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1-04-07许利平
许利平
引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起点,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比较弱的,都是处于一个构建基础的初始阶段,尤其是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能力薄弱,因此教师的引导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应用题教学的原则展开教学设计,积极地在教学当中创设有效问题非常重要。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推动学科应用价值的实现,积极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的掌握,从真正意义上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1.数学中的题海战术,往往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学生做的题目的数量,而不关注题目本身的质量。就算是学生做非常多的题目,但是最终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与发展,教师也没有在题海战术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对应用类题目进行思考和探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并且对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缺乏对题目内容的讲解
很多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效率较低,所以往往会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如:重点信息提取失误、数据关系认知错误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解题思路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还会对学生题目的解答造成制约。
3.教师忽视应用题的趣味性设计
基于小学生学习特性,其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要求很高,但是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其趣味性设计,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情境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会产生焦灼恐慌的情绪,思路稍不顺畅就产生放弃的想法,同时过于严肃的答题氛围与模式化的答题流程会使学生产生紧张感,造成学生内心压力积累,进而轻易选择放弃,甚至是产生惯性抛却此类型题,产生应用题心理障碍,不利于应用题解题教学的开展,阻碍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优化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的策略
1.认真分析题意
学生要能仔细分析题目,并能准确理解题目含义,这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的两种能力。教师通过实际教学发现,许多学生在应用题解题中出错,不是在计算上出错,也不是存在逻辑问题,而是学生对应用题的题目缺乏深入的理解,没有准确分析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探寻不到解题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对于题目的正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呢? 教师该如何去做呢? 事实表明,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在题目讲解时,一定要形象具体,同时教师本身要有较为清晰的思路,表述过程才会清晰准确,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从而使学生可以对应用题有充分理解,并能进行正确的解题分析。
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
教师通过创新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转换,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类型”的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够灵活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级我们班同学中戴眼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不戴眼镜的同学有多少人,并讨论一下戴眼镜同学与不戴眼镜同学的比例是多少,通过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解答比例分配类应用题的方法,以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3.利用转化法解决应用题
所谓转化法,其实质就是将原本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处理之后转变为较为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对题目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并加以高效解决。比如,“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全程的八分之三,第二天行驶了余下的五分之四,问第二天行驶了全程的多少”,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涉及的各个单位量进行准确的判断,而对于单位量的判断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提醒学生在题目中进行寻找。教师可为学生讲解解题思路,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对题目单位量进行判断,对于无法直接获得的数据,可以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最终完成对整个题目的解答。
4.重视学生反向应用思维的形成
反向应用思维即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也要擅长从生活问题中找到数学知识。这种应用思路的培养需要师生相互配合,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反复训练,掌握策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题技巧,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使之具有发展性,不断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小学《圆的周长》一课学习中,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目训练时,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位同学围绕校园喷泉走了一周,一共走了62.8m,那么喷泉的直径有多长?”学生通过计算对周长的概念与该类型应用题解题方法具有初步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其他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周长的例子,使学生形成双向应用思维的第一维;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并讲一讲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对其进行周长估算,使之形成反向意识,例如学生在就看到手中的圆形饼干、圆形凳子等都会产生惯性思考,并应用周长与直径的知识进行验证,则形成了反向应用思维,形成应用思维第二维。
三、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并且鼓励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冷静分析,利用画线段、画图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同时教师还要强化解题思路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探究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