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4-08孟金玲
孟金玲
临沭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临沂 276700
全球范围内,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对恶性肿瘤尚未有根治的治疗方法[1]。现阶段,化疗是抑制恶性肿瘤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手段,不过,由于化疗药物杀伤力巨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累及健康的人体细胞,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较为明显且严重的反应有降低人体免疫能力、白细胞降减少、血象下降以及骨髓抑制等,鉴于此,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如何预防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怎样将化疗效果最大化是临床重点研究的问题[2]。在我国中医学领域里,中成药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及造血功能,其中,以党参和黄芪为主要成分的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肿瘤化疗患者的辅助药物使用[3]。鉴于此,选择该院2018 年1月—2019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n=42)为研究对象,该研究针对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肿瘤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n=42)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分组法进行1∶1 比例分组,参照组(n=21):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2 例和9 例;年龄最小为21 岁,最大为 72 岁,平均年龄为(45.82±2.73)岁;病程最短为3 个月,最长为18 个月,平均病程为(9.72±2.01)个月。 研究组(n=21):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 13例和8 例;年龄最小为20 岁,最大为70 岁,平均年龄为(45.17±2.47)岁;病程最短为 2 个月,最长为 19 个月,平均病程为(9.86±2.11)个月。 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的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学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接受化疗的患者;患者与其家属均确认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相关参与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获得其批准后开展。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转移程度严重;预计生存期<6 个月,未能全程参与研究者;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 对化疗方案存在禁忌证者;心脏功能严重衰竭者;近期内使用过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存在精神病史或精神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 调解电解质、改善贫血等对症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发热以及疼痛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其中,参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化疗方案,主要内容为在治疗的第1 天、第8 天,第15 天以及第22 天使用长春新碱(国药准字:H20043326)对患者进行化疗,剂量为2 mg/d,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在治疗的第1~5天 、 第 15 ~17 天 使 用 柔 红 霉 素 ( 国 药 准 字 :H20083726)对患者进行化疗,剂量为 20 mg/(m2·d),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 在治疗的第1 天和第15 天使用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32034654)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 20 mg/(m2·d),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在治疗的第 1~14 天使用强的松 (国药准字:H33021207)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40 mg/d,用药方式为口服,在连续服用药物的第15 天开始减少药物剂量,1 个疗程为22 d[4]。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基础上予以患者参芪扶正注射液,方式为:选择参芪扶正注射液(国药准字:Z19990065),剂量为 1 次/d,250 mL/次,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连续接受14 d 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进行比较,其中造血功能的评估指标为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以及血小板(PLT),免疫功能的评估指标为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造血功能指标
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在WBC、RBC、PLT方面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参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在IgA、IgG、IgM 方面数据, 经统计学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造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造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组别参照组(n=21)研究组(n=21)t 值P 值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RBC(g/L)治疗前 治疗后30.49±2.19 30.95±2.23 0.674 0.504 4.42±1.01 6.56±0.63 8.238<0.001 1.56±0.27 1.59±0.26 0.367 0.716 4.00±0.34 3.46±0.27 5.700<0.001 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81.22±7.78 80.76±7.11 0.200 0.842 145.06±9.68 129.72±8.99 5.321<0.001
表 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g/L]
表 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g/L]
组别参照组(n=21)研究组(n=21)t 值P 值IgA治疗前 治疗后IgG治疗前 治疗后9.39±2.11 9.46±2.14 0.107 0.916 12.16±1.19 13.86±1.01 4.991<0.001 1.49±0.21 1.45±0.23 0.588 0.560 1.75±0.33 2.19±0.43 3.720 0.001 IgM治疗前 治疗后2.18±0.25 2.12±0.24 0.674 0.504 2.80±0.54 3.23±0.69 2.249 0.030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医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之一,给人类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威胁,而现阶段可实施的治疗方式中,以化疗的效果最为显著,但大部分化疗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均具有一定细胞毒性,而细胞毒性既可消灭肿瘤细胞,同时也损害了正常的细胞,导致身体的正常功能受损, 造血与免疫功能均严重下降,严重者还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5-6]。虽然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大, 但仍有许多患者通过化疗最终获得了健康,所以,寻找一种方式降低因化疗导致的人体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损伤,是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成功率的重点[7-8]。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存在是因机体本身正气虚弱,还有邪气入侵,单纯使用化疗药物会更为严重地损害机体正气,使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所以,补正气、益气血是治疗的关键。 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成分包括党参和黄芪,均为扶正益气的有效药物,临床治疗胃癌、肺癌等疾病时,往往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作为辅助药物,可改善化疗患者的造血功能,降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9-10];研究显示[11],细胞免疫应答的好坏与肿瘤的产生成正比关系,当机体免疫应答较好时抗肿瘤效果就更加显著,反之则会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而参芪扶正注射液中的皂苷可起到补气补脾的效果,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免疫力,此外,还有药理研究证明,党参和黄芪还有提高白细胞、促进人体造血功能的作用。 王萍等[12]研究中表明,经参芪扶正注射液方用药方式对肿瘤化疗者进行干预, 其造血功能指标中的WBC、PLT 分别为(5.47±0.40)×109/L、(68.44±9.00)×109/L, 明显优于常规化疗的患者,表明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肿瘤化疗治疗的优越性;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造血功能中的WBC (6.56±0.63)×109/L 与 PLT (129.72±8.99)×109/L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在化疗的基础上利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患者施以治疗,能够明显地改善临床指标。 该研究中的数据与王萍等[12]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肿瘤化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联合常规化疗与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方式,对肿瘤化疗患者施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造血功能,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