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

2021-04-07任稳稳梁春年张振宇丁考仁青潘和平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母高山牦牛

任稳稳, 梁春年, 张振宇, 丁考仁青, 姜 辉, 阎 萍, 潘和平, 张 强*

(1.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2.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30;3.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拉萨 850000;4.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拉萨 850009)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1],牦牛绝大部分生活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寒地区。西藏高山牦牛属于乳肉役兼用型牦牛地方品种,主要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和南部高山深谷地区的高山草场。其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畜种。娘亚牦牛属肉用型地方品种,又名嘉黎牦牛,其产地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主要分布于嘉黎县东部及东北部各乡镇。娘亚牦牛能高度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耐粗饲、耐寒,个体大、产奶量高、乳脂率高[2]。血液生化指标作为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参考,可以反映动物机体健康状态及其免疫水平,也可以表现出不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3]。近年来,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已经成为热门,李春生[4]对大通牦牛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李鹏等[5]对甘南牦牛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卢福山等[6]对高原型牦牛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等等。但是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测定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有利于对西藏牦牛的育种以及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西藏高山牦牛血样采自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共采集70头,包括26头母牛,44头公牛。娘亚牦牛血样采自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嘉黎县,共采集42头,包括18头母牛,24头公牛。上述牦牛均为健康成年牦牛。

1.2 方 法

1.2.1 血液采集 禁食12 h后颈静脉采血,用干燥真空非抗凝采血管收集血样,4 500 r/min现场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0 ℃保存。

1.2.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研究利用迈瑞BS-420自动生化仪测定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共计14个生化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HO)、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尿酸(UA)、血糖(Glu)、甘油三酯(TG)、磷酸肌酸激酶(CK)。

1.2.3 数据分析 所测得的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娘亚牦牛ALP、Glu、TG、CK指标极显著高于西藏高山牦牛(P<0.01),而其他指标在2个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参考皖东黄牛和阿什旦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其中皖东黄牛AST指标低于3个牦牛品种指标,ALB指标大于3个牦牛指标。阿什旦牦牛的UA指标明显低于皖东黄牛和西藏高山牦牛与娘亚牦牛。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CRE指标低于皖东黄牛和阿什旦牦牛,UREA指标高于阿什旦牦牛。

表1 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2.2 西藏高山牦牛公母之间与娘亚牦牛公母之间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西藏高山牦牛公母之间与娘亚牦牛公母之间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娘亚牦牛母牦牛TCHO、ALT、ALP、Glu、CK指标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而娘亚牦牛母牦牛ALB指标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西藏高山牦牛母牦牛Glu指标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6个指标母牦牛测定值均高于公牦牛,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与性别有关。

表2 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不同性别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 讨 论

代谢是动物生命的重要特征,许多代谢酶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AST、ALT、γ-GT、ALP、TbiL、ALB是与肝功能密切相关的生化指标;LDH和CK是与心肌酶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TCHO、TG是血脂代谢的重要参考指标;Glu指标是糖代谢的重要参考指标;UREA、CRE、UA反映肾功能代谢高低等等。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主体畜种,牦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及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测定结果中显示娘亚牦牛公母之间ALT指标差异显著,并且娘亚牦牛母牛高于公牛,而在西藏高山牦牛与娘亚牦牛之间以及西藏高山牦牛公母之间差异却不显著。有研究表明,ALT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9],可能是因为娘亚牦牛公母之间肌纤维直径不同,娘亚牦牛公牛肌纤维直径大,从而导致ALT含量少。ALP是体内分布最广泛的酶之一,肝损伤会导致所有动物的血浆ALP活性升高。在某种程度上,ALP被作为肝功能的一个指标,而所有其他酶只是测定肝脏细胞的损伤。本研究测定结果中不仅西藏高山牦牛与娘亚牦牛之间ALP指标差异极显著,并且娘亚牦牛的公母之间差异也显著,但是低于皖东黄牛[7],有研究显示,当温度升高时,ALP活性会增强[10],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处于高海拔地区,温度较低,因此可能会导致ALP含量降低。ALB主要是在肝中合成的,患肝脏疾病时血清白蛋白通常会降低。测定结果显示娘亚牦牛公母之间ALB指标差异极显著,这与霍生东等的研究结果[11]一致,而与西藏高山牦牛相比却不存在差异,并且低于高原型牦牛[12],可能是由于营养水平偏低导致娘亚牦牛公母之间形成差异。由表1可知,皖东黄牛ALB指标大于3个牦牛指标,AST指标低于3个牦牛品种指标,说明ALB和AST指标与品种有关。CK指标是与心肌酶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CK催化ATP和ADP之间的可逆反应,CK有3种同工酶形式——MM、MB、BB,一般来说,总CK的测定反映了MM同工酶的多少,因为它的含量最多。测定结果显示,西藏高山牦牛与娘亚牦牛CK指标差异极显著,并且在娘亚牦牛公母之间差异也显著。

雷蕾等[13]认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处于低温低氧环境,心肌酶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心肌酶活性相对较高,说明娘亚牦牛心肌酶活性高,更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TG指标在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而TCHO指标在娘亚牦牛公母之间差异显著,而且有研究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有极显著影响[14],造成差异可能是由于日粮中营养水平低导致的,因此应加强日粮中蛋白质水平。Glu指标不仅在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并且在西藏高山牦牛公母之间和娘亚牦牛公母之间差异也显著,可能是由于西藏高山牦牛和娘亚牦牛都处于高原低氧环境,机体代谢率提高,对于能量的需求极大,糖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被优先利用,在高海拔时牦牛血液内葡萄糖含量显著上升[15],因此在不同品种及个体之间差异可能会比较明显。

4 结 论

不同品种、性别、自然环境等均会导致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差异。

猜你喜欢

公母高山牦牛
梨真的分“公母”吗?
不同保姆鸽生产效果比较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橘子分公母,母橘子更甜?
跟着牦牛去巡山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台防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