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21-04-07王丽屏金显栋毕峻龙苏云顺李蛟龙亐开兴尹革芬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抗原云南省阳性率

王丽屏, 金显栋, 毕峻龙, 苏云顺, 杨 聪, 李蛟龙, 亐开兴*, 尹革芬*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昆明 650201;2.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12;3.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4.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姚安 675300;5.玉溪市江川区雄关乡兽医站,云南 玉溪 65260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感染牛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牛、羊、鹿、猪等多种动物易感,其中犊牛最易感[1-2]。牛感染后导致发烧、腹泻、呼吸系统疾病、生殖功能障碍、生长迟缓、免疫抑制、母畜流产、死胎等临床表现,可引起急性、亚急性和持续性感染而终身带毒,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不断向外界排毒,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也会成为更多动物的持续感染源[1,3]。目前我国已发现有20多个省份感染此病,感染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养牛业的经济损失也不断扩大,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4],青海省2个不同地区牦牛BVDV感染率分别为19.6%和23.42%[5],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BVDV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8.2%[6],2014—2015年西部四省区散养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3.93%[7],新疆14家规模化奶牛场血清检测BVDV血清抗原和抗体,其抗体阳性率91.38%[8]。因此,可以看出散养和规模化养殖的牛群中存在着BVDV不同程度感染的情况,并且饲养条件差、饲养密度较大的牛群中阳性率也较高。

随着肉牛产业迅速发展,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动物疾病突发变得越来越严重,疾病暴发和流行病暴发日益增加,伴随国际贸易交易频繁,牛患传染性疾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这严重危害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畜牧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于此,本调查研究对云南省部分地区BVDV的流行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云南省防治BVD提供理论依据,助力云南省高原特色牧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9—2020年,采集到云南省4个州10个县(市)的牛血液样本总计456份,并进行了血清分离,其中规模养殖场牛血清样品份数165份,散养户的牛血清样品数291份(表1)。在丽江市5个县共计采集了257份牛血清样品,其中玉龙县散养户牛血清样品10份、华坪县散养户牛血清样品16份,宁蒗县散养户牛血清样品16份,古城区散养户牛血清样品14份,永胜县规模养殖场牛血清样品70份和散养户牛血清样品116份;在大理州共计采集69份牛血清样品,其中宾川县规模养殖场牛血清20份,洱源县规模养殖场牛血清15份,漾濞县散养户牛血清样品34份;在玉溪市江川区共计采集120份牛血清样品,其中规模养殖场牛血清样品60份,散养户牛血清样品60份;在文山州丘北县共采集10份牛血清样品,均为散养户牛血清样品。

表1 采集牛血清样品情况

采集牛静脉血,每头牛采集血液总量不少于1 mL。采血管逐一编号,并认真记录样品来源信息。采血后,用离心机4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

1.2 方 法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爱德士元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批号为M871;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血清诊断检测试剂盒,由北京爱德士元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批号为P741;操作和结果判定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区BVDV抗体检测

由表2可见,对云南省4个州的10个县(市)送检或采集的456份血清样品,使用IDEXX牛病毒性腹泻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了BVD抗体检测,发现75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45%,其中大理州洱源县血清样品BVDV抗体阳性率为60%,玉溪市江川区的血清样品中检测到的BVDV抗体阳性率为5%,丽江市华坪县的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抗体阳性。

表2 不同地区BVDV抗体阳性率

2.2 不同地区的BVDV抗原检测

由表3可见,对云南省4个州的10个县(市)送检或采集的456份血清样品其中的380份血清样品使用IDEXX牛病毒性腹泻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了BVD抗原检测,发现2份血清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抗原阳性率为0.53%,其中大理州宾川县血清样品中检测到的BVDV抗原阳性率为7.69%,丽江市宁蒗县的血清样品中检测到的BVDV抗体原性率为4%,其余8个县(市)的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抗原阳性。

表3 不同地区BVDV抗原阳性率

2.3 不同养殖方式的BVDV血清抗体检测

由表4可见,将456份血清样品的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的养殖方式进行分组,在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牛血清样品(165份)中检测到抗体阳性数45份,规模场的抗体阳性率较高为27.27%,而在散养户饲养的牛血清样品(291份)中散养户的抗体阳性数为30份,散养户的抗体阳性率较低为16.35%。

表4 不同养殖方式的BVDV抗体阳性率

2.4 不同养殖方式的BVDV血清抗原检测

由表5可见,按不同的养殖方式进行分析统计,在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牛血清样品(87份)中检测到抗原阳性数1份,规模场的抗原阳性率较高为1.15%,而在散养户饲养的牛血清样品(291份)中散养户的抗原阳性数为1份,散养户的抗体阳性率较低为0.34%。

表5 不同养殖方式的BVDV抗原阳性率

3 讨 论

BVDV感染在国内广泛传播,并且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遗传多样性,在我国奶牛、牦牛、水牛、骆驼、梅花鹿、猪等动物上都有发现,BVDV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不断向外界排毒,成为其他动物的持续感染源[1,4],很容易就感染周边动物,从而在国内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每年对养殖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BVDV调查情况表明,其感染情况较为普遍,西北四省和四川省的黄牛和牦牛中发现黄牛的阳性率为46.15%,牦牛阳性率为30.08%[9],西藏林芝不容乐观,抗体阳性率为78.60%[10],重庆市牛群的抗体阳性率为22.49%[11],青海省2个不同的地区牦牛的感染率分别为19.6%和23.42%[5],北京市3个区(县)3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平均阳性率为48.2%[6],新疆13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BVDV阳性检出率为22.5%~62.5%,平均总阳性率为40.0%[12],广西省部分牛养殖场的抗体阳性率为36.52%[13]。本调查对云南省4个州的10个县(市)的抗体阳性率在0~60%之间,整体抗体阳性率为16.45%,以大理州洱源县的最高,达60%,而丽江市玉龙县的最低为0,可能原因是丽江市玉龙县的周围地区牛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可能由于笔者在采集样本数量偏少。

陈锐等对2014—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和大理州云龙县的散养牛调查BVDV的抗体阳性率为10.0%,西部四省区的散养牛为33.93%[7],而本调查的抗体阳性率为16.45%,处于其中间水平,这可能与样本采集的时间以及采集地不固定有关。此外,不同养殖方式下的阳性率差异明显,规模场BVDV的整体抗体阳性率27.27%,比散养的10.31%高出17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养殖高度集中、密度较高,增加了接触和病毒传播的几率,同时由于该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会容易造成防控上的疏忽[6,9,14-15],注重规模场的BVDV防控至关重要。

BVDV能够引起宿主产生免疫抑制,降低机体抵抗力,出现持续性感染[16],增加了罹患其他动物疫病的几率。但由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导致部分牛场对该病防治不够重视,可能会导致感染率持续上升。本研究检测的378份血清样品中有2份BVDV抗原呈阳性,阳性率为0.53%。对抗原阳性的牛经过1个月后重新采样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排查持续感染牛,结果显示2头牛为持续感染牛,占牛群的0.53%。持续感染牛是BVDV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检测和淘汰持续感染牛是控制该病的主要途径。

作为高原特色农业,云南省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其中肉牛产业正是我们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2019年云南省肉牛存栏867.31万头,出栏达到356.90万头,可是随着云南省肉牛产业迅速发展,养殖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伴随国际贸易的频繁,牛患传染性疾病的机率也随之增加,给肉牛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下一步笔者将扩大样本采集的地理涵盖区域,并加强对犊牛的监测,控制犊牛流行性腹泻,不断提高犊牛成活率,提高牛群生产力[17-18],为进一步摸清云南省BVDV及其混合感染情况,分离地方毒株以揭示其遗传变异,界定其遗传分化地位和综合防制提供理论参考[19-21]。

猜你喜欢

抗原云南省阳性率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helium bubble at(110)twist grain boundaries in tungsten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