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红军过桂北时的民族工作及时代启示

2021-04-06彭石军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启示

摘 要:桂北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湘江战役发生地。在湘江战役中,党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对突破敌军湘江封锁线的重要性、紧迫性,于是从桂北民族矛盾复杂与突围转移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宣传并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少数民族群众及上层人士的支持,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桂北提供了保障。研究中央红军在桂北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维护各民族的正当权益是民族工作的着力点。

关键词:中央红军;桂北;民族工作;湘江战役;启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6.012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6-0073-05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工作关乎大局,意义重大。桂北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首先进入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的发生地。为了突破湘江,成功通过桂北,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桂北提供了保障。目前,对湘江战役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从民族工作角度进行的研究仍较薄弱。鉴于此,研究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时的民族工作及其价值,可以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启示。

一、中央红军过桂北时开展民族工作的原因

(一)桂北民族矛盾异常严重

桂北地区是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上,居住于此的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欺压、迫害,少数民族群众苦不堪言。特别是新桂系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三自”“三寓”政策,對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压迫与歧视,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纠纷,使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尖锐,以致在1932—1933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瑶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新桂系强迫涉事者及家庭交纳“罚款”,强迫瑶民服役、强征税款,进一步加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负担,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在红军过桂北期间,新桂系的欺骗宣传和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造谣、诬蔑,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红军产生误解、疑虑,导致不敢接近红军,造成了红军与桂北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甚至个别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有仇视心理。因此,处理好民族关系成为中央红军过桂北时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中央红军在桂北的突围转移需要少数民族群众支持

1934年11月底,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于1934年11月25日发布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命令,从兴安、全州段的湘江水域渡过湘江,向西翻过桂北的越城岭,以期到达湘西与贺龙、肖克的二、六军团会合。中央红军在桂北行进中困难重重:一是自然条件恶劣,11 月底12月初的桂北天气寒冷,进入桂北又有都盘岭与越城岭两座大山,两山东西夹击,高山环绕、沟壑纵横、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二是敌人强大,蒋介石利用湘江天堑,调动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四支部队30多万人设置了严密的包围圈,妄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面对数倍于己的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以汉族为主体的红军要经过民族关系复杂的桂北地区,能否做好民族工作,能否争取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支持与直接参与,事关红军生死存亡。因此,必须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以保证中央红军完成突围转移任务。

二、中央红军过桂北时民族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根据实际,颁布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22年的二大宣言中,就提出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以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少数民族不能加以限制、歧视,消灭民族间的仇恨。但此阶段的民族政策主要是理论探讨,缺乏在民族地区的实践。

在进入湖南永州时,党中央意识到中央红军即将进入广西桂北少数民族聚集区。考虑到许多人对民族问题了解较少,对少数民族工作也是初次接触,党中央决定制定具体的民族政策给予各部队指导,红军总政治部于1934年11月19日在湖南永州蓝山发布了长征以来第一个有关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即《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文件明确了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红军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工作的纪律要求,对推动中央红军指战员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处理好与少数民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进入桂北后,湘江战役全面展开。到11月29日,灌阳新圩阻击战、全州脚山铺阻击战、兴安光华铺阻击战及后卫阻击战相继打响,各阻击部队为了掩护军委一、二纵队及大部队成功抢渡湘江,付出了惨重代价。此时,中央红军绝大部分人员还处在湘江东岸。在这生死关头,为突破敌人包围圈顺利通过桂北地区出发,红军总政治部于11月29日发出《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和《对苗瑶民族的口号》指令十三条。上述两个文件明确规定:在政治上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在文化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在经济上考虑少数民族的民生要求;在立场上对瑶、苗民族进行正确判断,确立红军基本立场。特别是《对苗瑶民族的口号》的第十三条,根据当时瑶族、苗族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口号,如反对国民党压迫与屠杀苗、瑶民族;反对李宗仁、白崇禧和何键对苗、瑶人的一切苛捐杂税和差役;苗人的首领由苗人自己选举,不要国民党军阀委派等。这些口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为中央红军过桂北时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政策依据,对湘江战役后红军通过民族地区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指导作用。

(二)加强宣传,促进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根据红军总政治部的要求,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先行。各级政工人员及指战员,在桂北沿途的村寨的墙面、桥头、岩壁等载体上书写标语、散发传单、粘贴大字报,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访问群众、开展演讲、演文明戏、召开群众大会,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性质、红军是工农群众自己的军队、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是一家人、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李宗仁强迫群众修马路、红军尊重各民族习俗习惯等。如红军途经文市、石塘、界首三大古镇时,宣传队以演文明戏的方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吸引了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是红军队伍自上而下的,即不仅是普通战士的工作,也是红军干部的工作,即使是红军高级将领也是如此。在文甲洞村,军团长彭德怀同少数民族群众周义昌、周祝昌、周瑞琅等促膝谈心,宣传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求翻身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真理[1] ,成为在桂北的一段佳话。在桂北兴安、全州、灌阳、资源、龙胜五县停留的19天时间里,中央红军写下了数千条标语,散发上万份传单和各种宣传品,留下大量有关民族政策的宣传标语。通过近年的调研了解,仅在灌阳文市镇的唐家村、新田心村、老田心村三个村,就统计出中央红军四个部门书写的民族政策宣传标语达53条。通过宣传,让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群众了解了红军的民族政策,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拉近了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距离。

(三)自觉践行,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

口喊千遍,不如行动一遍。少数民族群众不仅看重我们党制定的民族政策,还看重民族政策的落实。广大政工干部和红军指战员不仅导之以言,还率之以行,真正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中央红军在进入桂北后,广大红军指战员即使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和敌人围追堵截等重重困难,也模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坚决贯彻民族政策要求,严守群众纪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战士们在沿途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停止在民族地区打土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到百姓家打扰群众,买东西用银元和铜板,买粮食只买粗粮不买大米,所买东西用市场价的标准进行购买。甚至红军战士所到之处,不与百姓争井水、争厕所,也尽最大可能地将活动场所设在寺庙、祠堂。不仅如此,红军战士还主动关心、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如红一军团在全州才湾镇时,就帮助附近的百姓挑水、砍柴、打扫卫生、看病,打地主、打土豪沒收的财物都一一分给群众。红军在越城岭山区时,新桂系为了挑拨少数民族与红军的关系,派特务到少数民族村寨放火并嫁祸给红军。针对这一情况,红军一面组织人力捉拿、惩办凶手,一面组织人力帮助群众重建家园。如龙平寨民房被国民党特务放火烧后,周恩来亲自组织、指挥红军救火,抓住特务后就地处决,发给灾民200多块大洋,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习近平指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2]红军的有效宣传模范行为,赢得了桂北各民族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演绎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中央红军在桂北十多天的时间里,少数民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带路、送水、送饭,帮助运送弹药、架设过江浮桥、抬救红军伤员,甚至直接参加红军。据统计,当时全州加入红军的群众就有77人。全州“祖孙三代保红旗”,兴安“一张红军证明”,灌阳“一家五代守护红军烈士墓”与“乳汁救红军”的故事,越城岭才喜界“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的瑶胞石刻诗等,至今仍在桂北大地广为流传,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桂北的民族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中央红军过桂北时民族工作的启示

中央红军在桂北期间,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桂北各族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这一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3]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中央红军过桂北时,面对艰难的突围和复杂的民族关系,党深刻认识到“争取少数民族在突破湘江,通过桂北的重要性”。在湘江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工作列为中央红军整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政治部发布了针对桂北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安排政工人员加大宣传力度,督促每一名红军指战员严格执行民族政策要求,广泛团结了少数民族群众及上层人士。这充分证明,在中央红军过桂北期间,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我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民族关系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民族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定不移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与思想领导;就是各级党委要正确看待“民族工作无小事”,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做到“四个纳入”,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内容,纳入宣传工作计划;就是要完善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力的工作格局,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了谋求民族独立与解放,谋求各民族平等团结,消除民族压迫的任务。围绕这一任务,党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红军长征过桂北时,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央红军最后能够突破湘江,化险为夷,离不开桂北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帮助。在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复杂的情况下,少数民族群众能帮助红军,靠的是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桂北少数民族具体实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指示和口号,动员了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为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要汲取中央红军过桂北时的民族工作经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对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坚持民族理论与实践创新,走出一条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各民族群众心声,适应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进步的新路[4],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

(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族平等主张,既承认和坚持形式上的平等,也努力追求实现事实上的平等。中央红军过桂北时所制定的民族政策,处处都体现着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如在政治上,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反对一切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剥削,施行汉族与瑶族平等政策;在经济上,主张少数民族与汉族同享土地财产,取消一切高利贷;在文化上,主张尊重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与此同时,红军身体力行,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處处展现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平等关系的生动局面,这是当地群众认可红军的前提。这启示我们,在我国多民族共存的国情下,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尽相同,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没有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没有各民族团结,更不可能有各民族和谐繁荣。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是不管人口多少、历史长短、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差异等,都要保证各民族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中华民族意识和各民族意识关系、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物质和精神关系。

(四)维护各民族的正当权益是民族工作的着力点

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这是搞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时,中国共产党在危局中制定的民族政策,其着重考虑的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疾苦,保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尤其关注民族平等、民族风俗习惯、民生要求等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5]。如在《对苗瑶民族的口号》的第四条指出,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工农群众共同分得土地财产,在红军宣传标语中也强调“当红军有田分”。党在桂北制定的民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少数民族的利益诉求,桂北少数民族群众与红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凝聚了突破湘江的强大力量。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利用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创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鉴往而知未来。中央红军经过桂北民族地区时,以严明的纪律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动员与团结了少数民族群众,获得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使处于绝境中的中央红军浴火重生,取得了湘江战役的胜利,成功通过了桂北。这种胜利是红军指战员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工作在民族地区实践的伟大胜利。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在桂北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对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与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兴华.湘江战役与我国民族政策最初的制定与践行[J].当代广西,2018(23).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1).

[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1).

[4]闵言平.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J].中国民族,2020(6).

[5]黎田.红军长征过广西时民族工作的典范作用

[EB/OL].(2019-09-17)[2021-10-17].hppt:www.gxzx.

gov.cn/html/wszl/wszl/29757.html.

责任编辑:许立坤

收稿日期:2021-10-19

作者简介:彭石军,男,桂林市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宗教理论。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启示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中共中央落脚陕甘外因略析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再探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