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社会性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以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生涯规划教育为例
2021-04-07彭敏
彭 敏
2017 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指出,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地方高中生涯教育政策的出台,随着高考改革的有序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在各地的普通高中全面普及。
新晃一中在怀化市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边远民族地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中,基于对国家与地方教育政策的理解,结合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课题组实践研究认为,高中学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围绕社会性而展开的。
社会性是指人出生后在社会生活中,出于群体生活、与人交往的需要而形成的社会认知、社会技能、社会适应性、自我概念、自我控制力、道德品质等,它包含个体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等诸多内容。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选择性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也是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最适合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并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的学习观,让学生的学习立足于社会需求。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实用性人才。
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紧密联系。按照舒伯(D.E.Super)生涯发展理论,普通高中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探索阶段的试探期到过渡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可以用“知己知彼,生涯决策”来归纳概括。“知己”是自我探索,通过学习,了解并接纳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人格特质,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及和谐相处;课题组通过主题班会与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知己”的生涯教育;“知彼”是职业与专业探索,了解外部世界,了解大学专业分类、升学途径、职业分类、职业与专业的关系、未来职业趋势等;课题组通过职业体验、职业宣讲、学科生涯课堂及研学旅行等方式进行“知彼”的生涯教育。“生涯决策”是结合自己的人格特质、兴趣爱好及外部职业世界,在高中阶段选择学习学科,选择志愿填报时大学的专业,以满足未来倾向的就业方向。课题组通过生涯课与生涯讲堂组织学生填写 《人生价值观测评》《工作兴趣测评》《学科效能感测评》量表,对学生进行生涯决策教育。
从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看,无论是引导学生“知己知彼”,还是促成其“生涯决策”,都具有社会性的特点。“知己”是对自我的认知,这一认知是基于社会的“人”这一普遍性,从而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别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知彼”探索的外部世界,就是整个社会的风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外部的专业与职业牢牢的牵引人的探索方向。根据对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了解,通过填写一系列测评量表,做出大致与自己意愿相匹配的决策。无论哪一种选择,最终必然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离不开社会支持。高中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应该树立积极参与的公民意识,因此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生涯教育一般选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导师/家长指导等途径来实施完成。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这些教育途径除了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的按单元主题进行授课外,其他都需要基于社会而展开。
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课程方案中“实践周”的机会,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大学专业访谈;进入各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进行职业体验;进行各种考查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方方面面等等。社团活动就是一个微型社会,社团成员之间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开展各种探索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也一定程度上服务了社会;导师/家长们根据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发展指导,这些指导更多呈现通俗化、平民化、社会化的特点,特别是家庭资源的发掘评估和利用,都具有社会性。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于社会。高中生涯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传统产业正逐渐被重组或淘汰,而新的产业又不断涌现。这种变化,要求人们做好随时变换职业的准备。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仍然会继续发生变化:一些旧职业不断被淘汰,此新职业又不断涌现,并且这种淘汰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要使未来的人才与劳动力适应这种变化,就应当利用学校的独特优势和各种资源条件,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而使他们了解职业类别及其发展趋势、树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注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必然跟上时代的步伐,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总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起始于社会发展,终结于为社会服务。将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就不能脱离社会进行空谈,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必须基于社会性才能算是有效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