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1-04-06吴寅恺陈清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字人才企业

文/吴寅恺 陈清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一、引言

数字经济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二、安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加快数字安徽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意、移动传播等数字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显示,安徽省2019 年数字经济增加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发布的数据(8400 亿元)增长19%以上,总量排名由去年的全国第13 位跃升至第11 位[3]。但相较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安徽数字经济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

1.数字产业系统规划研究不够

一是产业规划还不完善。数字产业门类多、融合性强,技术和产业演进速度快,一些已有的专项规划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及时修订完善。调研中发现,大家对数字产业的内涵、边界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产业发展基础、宏观环境、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等方面的研究思考也亟待深化。二是产业发展统筹不够。对全省数字产业发展的产业链设计、空间布局系统谋划较少,统筹协调不够,导致实践中一方面存在产业链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研判应对亟待加强。美国等国家不断打压我国重点的高科技企业,外部技术封锁、中间品断供、产业脱钩等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围绕高端技术、人才、资本等产业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密切跟踪、有效应对,这方面的研究谋划工作还需要加强。

2.数字产业生态构建有待加强

一是产业集聚水平总体不高。调研发现,多地数字产业发展仍处于“小弱散”状态,龙头企业总量较少、竞争力不强,集聚和带动能力较弱。二是产业链协作、产业间协作不紧密。软件和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与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产业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关联度不够高,代工制造企业不能满足设计企业需求,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有缺失,产业生态圈不完善。三是支持新技术落地的应用场景偏少。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对应用场景的要求比对资金等要素要求更强烈。究其原因,既有上游研发设计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下游应用企业现实场景需求的因素,也有下游应用企业综合考虑成本、技术成熟度,对新技术落地应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因素,亟需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和应用示范引导力度。四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不够快。调研中,铜陵、安庆等地反映,多数传统企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基础仍较薄弱,仍处在技术装备改造、信息系统引进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缺乏超前布局理念,与先进地区相比,产业融合发展仍有不小差距。

3.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产业投资仍需加力。数字产业大多属资本密集型,多数企业具有高科技、轻资产的特征,在发展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重点省份都在千方百计鼓励扩大产业投资,目前安徽省有关政策举措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高端人才较为缺乏。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安徽省现有人才政策也不具备优势,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方面的政策举措力度不够。三是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安徽省在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进展不快,数据归集能力较弱,目前还没有超算中心;5G 网络建设步伐亟需加快,2020 年上半年沪苏浙分别建成5G 基站2.4 万个、4.1 万个、5.1 万个,而安徽省仅建成1.3 万个;千兆网络覆盖不足,安徽省10G 无源光纤网络(PON)端口数仅占全国总数的1%。四是信息安全面临较大挑战。数字产业对数据安全保密性要求较高,目前平台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立法与管理缺失是部分企业对“入网上云”、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抱有疑虑的重要原因。五是数据开放程度不够高。当前,各类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各个城市的有关部门和各个企业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建设,各部门建立的重复平台较多,形成了类似于“烟囱式”的组成架构,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自的需求,但这些数据不能共享,暂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三、“十四五” 时期安徽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中长期谋划,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以编制“十四五”相关规划为契机,深入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环境变化和科技产业变革趋势,科学谋划未来5~10 年数字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芯屏器合”“大智移云”“集终生智”产业主线,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数字产业发展目标、方向重点、空间布局、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二是编制完善重点细分产业专项规划。聚焦数字产业重点细分领域,由省级或相关市抓紧制定完善专项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要针对人工智能、智能语音等长板领域,着力扩大比较优势,加快打造以合肥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融合引领长三角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也要针对5G 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成长领域,坚持高起点谋划,加快布局赶超,着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打造配套齐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新格局;针对量子信息、先进计算、卫星互联网等未来前瞻领域,要抢占先机,夯实基础科研和创新转化能力,努力构建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优势,打造新的“产业地标”。三是“十四五”时期要加强对数字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完善区域产业链布局,加大产业互动和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各地由区域同质竞争转向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错位发展、协调互动、有机融合,打造整体协同发展优势。

2.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字产业基础能力

一是“十四五”时期要强化创新协作和联合攻关。梳理和更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补短板难题目录,采取“揭榜挂帅”“目录引导”等方式,集中力量突破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工艺,联合攻克集成电路、传感器和新型显示等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二是“十四五”时期要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充分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创成果,建立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的完整机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鼓励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强化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供需对接,提高创新成果“纸变钱”的能力。三是“十四五”时期要加强科技风险防范应对。强化对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双链”风险分析预警和动态研判,制定产业链断供断链风险清单和实施替代项目清单,积极推进与国产设备、材料厂商合作,加速国产化应用和替代步伐,逐步提高基础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保持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安全。

3.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融资支持。大力推动“产业+基金”“基地+基金”发展,推广合肥市“国有资本投资入股—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循环再投入”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省“三重一创”和“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基金与数字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高效匹配、精准衔接。二是创新人才政策。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特色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企业与职业学院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完善更优质的人才服务体系,优先解决创新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问题,探索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立国际人才试验区,进一步简化外籍人才签证办理程序,缩短申请永久居留的审批期限。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的政策机遇,加强5G 基站、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建设,强化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四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大对国产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以终端安全防护、数据存储、安全专用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可控生态体系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编制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平台安全等标准规范。

猜你喜欢

数字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