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837例的临床研究

2021-04-06赵媛媛窦义臣余欣孙希光宋良松龚洪洋郑昌艳路来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源性肿物手部

赵媛媛,窦义臣,余欣,孙希光,宋良松,龚洪洋,郑昌艳,路来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手足外科,吉林 长春 130031)

手部肿瘤是手外科范畴中的重要部分,手部血管源性肿瘤是手部常见的肿瘤类型。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可发生于手部各部位及各种组织类型中,其发生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循,掌握其规律可以降低误诊率,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治疗,可提高疗效,目前针对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较少。本文回顾200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经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诊断837例手部血管源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就其发病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⑴2007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本院手术治疗并且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资料完整者;⑵腕部以远(包括腕、手、指、甲下等),来自软组织(包括神经、肌腱、血管、皮肤、甲床等)与骨的血管源性肿瘤。排除标准:⑴未进行手术治疗;⑵术后未行病理检查。

1.2 研究方法

采集入选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生长的部位及病理结果。发生部位分为腕部、手部(手掌和手背)、指部、甲下和多发,标明左、右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纳入标准的837例手部血管源性肿瘤中,男270例,占32.3%,女567例,占67.7%,不同类型肿瘤间,男女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P >0.05);左侧 420例,占 50.2%,右侧 413例,占49.3%,双侧4例,占0.5%,不同类型肿瘤间,发病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P>0.05);发生部位:腕部43例,占5.1%,手部271例,占32.4%,指部400例,占47.8%,甲下109例,占13.0%,多发为14例,占1.7%,不同类型肿瘤间,发病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年龄跨度:2个月~8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7.1±18.7)岁。

2.2 病理类型

837例患者中血管瘤597例(71.33%),血管球瘤165例(19.71%),血管炎性肉芽肿31例(3.70%),占前三位;淋巴血管瘤15例(1.79%),血管脂肪瘤9例(1.08%),血管平滑肌瘤 7例(0.84%),发病较多。纤维血管瘤、血管周细胞瘤、血管角皮瘤、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纤维血管脂肪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则相对罕见(表1)。

表1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发病特点(n,%)

3 讨论

3.1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发病特点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女性发病比率较男性高,男女比例约为1∶2.13,左右侧发病比例接近1∶1,发病部位以手部(手掌及手背)及指部较为多见,占比为80.2%。部分肿瘤仅见于儿童。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发病与性别、侧别关系不大,与发病部位有一定相关性。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中大多为良性软组织肿瘤和中间性肿瘤,恶性肿瘤极为罕见,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现恶性肿瘤,骨肿瘤也较为罕见,仅发现动脉瘤性骨囊肿1例。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以血管瘤(71.33%)最为常见,其次为血管球瘤(19.71%),与国内其他学者的分析结果相近。顾松等[1]统计了635例上肢软组织肿物,以腱鞘囊肿和血管瘤最为常见。黄东旭等[2]研究了518例手部肿物,其中软组织占绝大部分,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血管瘤、腱鞘巨细胞瘤和血管球瘤。路来金等[3]对2 397例手部肿物进行了分析,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多见,血管球瘤占第四位。

血管瘤主要在婴幼儿和儿童中发病,在手部与指部的发病率较高,占91.5%。本次研究中血管瘤的病理类型分别为血管瘤200例、肉芽肿型血管瘤118例、毛细血管瘤95例、静脉血管瘤64例、海绵状血管瘤63例、混合型血管瘤17例、肉芽组织型毛细血管瘤14例、肌间血管瘤13例、幼年性血管瘤5例、分叶状血管瘤4例、簇状血管瘤3例、上皮样血管瘤1例。血管球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在手部,约占手部肿瘤的7.5%[3]。本次研究中,血管球瘤多发于甲下,占60.0%,非甲下血管球瘤也占相当一部分。甲下血管球瘤多具有典型的“三联征”[4],临床上不难诊断。但发生于甲外的血管球瘤因其特异性体征不明显,往往有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5],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血管炎性肉芽肿多发于手部与指部,可能与较多活动、手工作业以及外伤有关。其他种类的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相对较为少见,尤其发生于手部的纤维血管脂肪瘤、浅表性动脉黏液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国内鲜有报道。

3.2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位置相对表浅,易于发现,但难以通过查体与其他手部肿瘤相鉴别。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往往有血管在瘤体内增生,彩色血流信号较为丰富,高分辨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检查。对于血管源性骨肿瘤以及具有侵袭性的肿瘤,术前X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CT可以帮助明确骨性肿瘤的确切位置。MRI对于手部各种软组织的显影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手部疾病的诊疗效果[6-7],对于位置深在的血管源性肿瘤,如大鱼际、手内在肌和小鱼际内的肿瘤,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3.3 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为手部血管源性肿瘤首选治疗方式[8]。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术后并行病理检查。在肿瘤位置较深或患肢在驱血情况下,血管未充盈,术中可能会出现找不到肿瘤的情况,因此术前要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并做好标记。显微外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枢及周围神经肿瘤的治疗[9-10],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物,可以清晰分辨肿物与周围组织,能够做到彻底切除肿物的同时,充分保护肿物周围的神经、血管束,是一种较为精准的治疗方法[11-12],可广泛用于手部血管源性肿物的治疗。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包膜,甚至扩大切除肿物周围软组织,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源性肿物手部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外阴巨大软纤维瘤1例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