛光(25 V)。采用JEOL 2100 F型透射电镜(TEM)观察试样热影响区粗晶区的微观结构。EBSD试样经机械抛光后用50 nm胶体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处理。利用配有EDAX- TSL EBSD系统的FEI Quanta 3D型双束扫描电镜(FIB/SEM)进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得到的原奥氏体晶界(prior austenite grain boundary, PAGB)如图1(a)所示。使用聚焦离子束(FIB)制备的特定界面APT试样如图1(b)所示。使用LEAP 4000 HR型三维原子探针(APT)在电压模式、200 kHz脉冲频率、60 K温度下进行APT试验。用IVAS 3.6.12软件对APT数据进行重建和定量分析。
图1 EBSD下原奥氏体晶界(a)和APT试样(b)Fig.1 Prior austenite grain boundary identified by EBSD(a) and APT specimen(b)
2 试验结果
2.1 模拟热影响区粗晶区显微组织
高强耐火钢经热模拟后,CGHAZ显微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M- A组元组成,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未发现碳化物,如图2所示。
图2 CGHAZ显微组织Fig.2 Microstructures of CGHAZ
2.2 合金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分布
合金元素在原奥晶界处的原子分布和浓度分布如图3所示。富集因子可表征合金元素在晶界偏聚的程度,定义为元素在原奥晶界处峰值浓度与其在铁素体中浓度的比值。合金元素在原奥晶界处的峰值浓度、铁素体中的浓度、基体中的平均浓度和富集因子列于表2。从表2可见,C在原奥晶界处的峰值浓度为1.648%、在铁素体(图3(a)中标记为F1)中的浓度为0.104%,其富集因子高达15.85。Mo在原奥晶界处浓度为0.527%,在铁素体中的浓度(F1)为0.130%,其富集因子为4.05,偏聚程度仅次于C。Mn和Cr也在原奥晶界处偏聚,富集因子分别为2.64和1.62。Ti、V和Nb在钢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也存在偏聚行为,富集因子分别为5.41、3.43和2.82。
图3 APT试验结果Fig.3 APT experimental results
表2 合金元素的浓度及富集因子(原子分数)Table 2 Concentration and enrichment factor of alloying elements(atom fraction) %
3 讨论与分析
APT分析证实在模拟焊接热循环条件下,即从1 320 ℃连续冷却至950 ℃过程中,合金元素(如C、Mn、Nb、V、Ti)在原奥晶界处偏聚。通过对富集因子的计算发现元素偏聚程度的大小顺序为C>Ti>Mo>V>Nb>Mn>Cr。
3.1 原子尺寸因素对原奥晶界合金元素偏聚的影响
理论上,由于可以降低结构自由能,钢中每个原子(包括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都倾向于占据缺陷位置,偏聚于晶界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19]:原子尺寸错配度越高,溶质元素向晶界偏聚的趋势越大。这是因为较大的原子尺寸差导致基体的晶格畸变大。溶质的晶格畸变能ΔU总是正值。根据[20]:
CS=C0exp(ΔU/RT)
(1)
式中:CS是偏聚浓度,C0是基体中的浓度。可以看出,偏聚浓度CS随ΔU的增大而增大。
采用式(2)计算合金元素的原子尺寸错配度ε,结果列于表3。
ε=(ri-rFe)/rFe
(2)
式中:rFe是Fe原子的直径,ri是合金元素原子的直径。
表3表明:原子尺寸错配度的大小顺序为C>Nb>Ti>Mo>V>Mn>Cr。C是试验钢中唯一的间隙原子,与Fe原子的尺寸错配度最大。此外,C原子在晶界处占据间隙和置换位置,而置换原子只占据置换位置。因此,C在原奥晶界处的偏聚能力最强。
Mn和Cr的尺寸错配度比其他合金元素的小,因此在原奥晶界处的偏聚能力较弱。Nb的尺寸错配度仅小于C,但APT分析表明Nb的偏聚程度弱于Ti、Mo和V。可见,原子尺寸错配度不是影响焊接热循环元素偏聚的唯一因素。
表3 合金元素原子与铁原子间尺寸错配度的计算结果Table 3 Calculation results of atomic size misfit between alloying elements and Fe atom
3.2 固溶度对原奥晶界合金元素偏聚的影响
Raabe等[21]研究指出,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可以近似表示偏聚的趋势。固溶度综合反映了原子尺寸因素和电子因素[22]。固溶度越低,溶质偏聚的趋势越大。表4列出了特定温度下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其大小顺序为Ti 相比于Nb和V,Mo具有较低的原子尺寸错配度和较高的奥氏体固溶度,其偏聚倾向应小于Nb和V。但APT试验结果显示Mo的富集因子高于Nb和V,原因是合金元素在焊接热循环中的偏聚属于非平衡偏聚,因此有必要采用非平衡偏聚动力学理论对此进一步深入研究。 表4 特定温度下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Table 4 Solid solubility of alloying elements in austenite at particular temperature 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原奥晶界处Mn和Cr原子的分布相同,并且具有相近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其原因为Mn和Cr的原子半径相近,分别为0.258 5和0.257 5 nm,并且与其他合金元素相比,Mn和Cr与Fe原子的尺寸错配度最小。由于(Mn,Cr)- 空位复合体的形成能(Ef)和结合能(Eb)数值相近,所以发生了共偏聚行为。 图4 原奥晶界处过量溶质原子偏聚量Fig.4 Excess number of solute atoms segregated at PAGB 溶质元素在晶界处的偏聚降低了晶界能[23]。 根据Langmuir- Mclean等温线,偏聚能定义为由溶质偏聚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以根据式(3)进行估算: (3) 式中:XM是基体中溶质元素的质量分数,θB是晶界上的溶质覆盖率。θB可用式(4)进行计算: (4) 式中:Г0是单位面积中Fe原子超出单原子层晶界构成的原子数(Г0=1.60×1019atoms/m2),Гs是单位面积中溶质元素超出单原子层晶界构成的原子数。根据文献[24]中所述方法,Гs可通过式(5)进行计算: (5) 式中:Nexcess是原奥晶界处过量溶质原子数,A是分析试样截面积。表5列出了由图4确定的Гs、式(3)计算的θB以及950 ℃时相应的ΔGb等参数。计算得出950 ℃时原奥晶界的总偏聚能为111.22 kJ/mol,即由于合金元素的偏聚,晶界能降低了111.22 kJ/mol。界面能的降低会降低相变温度并抑制铁素体在晶界处的形核,阻碍晶界的迁移。 表5 原奥晶界处偏聚能的计算结果Table 5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egregation energy at PAGB (1)采用APT试验研究了热影响区粗晶区中合金元素在原奥晶界处的偏聚行为,偏聚程度大小顺序为C>Ti>Mo>V>Nb>Mn>Cr。原子尺寸错配度ε及固溶度均不能很好地解释焊接过程中合金元素的偏聚现象,后续应开展非平衡偏聚动力学相关研究。 (2) 950 ℃时合金元素总偏聚的吉布斯自由能ΔGb为111.22 kJ/mol,该晶界偏聚能起到了降低连续冷却相变温度及抑制铁素体形核的作用。 (3) APT试验表明在原奥晶界上Mn和Cr有共偏聚的行为。3.3 置换原子的共偏聚行为
3.4 偏聚能的计算及其影响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