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解析世界牦牛论文发表趋势(1992—2019年)

2021-04-07辛东芸何礼邦雷初朝蓝贤勇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牦牛发文数量

辛东芸, 毕 谊, 何礼邦, 雷初朝, 陈 宏, 蓝贤勇*, 郭 宪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

牦牛起源于中国,它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区[1],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牛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国家,大约拥有1 600多万头牦牛,包括18个优良的地方品种和2个培育品种,仅次于黄牛、水牛居于第3位[2]。由于牦牛具有低氧适应、耐寒耐粗饲和极强采食能力的特点,因此牦牛大部分分布于中国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和新疆等地区[2-5],少部分分布于蒙古、前苏联、印度和不丹等国家。同时,牦牛肉低脂肪高蛋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牦牛皮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6],因此能被制作成多种休闲食品。此外,牦牛粪还是高寒草地牧区的主要燃料[7]。近来,牦牛的肉、乳、毛、皮、绒等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牦牛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多年来,文献计量学一直在学术评价、图书馆服务、学科分析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学者关注和使用[8]。本文通过对近30年来每10年期间3个阶段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国内外牦牛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分析牦牛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热点问题和趋势,以期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以“TS=(yak orBosgrunniens)”和“TS= (yak orBosgrunniens) and CU=(China)”为检索词,通过选择“English”和“Article”来限制检索结果,时间跨度为“1992—2019年”,共检索到国际1 659篇,国内1 051篇,并将其分为3个时间段1992—1999年(第一阶段)、2000—2009年(第二阶段)和2010—2019年(第三阶段)来分析国内以及国际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引文频次和研究方向等检索结果,于2020年4月16日完成以上信息检索。采用GraphPad Prism, Excel 2016和Cite Space等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论文数量年变化趋势

在1992年到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牦牛为主题词的论文共1 659篇,其中,中国有1 051篇,占论文发表总数的63.351%,均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图1)。尤其是在第三阶段(2010—2019年),国内以及国际发文量与前两个阶段(1992—1999年,2000—2009年)相比较增长70.122%和43.218%,到2019年全球论文发表数量达到最高值207篇,中国内占178篇。

图1 1992—2019年国内外发文变化

2.2 论文发表数量前20的国家/地区

1992年到2019年,中国、印度和美国是牦牛研究领域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分别发表1 051篇,320篇和172篇(表1),其中,中国在牦牛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又3个阶段不同国家论文发表数量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在3个阶段里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为16篇,141篇和894篇,近30年间论文数量翻了近60倍。印度在2000—2009年论文发表数量最多,共146篇,随后10年下降至117篇。印度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在第三阶段发文量达全球第一。

表1 1992—2019年发文量前20的国家/地区发文变化趋势

2.3 论文发表数量前20的机构

本文对1992—2019年全球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前20的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2)显示,在排名前20的机构中,16所来自中国、3所来自印度,1所来自巴基斯坦。同时,论文发表数量前三的机构也都属于中国,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它们在第三阶段论文发表数量快速增加。印度国家牦牛研究中心在发文量前20的机构中排在第4位。而巴基斯坦的机构排在第15位。

2.4 论文发表数量前10的作者

本文进一步对1992—2019年全球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前10名的作者进行分析,结果(表3)显示,在发文量前10名的作者中,有8位来自中国,其中6位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另外的2位作者来自兰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另外2位则是来自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ICAR)牦牛国家研究中心。

2.5 论文发表数量前10的期刊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论文共发表在538个期刊上,对发文量前10名的期刊进行分析,数据(表4)表明,共有383篇论文发表在前10名的期刊上,占总发文量的23.086%,其中JournalofDairyScience期刊的影响因子最高。排在前10的期刊,印度占3种,美国和荷兰各占2种,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各占1种,但没有中国期刊。

表2 1992—2019年发文量前20的机构发文情况

表3 1992—2019年发文量前10的作者情况

表4 1992—2019年前10名出版物发文量情况

2.6 被引频次前10的论文

1992—199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共112篇牦牛研究领域论文被引用频次达1 743次,2000—2009年收录的359篇论文被引用频次总计达5 451次,2010—2019年收录的论文数量高达1 188篇,引用频次也达到最高8 327次。本文以这些数据为统计源,对1992—2019年全球牦牛研究论文被引频次前10的论文进行分析(表5),在1992—2019年期间被引用次数前10的论文中有3篇论文来自中国的机构,美国、德国和印度这3个国家各有2篇论文,1篇论文来自英国。

表5 1992—2019年引用次数前10文献情况

2.7 牦牛研究热门学科分布

本文整理1992—2019年牦牛研究领域排名前20的研究方向,发现牦牛的热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农业、兽医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同时这些热门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的数量在3个阶段内也不断增加。随后本文又对3个阶段国内和国际热门研究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各阶段热门学科占比(图2)。由图可知,在2000年以后,国内和国际在生物技术、微生物学、繁殖学等热门领域才开始涉猎,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农业和兽医学一直都是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在近十年中国热门学科与国际基本保持一致,都呈现出在农业研究领域最为突出,兽医学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局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外食品科学研究的占比也逐渐增加。

图2 1992—2019年国内外牦牛研究热门学科分布(%)

3 讨 论

本文检索1992—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牦牛研究领域论文,从论文产出量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以及国际3个阶段牦牛研究的国家/地区、机构、期刊、作者和研究方向等信息。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1992年到2019年,全球牦牛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在2010年之后开始飞速发展。中国、印度和美国是牦牛研究领域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印度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牦牛研究在进入第三阶段发文量位居第一,牦牛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发文量前三的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农业、兽医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与国际的热门学科相一致。

在1992—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牦牛领域研究的论文,中国发文量占论文发表总数的63.351%,尤其是在第三阶段2010—2019年国内和国际发文量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这与中国是牦牛第一大生产国,拥有世界90%以上的牦牛总量[9],同时还有着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密切相关。中国自2010年后牦牛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对牦牛产业的发展与支持。在2008年12月中国启动了“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进入“十二五”后体系名称改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不断重视并加强牦牛产业的科研力量。在2018年,经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批准同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牵头筹备的“国家牦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这也是为提高中国牦牛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搭建的全国牦牛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平台。从牦牛研究论文增长趋势来看,牦牛产业在未来依然具有长期研究价值。

中国在第三阶段发文量快速增长,发文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与中国是牦牛的发源地,牦牛从古至今都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畜种密不可分[10],自中国实施“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后,国家建立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大结构层次,形成了以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实验站—示范县为主体的产业技术体系,使牦牛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的优势产业[11]。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畜牧业又是农业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中国藏区牦牛产业是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发展牦牛业对繁荣藏区经济,促进西部开发具有重要作用[11-12]。因此,中国在第三阶段牦牛产业迅速发展,论文发表数量也位居全球第一。印度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与印度政府为促进牦牛产业发展在1985年批准成立,由国家农业委员领导的印度国家牦牛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on Yak),致力于牦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印度牦牛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论文发表数量前20机构中的16家中国机构,其中,大多数高校、研究院所都位于中国的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区,同时,我们发现这些地区都有非常多的牦牛数量,据统计,青海拥有580万头,西藏约有492.7万头,四川约400万头,甘肃约145万头。并且这些地区多有高寒草原,适合牦牛的生活习性,当地的牦牛产业也较为发达。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地区经济的体现,也得到了国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近年来国家对西藏等西部地区的援助逐渐加大,使中国的牦牛养殖业逐渐形成规模,在牦牛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13]。但是,牦牛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草地生态系统超载与饲草不足的矛盾;(2)牦牛畜群结构不合理,出栏率低;(3)牦牛寄生虫病感染率高;(4)生产模式单一,生产率较低;(5)科学文化技术普及低,新技术推广缓慢[13-18]。因此,自2010年起,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加大对牦牛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在农业、兽医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领域。近来为解决牦牛赖以生存的草场退化,沙化;牦牛感染寄生虫种类多,染病率高;牦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快速繁育等问题,加大对生态环境科学、寄生虫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研究。

目前,中国牦牛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有明显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但值得本文注意的是,论文发表数量前10的期刊多来自美国和印度,而没有中国本土期刊,因此中国应该鼓励开发本土高水平高质量期刊,并提升本土期刊的质量,以提升中国期刊在国际地位中的份额。

猜你喜欢

牦牛发文数量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