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班级文化,助力学生唤醒“真、善、美”

2021-04-08陈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制度文化班级文化以生为本

陈玲

摘 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发自身向上的自我欲求,由此唤醒学生“真、善、美”的天性。因此,笔者以学生为本,通过构建新型班级文化——建立制度文化、提倡“活动文化”、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欣赏真善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向往成功,鼓励学生勇于实现梦想。

关键词:班级文化;以生为本;制度文化;活动教育;激励机制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自我欲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唤醒,去激发。作为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可以通过构建新型班级文化,助力学生唤醒“真、善、美”的天性。

一、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地方,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显得尤其重要。要想把班级建设成一个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班级,除了班主任尽心尽力外,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也十分重要。教师只是班级中的一员,而学生才是主角,由学生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并执行。制定与实施制度的过程,其实就是唤醒学生“真、善、美”天性的过程。

(一)建立德育考核量化评估表,让好的纪律成为学习的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学的第一周,笔者让全体学生共同制定德育考核评估的条件,再由班干部根据德、智、体、美、劳分类整理出德育考核评估的加分表和扣分表。然后将这两张表贴在墙上,由相关班干部负责监督,并适当进行奖励、处罚,这对班级纪律的维护起了较大作用。

(二)组建个性化学习小组,以生为本

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因此,首先应该组建个性化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汇总答案、展学的重要组织形式。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采用的合作方式是民主+集中自由组合式。以本班学生为例,笔者把全班分为10个学习小组,以第一次中段考试成绩作为参考(第一学期结束后,就把一学期所有大型考试成绩作为参考),班级排名前10名的学生各组建一个小组。先由班级排名第十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从第11至20名中挑选一位组员,接着是班级第九名的学生挑选组员,以此类推。自由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既考虑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又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并且组内成员大多感情相融。每个组成员确定后,就要确定自己的组名、口号、规则、分工,以便自我约束。组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强化各自的存在感,对方也会因受到重视而更努力地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组间相互竞争,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还给学生,去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动力。

(三)制定班歌、班徽,让班级成为一个有组织有活力的团队

选择班歌时,笔者根据学生意见及特点,确定了《我相信》作为班歌。这首歌动感十足,而且能振奋人心,正好能够弥补学生安静、内向的性格,调动他们的热情。制定班徽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中的班级画出来并制成班徽,以此来建设我们的班级。这是对班徽的诠释,也是对学生的鞭策。本班班徽如下图:

图一:“握紧拳头奋力拼搏,团结协作共创辉煌。感恩之心伴随我,成功必将属于我。阳光普照,(五班)茁壮成长。”

图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振翅高飞,舍五其谁?”

二、开展系列班级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笔者提倡“活动”文化,通过开展系列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自我感悟,学会欣赏真、善、美。

(一)记录班级日志,见证日常生活的点滴

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时,笔者拿出一本厚实且精美的笔记本对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班级日志本,由全班同学来记录,把每天发生的你感兴趣的事情记上去,好人好事不忘表扬,做错事我们可以善意提醒,希望同学们好好对待它。因为它将记录我们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到我们二十年后同学聚会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看谁身上发生了最多有趣的事,看谁违纪最多,那可是‘历史材料’。”

笔者先写下了几句话:“1. 希望班里多点笑声,少点抱怨!——乐观,笑对生活!2. 希望班级团结,有凝聚力!——班级是我家,我爱我家!3. 希望学生们目标明确,刻苦努力!——为理想前进!同学们,我们任重而道远,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义务,我们将会做得更好!是缘分让我们聚在了一起,让我们惜缘!”

此后学生们都认真地记录着,比如“今天还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小插曲,某某同学和某某同学因为一件小事,竟然动手打了起来,同学们看了都很着急,就在他们针锋相对时,某某同学挺身而出制止了他们。同学之间,应该要团结,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就像老师说的,是缘分让我们聚在了一起,让我们惜缘。”诸如此类反映学生真实心声的日志还有很多。这些日志除了对学生有约束作用,有助于学生管理学生,达到班级自制的目的,同时更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二)诵读国学经典,培养行为习惯

初一阶段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笔者利用诵读国学经典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把国学经典融合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中。活动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选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国学经典材料《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笠翁对韵》《古代励志诗词选》;第二步,每天晨诵10分钟国学经典,熟悉经典内容,学习有关“真、善、美”的故事、内容,借助誦读让“真、善、美”深入学生心灵;第三步,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注重仪式感,以各纪念日或特殊事件为契机,通过丰富多样的趣味活动和宣传讲座,教育学生向“真、善、美”榜样学习,如开展“向钟南山院士致敬”“追思袁隆平院士”等活动,在学生的爱国之心中埋下一颗向善求真的种子。

(三)巧用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想要管理好班级,每一节班会课都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期开展主题班会,如“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主题班会;“明天更辉煌”——校运主题班会;“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感恩主题班会;“尽了责任最乐,未尽责任最苦”——责任心教育主题班会。四次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增强集体观念,懂得感恩,做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些主题班会都是由学生制作课件,学生主持,而教师负责点拨。班会课气氛活跃,形式多样,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三、采用激励机制,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讲到“‘记录数据’有助于设定目标和目的,而这两样东西对他们人生的每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优秀的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的。在每次大型考试前,笔者都会让学生制定考试目标,结合以往考试情况确定目标分数,最后让学生写下目标并签名确认。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让学生觉得目标不是遥不可及的。考后不忘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激励没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评价。

在“百学须先立志”诗词励志主题班会中,笔者让学生把初中三年的目标写在千纸鹤上,并把全班的千纸鹤串起来,挂在班级墙上,让学生明确目标,并坚定地向理想迈进。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情感,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会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构建新型的班级文化,以生为本,一定能让“真、善、美”真正渗透到学生教育中去,培养出一批批“求真、向善、尚美”的新人。

参考文献:

[1]黄黎明.学生成长的舞台——主题系列班(队)活动案例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制度文化班级文化以生为本
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新常态经济时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