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4-06曾新荣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群双高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文章指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师德修养; 以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契机,优化教学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双高”计划;专业群

[作者简介]曾新荣(1977- ),女,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副教授,硕士。(天津  3003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天津职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天津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2103,项目主持人:曾新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6-0094-04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需要“四有”好幼儿教师,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必然肩负起这一职责。

一、新时代、新需求、新使命

1.明确学前教育定位,新时代呼唤“普及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经过3轮“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入好公办园难”“入好民办园贵”和城镇“挤公办”、农村“小散弱”等现象,仍然是很多家庭的困忧。

2019年,各地结合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积极扩大普惠性资源,不断健全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保教质量,围绕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等,打响了一场场学前教育攻坚战。而这些战役瞄准的目标,始终离不开“普及”“普惠”“优质”这三项核心任务,可见国家对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四有”好幼儿教师是办好学前教育的根本前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要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然而硬件设施易建,好师资难求。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好老师没有一致的模式,可以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会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阐释了好教师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幼儿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操守、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只有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幼儿教师尽展其才,“四有”好幼儿教师不断涌现,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布点快速增加,迎来发展新契机。目前,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师资供给问题成为掣肘学前教育体系完善的最大障碍。增加高职专业布点,是应对当前幼儿教师数量缺口大的重要举措。“近五年全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布点数年均新增超 70 个,目前总数已超 700 个,专科在校生数占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在校生总量超过70%。”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我国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主要供给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主动担当作为,肩负起培养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才能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1. 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感较低,学生成长成才信心受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往往是没能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只能无奈选择就读高职院校。高职属于专科层次教育,学生只能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在我国高校扩招、本科生大量增加的背景下,高职学历上的劣势显而易见。

教育系统在招聘幼儿教师岗位时,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以2020年天津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幼儿教师岗位计划为例,大部分城区幼儿教师岗位的招聘条件要求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可报考的事业单位幼儿教师岗位大都集中在郊区和农村。这也从侧面表明,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感不高,大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能到民办幼儿园工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上升空间和美好前程,必然会自信心不足。

2.教育实践安排欠科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征。教育实践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是职前教师增强教育信念、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不少于18周。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时间通常都能达到要求的18周,但是实践教学还存在教学资源不足、落实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在大学一、二年级集中开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才开始安排实践教学,实习时间很短。这样的教育实践安排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明显不科学,没有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不能体现从岗位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到顶岗实习的递进贯通。而且实习时间往往只有18周,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技能,也难以独立开展相应的学前教育工作。

此外,由于优质的幼儿园有限,不少实习基地在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幼儿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影响了教育实习效果。

3.“双师型”教师偏少,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 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 “双高计划”)指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没有在幼儿园从事一线工作的经历,因而对幼儿园实际状况缺乏了解,在专业教学中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举,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师德修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应秉持“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是教师职业感情和职业行为的基础。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综合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凝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师德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准确把握新时代师德规范和要求,激发内在的职业情感,促进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向师德行为的自觉自愿转变。这就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丰富师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同时把师德教育融入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克服传统师德教育枯燥乏味的弊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自内心地认可师德规范的要求,并以师德规范的标准要求自我。

第二,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文体活动和生活实践中,营设“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的师德养成氛围,做好“隐性”教育。首先,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例如,在教室和走廊张贴古今中外教育家论师德的名言,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师德事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其次,把师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职业自豪感。例如,开展“我为什么当幼师”“我心目中的好幼师”“师德故事”等征文、演讲活动;邀请优秀幼儿教师,尤其是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做先进事迹报告或讲座。

2.以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契机,优化教学体系。“双高计划”要求,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学前教育专业从独立专业建设到专业群建设,就是要打破专业间相对隔离、各自为政的状态,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群,有助于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形成特色和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群可以结合院校特色,由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艺术教育、特殊教育、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社区康复、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中的3~5个专业构成。

第一,完善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是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对专业群群内专业培养学生共同的领域知识和综合素养起到关键支撑。高职院校在深入企业岗位一线调研的基础上,以前瞻的眼光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将新理念、新规范、新技能等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将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纳入专业群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标准制定相关课程的考核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第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一定要延伸至幼儿园,整体规划、科学安排教育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涵盖师德体验、保教实践、班级管理实践等内容。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等,责任共担,互利共赢,使幼儿教师教育真正成为“基于实践的教育”。例如,开展顶岗实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有理性的认识,提高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说到底靠的是人,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不可少。要按照“内部打造、外部引进、专兼结合”的思路,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制度,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优秀师资队伍。

第一,打造专职教师队伍。调研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大多从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幼儿教育实践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高职院校要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到幼儿园一线实践,并承担幼儿教育项目,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做好示范。

第二,形成多元化师资来源,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2019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这表明,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时,应更加重视企业实践经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优先引进幼儿园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

第三,组建一支相对稳定、数量充足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兼职教师进行科学的管理,规范聘任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注释]

①余俊帅.新时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0(12):85.

[参考文献]

[1]张文军,管钰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现状及其改革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8):81-84.

[2]左春雨.养老新业态下高职院校养老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4):99-103.

[3]刘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6):104-108.

[4]徐國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11.

[5]田景正,余冰杰.学前教育投入与学前教育发展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58-63.

[6]李会转.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152-156.

[7]寇文亮,宗树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拓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0(8):81-84.

猜你喜欢

专业群双高学前教育专业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全职妈妈浪费吗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