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重大专项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4-06

安徽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安徽量子

文/本刊记者 孙 刚

“十三五”以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理念,设立省科技重大专项,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放大投入产出效应,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坚持守正创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1.坚持需求导向

自2015 年起,省科技厅设置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系统部署、集中资源、协同创新,组织实施了新型显示、专用集成电路、量子及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工业机器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先进制造、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监测与治理、高端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生物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业、现代农机装备、农业生态环保以及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科技扶贫等20 个专项,着力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公益性共性技术、前沿引领和颠覆性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工程化、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提升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2.创新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探索科技攻关有效方式,推动“卡脖子”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取得突破,自2019 年起,省科技厅创新省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方式,在原公开竞争立项的基础上,增设定向委托类专项,面向制约我国重点产业发展且安徽具有一定优势的“卡脖子”技术领域,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征集凝练项目,择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组织省内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牵头联合攻关,力争在基础性通用性技术、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形成重大突破,在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关键装备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

3.注重成果转化

为促进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生物医药、育种、农业机械等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自2019 年起,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门设立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专项,对高校、科研院所已取得、具备一定研发基础、尚未形成实际生产应用,具有重大产业化价值,且需要进一步熟化的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支持项目实施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或技术入股协议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熟化、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产业化。

4. 放大投入效应

注重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公开竞争类专项单个项目省资助100 万~200 万元,定向委托类专项单个项目省资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注重加强与企业和市县协调联动,由企业承担的重大专项项目,项目总投入中企业投入不低于60%,省和市(县)分别投入不超过20%,资金放大效应达到1∶5。2015 年以来,省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支持项目1026个,省级财政支持资金15.19 亿元,带动市(县)支持资金13.18 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00.75 亿元。支持项目和资金70%左右集中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70%以上由企业牵头承担,累计拉动产业投资1300 多亿元。

二、坚持“四个面向”,支撑安徽高质量发展

通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在推动项目承担单位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省科技创新指标持续向好。据不完全统计,在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累计创造专利、标准、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7000 多项,开发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2000 多项,拉动产业投资近600 亿元。

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

在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牵动下,全省高端科技成果加速涌现,2016—2019 年共有41 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864 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在量子信息、热核聚变、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原创成果。量子科技方面:中国科技大学、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致力于量子通信关键设备研制,继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并实现星地量子通信、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后,2020 年,全球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核聚变方面: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2018 年实现1 亿度等离子体运行;2019 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竣工交付。人工智能方面:中电科38 所自主研发出“魂芯二号A”信号处理芯片,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同类芯片;华米科技成功研制全球首款智能穿戴领域的“黄山1 号”人工智能芯片;科大讯飞研制出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此外,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光源”攻克恒流运行关键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成功研制世界第二强的混合磁体,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场强度提升至42.9T;安徽农业大学在世界上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海丝一号”SAR 载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

2. 面向经济主战场, 科技支撑产业升级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在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引领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7 倍,达到8557 家,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比2015 年分别增长78.9%、7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已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芯:形成以芯片研发为龙头,涵盖基础材料、封装测试、分立器件和终端应用等上下游呼应的产业链格局,合肥芯硕半导体公司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分辨率为0.65 微米的无掩膜光刻机,晶合集成12 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让安徽步入高端集成电路核心制造领域。屏:以京东方、维信诺、视涯、惠科等企业为龙头,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合肥京东方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第10.5 代线正式量产,蚌埠玻璃研究院自主研发的8.5 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成功国产。器:航空航天、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应流集团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打破国外垄断,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世界第一、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合:依托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带动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此外,聚焦生物育种、现代农机装备升级等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协同攻关。2016—2020 年,全省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900 余项,推广科技成果270 余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500 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3.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中国大陆首款55 英寸电视用AMOLED 显示屏,实现了我国在大尺寸电视用AMOLED 显示“零”的突破,彻底打破日韩台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壁垒。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打破了高能量级超导回旋加速器特别是医用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进口垄断。安徽农业大学针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进行了改良,打破国外公司对该技术与产品的封锁,增强了安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4.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启动的16 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取得良好成效,“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列入国家诊疗方案第七版、第八版,向全国推广;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启动III 期临床试验;“无接触自助机”“除菌毒空气净化机”等抗疫产品相继投入使用。加强药物研发,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了537 种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和制备工艺,是目前唯一获得中药配方颗粒GMP 证书的企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形成了从恩曲他滨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提升装备自主保障能力。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出具有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功能的4K 一体化智能腔镜系统,解决了微创诊疗装备微型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问题。随着科技支撑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慢性病防控、新发传染病防控及诊治能力持续提升。

三、围绕自立自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当前,安徽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十四五”期间,全省科技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科学家座谈会等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按照“四个面向”的总体部署,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先导,规划和启动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强化体系化支撑,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继续紧紧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科技需求,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先进结构材料、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谋划部署实施新一轮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等多种资助方式,强化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加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难题,奋力促进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建设美好安徽、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安徽量子
《安徽记事》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九章”,神秘量子界的中国先机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