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2021-04-08庞晓丽

系统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急性期量表常规

庞晓丽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海吉亚医院精神科,山东单县 274300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患者一旦发病很容易致残,甚至会死亡。脑卒中患者常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偏瘫和吞咽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抑郁症[1]。 在脑卒中患者中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患者发病后的前几周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患者在急性期一旦发生抑郁,就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这种不良状态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2-3]。 所以,必须要重视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改善其抑郁情况,保证其预后。 对此,该文特选择该院自2018年7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了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护理中应用认知心理护理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80 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 例。常规组中有女17 例,男23 例;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76 岁,最小值为42 岁,平均年龄为(60.2±4.5)岁。干预组中有女 16 例,男 24 例;在年龄方面最大值为78 岁, 最小值为43 岁, 平均年龄为(60.9±5.1)岁。 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脑卒中,且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DSM-IV),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②首次发病,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和血常规正常,具有清楚意识的患者;③具有平稳的生命体征,而且没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④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具有既往精神病史的患者;②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③偏瘫侧肢体残疾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予以护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常规康复锻炼,饮食指标等[4]。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对干预组患者予以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以患者的认知特点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认知领悟治疗方式对其实施引导。 使患者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明白在社会以及家庭当中自身的意义与责任,明白当前自己处于一种病态的状态,而且利用康复治疗、药物干预和心理疏导是能够转变这一状况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沟通技巧,比如利用诱导式提问等方式让患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从而明确患者的心理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其予以疏导和纠正,这样除了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还可以使患者树立健康、正确的疾病观[5]。②通过全身松弛法或者奖励强化法等方法对患者实施对症行为治疗,比如可以通过录音指导的方式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2 次/d,或者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通过暗示的方法告知其病情好转,多赞美患者每天的进步,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 ③将患者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来, 让患者的家属或者朋友尽可能地多探望患者,将良好的家庭支持提供给患者,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患者发生心理问题,使其充分地明白自身的价值,使患者树立自信和自尊[7]。

1.3 观察指标

通过MMSE 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对语言方面、记忆力方面、注意力方面和时间、地点定向力方面的认知情况,最高分为25 分, 最低分为0 分, 患者获得的分数越高,其认知功能越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患者获得的分数越高,其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MSE 量表评分

在MMSE 量表评分方面, 常规组与干预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为(19.3±3.9)分,干预组为(24.2±2.6)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 MMSE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 1 两组患者 MMSE 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40)干预组(n=40)t 值P 值15.8±4.1 15.6±4.4 0.126>0.05 19.3±3.9 24.2±2.6 3.279<0.05

2.2 焦虑、抑郁评分

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常规组与干预组护理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8±4.2)分和(52.7±3.8)分,干预组为(35.7±3.8)分和(39.6±3.5)分,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表 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组别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40)干预组(n=40)t 值P 值59.2±4.6 59.3±4.3 0.207>0.05 46.8±4.2 35.7±3.8 3.528<0.05 68.2±5.1 68.8±4.5 0.339>0.05 52.7±3.8 39.6±3.5 3.386<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尚没有明确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有密切关系,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家庭支持水平、认知障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都是引起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因素[8]。 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会对患者自身的认知水平、日常生活水平和肢体活动水平具有很大影响,还会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十分不利。对此,必须要重视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尽可能地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抑郁程度,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认知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作用:①认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消除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存在的认知偏差予以有效纠正,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以及患病后的生活[9]。 ②认知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能够从根本上将患者的积极情绪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其建立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还能够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③通过全身松弛法或者奖励强化法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后续的康复锻炼;在放松的情况下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大改善, 有助于其自身认知的再加工,实现对认知结构的重组。 ④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家庭支持,患者在家属、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对于患者消除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身体康复。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予以护理,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对干预组患者予以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MMSE 量表评分 (24.2±2.6) 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19.3±3.9)分(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为(35.7±3.8)分、(39.6±3.5) 分, 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46.8 ±4.2) 分、(52.7±3.8)分(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范琳琳[10]的文献报道: 观察组护理后MMSE 量表评分 (20.38±0.25)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18.14±0.26)分,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18.45±0.71)分、抑郁评分(16.18±1.45)分, 低于对照组的 (24.56±0.42) 分、(28.15±1.21)分(P<0.05),基本一致,证实了认知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

猜你喜欢

急性期量表常规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