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研究
2021-04-06崔友兴彭桂芳
崔友兴,彭桂芳
(海南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 海口 571158)
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发布,对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新机制、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组织保障等进行了阐释。(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年8月18日),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兴国必先强师,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具体举措。(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2018年9月17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10/10/content_5329343.htm.由此可见,培养卓越教师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乎优秀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职业认同是卓越教师的重要表征,通过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明晰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进而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H省职前卓越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50份,回收815份,回收率为95.9%,其中有效问卷802份,有效率达到98.4%。其样本分布为:男生98人(12.2%),女生704人(97.8%);文科专业学生468人(58.4%),理科专业学生334人(41.6%);地方公费师范生498人(62.1%),非公费师范生304人(37.9%);独生子女408人(50.9%),非独生子女394人(49.1%);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156人(19.5%),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646人(80.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选用的调查问卷为学者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森等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共计12题,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式,各题项选“①完全不同意”的计1分,选“⑤完全同意”的计5分,依此类推,反向计分题相反计分。(4)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森:《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信度方面,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83和0.913,四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是0.641~0.730,0.601~0.802,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方面,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审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实样态和发展特点,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四个因素与总体的相关系数是0.631~0.755,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96~0.514,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从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方面,对不同性别、专业,以及是否为公费师范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是否从事教育工作等方面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其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总体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总体均值为3.78,高于平均值3。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平均值分别为:4.5、3.18、3.54和3.9。
为了更为直观地看到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发展趋势,制作图1。
图1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发展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上的均值处于3.18~4.5之间,表明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的得分最高,均值为4.5,表明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以及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并富有良好的愿景。然而,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职业意志维度的得分最低,均值为3.18,表明职前卓越小学教师毕业后从教的意志不够坚定,对教师工作缺乏坚守和执着。由此可见,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
(二)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为了探究性别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男性和女性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四个维度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性别差异
表2的数据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性别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78,P>0.05),同时,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男女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制作图2。
图2 不同性别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由图2可见,男性教师的平均分在3.1~4.42之间,各个维度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女性教师的平均分在3.2~4.51之间,各个维度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整体而言,在职业认同水平方面,女性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要略高于男性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这可能是由于性别差异导致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人生发展目标、未来期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师范院校,尤其是师范专业,女生明显要多于男生。相对而言,女生更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挑战性较低的职业,因此,女生对小学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高于男生。
(三)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专业上的差异
为了探讨不同专业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文科和理科专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专业上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3,P>0.05)。同时,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和职业效能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文、理科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各维度上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制作图3。
图3 不同专业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由图3可见,文科专业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平均分在3.19~4.53之间,各个维度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理科专业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平均分在3.18~4.46之间,各个维度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
(四)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是否为公费师范生上的差异
在调研对象中,部分职前卓越小学教师是地方公费师范生,属于地方委托定向培养的师范生。为了揭示职前卓越小学教师中,地方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之间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是否为公费师范生上的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职业意志(P=0.00,P<0.01)和职业效能(P=0.04,P<0.05)维度也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而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维度上的差异则不明显。具体而言,在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上,公费师范生的均值为3.83,高于非公费师范生(均值为3.7);在职业意志方面,公费师范生的均值为3.28,高于非公费师范生(均值为3.01);在职业效能方面,公费师范生的均值为3.95,高于非公费师范生(均值为3.82)。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制作图4。
图4 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由图4可见,公费师范生类型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非公费师范生类型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由此可见,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上的均值最高,其次是职业效能维度、职业价值维度,最后是职业意志维度。
数据表明,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非公费师范生。由于公费师范生是在高考提前批招生,提档分数高于一本分数线,考生成绩过线后还要通过高校组织的严格面试才能被录取。因此,公费师范生更多是出于自身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发自内心地想当一名教师,所以职业认同水平较高。相对而言,调查发现,部分非公费师范生是由于成绩限制,通过专业调剂等途径选择就读师范专业,所以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较低。
(五)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为了探讨独生子女型和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分别对其调研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从表5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型和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2,P<0.01),在职业意志(P=0.00,P<0.01)、职业效能(P=0.004,P<0.01)方面也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独生子女型和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制作图5。
由图5可见,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最高,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可见,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有着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图5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独生子女型和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总体水平、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上,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均值为3.82,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均值为3.62);在职业意志维度,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均值为3.25,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均值为2.92);在职业效能维度,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均值为3.95,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均值为3.7)。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长辈更多的呵护和关爱,导致其抗挫能力较弱,意志力不够强,而非独生子女自幼受到的宠爱相对较少,其意志力相对较强。同时,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非独生子女大部分来自农村,其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磨炼相对较多,且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机率较小,能够就读师范大学也是莫大的成就。因此,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有着更强的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
(六)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父母是否从事教师职业上的差异
父母是否从事教师职业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有着一定影响。为了探明其差异情况,本研究对父母从事教师职业和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进行了单因素检验和均值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父母是否从事教师职业上的差异
从表6可以看出,父母从事教师职业和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2,P>0.05),但在职业意志(P=0.04,P<0.05)和职业效能(P=0.02,P<0.05)维度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父母从事教师职业和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制作图6。
由图6可见,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要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
图6 父母从事教师职业和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从图6可以看出,父母从事教师职业和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职业意志维度,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均值为3.34,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均值为3.15);在职业效能方面,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均值为4.07,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均值为3.87)。在总体水平、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方面,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也要略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从事教师职业的父母从小对孩子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无形中影响了子女的兴趣爱好、价值定位和职业选择,这使得教师家庭的子女也更倾向于选择教师工作,并对教师职业认同感较高。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职业意愿与期望较高,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认同度有待提升,职业意志亟需加强。第二,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在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职业意志、职业效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非公费师范生。第三,独生子女型和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总体水平、职业意志、职业效能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第四,父母从事教师职业和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在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基于此,为了增进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知,强化其情感认同,坚定其教师意志,进而提升其教师职业认同水平,促进自身持续健康的专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教师职业认识,形成合理的教师职业观
对教师职业的合理认识,引导和制约着教师的主体实践活动。合理的教师职业观是指教师主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有积极理解,形成了理性观念。“职业认识包括教师对其职业的把握和职业角色的内化,是实现其职业认同的重要基础。正确的职业认识有助于教师理解其职业的价值以及实现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内化,形成其对自我重要程度的积极认识和评价,进而提升职业认同。”(5)张宪冰、杨桐桐、张蓓蓓:《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26期。调查发现,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得分高于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志维度得分最低。由此可见,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着积极的意愿和较高的期望,但对教师职业的胜任感、成就感不高,尤其是长期执教的信念不坚定。为此,需要深化教师职业认识,形成合理的教师职业观,才能更好地提升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一是通过师范院校的合理引导,如通过教师发展专题报告、主题班会,尤其是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职业观,认识到教师职业作为一项工作的一般特性和作为育人工作的独特性、长期性、渐进性、崇高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二是进一步将关于教师职业的合理认识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角色认识,帮助职前卓越小学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其对职业的认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内在标准,形成自身的认同特点与职业理念,促进职业认同的回归与重建。”(6)蒲阳:《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与现状》,《人民教育》2018年第8期。同时,以“准教师”的角色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角色认同与内化,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与交往过程中。
(二)进一步实施与完善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
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地方政府实施的旨在补充农村教师师资、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明显高于非公费师范生,尤其是在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由此可见,公费师范生对教师工作有着较强的胜任感和效能感,而且更愿意长期执教一线,坚守教师岗位,更能够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据此,教育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实施与完善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将公费师范生项目作为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品牌符号价值,实现公费教育品牌的内在价值与形式价值的统一。(7)李佳源、余利川:《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特征、动力机制及强化路径——基于四川两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第5期。公费师范生是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师范生的定位之外,还具有特定的“标签”价值与“符号”意义,并能由此带来特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公费师范生是在高考提前批招生,提档分数高于一本分数线,考生成绩过线后还要通过高校组织的严格面试才能被录取,大学期间享受四年免费教育,毕业不愁工作与编制。因此,在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群体中,公费师范生具有一种自带的“优越感”,这种由“公费师范生”的标签或者符号所赋予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强化公费师范生的存在感、成就感,进而提升其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基于此,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经济水平与教育实际,切实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进而培养一批知识广博、能力过硬、职业认同感高和安心从教的优秀教师。
(三)针对不同类别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引导”“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由于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的差异,不同类别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教师职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非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父母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高于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据此,在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遵循“分类引导”“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原则,切实提升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如针对独生子女型职前卓越小学教师,除了注重提升其教师专业素养外,还应加强对其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等的培养,进而提升其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观念和群体交往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并胜任教师岗位工作,增进其教师职业认同感;针对父母未从事教师职业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则需要通过教师文化的熏陶,如纪录片《榜样》中的教师感人事迹、最美乡村教师的真实故事等引导其体验教师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提升其职业认同感;针对非公费师范生型的职前卓越小学教师,需要加强其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的培养,引导其形成作为一名卓越小学教师的存在感、效能感、获得感和职业认同感。
(四)强化实践教学,在见习实习中增进认知体验和情感认同
职前卓越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更需要教师的讲解、榜样示范和自身扎根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锻炼。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破解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通与相生,是提升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素养的前提。见习和实习环节是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必不可少的阶段,是联结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重要纽带之一。同时,也是“消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二元对立,形成师范生在复杂教育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8)杨燕燕:《教师实践素养观的变迁——兼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目标变革》,《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1期。。具体而言,一是将见习贯通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全过程,使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对一线教育教学现场的感知,增进实践认知和体验,促进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强化职业认知,增进职业认同。二是在实习环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将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置身教育教学现场,使他们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并在与教师、学生的多重互动中,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感知教师角色、践履教师职责、体验教师幸福,进而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师范生能从实践中感受到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内在满足,为理论知识赋予情境化和个人化的理解和意义,同时也体会到了教育的真切价值”,(9)高芳:《实践教学:职前教师教育重心的转向》,《教育评论》2014年第9期。进而在对教育价值的亲身确认和体验中,增进教师职业认同。基于此,师范院校需要重视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实践教学,加强顶层设计,组建由师范院校理论指导教师、教研机构教研员、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专业化指导队伍,优化见习实习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的日常监管和效果评估,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对职前卓越小学教师面临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针对性指导,进而在教育情境中增进职前卓越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认同,并外化到职前卓越小学教师的日常学习和未来教师生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