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向度

2021-04-06史会景于镤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史会景 于镤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全部实践。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坚持价值、内涵和现实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从价值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豐富,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元气与志气、底气与勇气、血气与锐气、骨气与底气;从现实维度来看,新时代赓续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大众化与时代化,使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伟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价值之维;理论之维;现实之维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6.003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6-0021-07

202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2021年11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向全党发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2]。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从理论上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环节。

一、价值之维: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信念坚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时期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照亮人们心灵、引领人们前进。新的征程上,我们应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建党精神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巨大能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石。

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毛泽东指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3]同样,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如同健硕的肉体没有灵魂,难以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接力奋斗的精神支柱,以其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团结和鼓舞着中华儿女把蓝图转变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应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力量,将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

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2]。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先辈们为“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抱定了“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个人的一切,勇往直前,艰难缔造。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气、神,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整合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引航、凝聚和领航作用,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伟大建党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4]。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生死存亡考验,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魂”。理想信念丧失,理想信念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事业就无从谈起。通观中国共产党为振兴中华所走过的漫漫长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救国”“立国”“兴国”“强国”的洪流之中英勇奋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靠的就是理想信念。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救国、立国、兴国和强国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面对困难、问题和威胁绝没有过退缩,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越要迎难而上,敢于顽强拼搏,敢于坚决斗争。毛泽东曾反复告诫广大干部群众:“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工作做到底。”[5]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党不仅需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保持“革命热情”“拼命精神”,也需要以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在任何时期团结党内、军内和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性、总体性的概念,其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诞生、延伸而成的其他个体化的“精神系列”,是具有强大感染和激励力量的先进思想。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始终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书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恢宏篇章。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胸怀天下的政党,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担当、理想与使命的核心理念,契合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发展的共同价值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6]可见,即使在不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从苦难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也从未忘却为世界作出贡献的责任,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天下,着眼全球利益,“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2],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鲜明地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与探索,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世界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大势走向基础上的深邃思考,充分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基因和思想特质。它博采古今中外之精华,加以融会贯通,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博大包容的宽阔胸怀;它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7],表达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它是呼吁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发展共赢,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建立“自由联合体”的担当精神。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人民共同推进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途前进。

二、理论之维: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元气与志气,底气与勇气,血气与锐气,骨气与正气,是具有内在逻辑的精神体系。

(一)元气与志气: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拯民族于危难,救国家于危亡,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源于始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于忠贞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持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在强大奋进中腾飞的根本指导方法。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不断地求解“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为世界各国开通走向社会主义的航道,这给屡屡碰壁而极度失望的中国先进革命知识分子送来新的希望,提供了一条走出民族存亡困境、踏上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便找到了的救国良方,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在恢宏壮阔的历史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并实现伟大飞跃。科学理论是伟大精神的基础和先导。面对“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等谬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便是宇宙的真理,在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

坚守理想,即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立者,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为了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南奔北走,四海为家。1922年3月,经过亲身实践、谨慎思考、反复推求后的周恩来毅然选择了共产主义,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8]周恩来决定用鲜血生命去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为“共产花开”“赤色的旗儿飞扬”而“耕耘”“播种”,鞠躬尽瘁,奋斗终生。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奔向胜利彼岸的“指南针”“压舱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将坚定高举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一光辉灿烂的精神旗帜,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地将理想信念与当前阶段任务相结合,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排除万难,争取更大胜利。

(二)底气与勇气: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儿女结束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劫难,实现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境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李大钊目睹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后,以为人民谋幸福、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为己任,以俄为师,誓死捍卫救国救民的真理,为苦难的中国人民寻求出路。毛泽东为把人民群众带出贫穷、落后、分裂、动荡、兵祸战乱的苦难深渊,改变社会之腐朽、民族之颓败的现状,抱着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在“诸路皆走不通”的求索中找到救国救民的良方。邓中夏胸怀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抱负,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即使被叛徒出賣也不改初心,在英勇就义的前一刻高呼“最后的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中国共产党在濒临绝境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长征时期,面对敌人穷凶极恶的围剿和自然环境的恶劣,中国工农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初心鼓舞下爬雪山、过草地,突破生命极限,纵横十余省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毫无疑问,长征不仅是一部艰苦卓绝、破尽万难的战争史,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一场重大考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实施的屠杀政策,无数共产党人头可断、血可流,但志不可辱,甘愿付出生命也要坚守初心,为建立自由和平的新中国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改革发展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带领人民从废墟中站起,又投入另外一场更加漫长艰巨的征程。在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生产条件之简陋、生活条件之艰苦,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亿万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初心使命为“指南针”“航向标”,勇于破除“两个凡是”,打破僵化的思维框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驶进一个新的征程,使得昔日的“东亚病夫”以崭新的姿态和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英雄气概直面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及时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懈地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血气与锐气: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如李大钊指出的,“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10]。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英勇顽强,带领中华各族儿女摆脱贫穷落后的境遇,过上自由、富裕和幸福生活,在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在炮火硝烟的革命风暴中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革命烽火燃,精神聚人心。我们党一经诞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不仅有冲在一线、领导罢工运动的工人领袖党员,也有运笔如枪、传播真理的知识分子党员,他们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构筑起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中共一大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李启汉面对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和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毫无半点退缩和怯懦,冒着枪林弹雨,为革命的胜利继续英勇斗争。李启汉被捕后受到炼狱般的磨难与摧残,却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风雨飘摇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岁月,中共南方局共产党人冒着被搜查、封锁和破坏的危险,在复杂、艰难、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始终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深入虎穴,不怕牺牲、不畏强暴、不畏风险、坚持斗争,为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作出奠基性贡献。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开启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冰天雪地、炮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从大火烧身纹丝不动、用生命捍卫战场纪律的邱少云,到危险时刻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碉堡堵枪眼的黄继光,再到长津湖战役中卧冰爬雪、身体被冻残仍严守潜伏纪律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以英勇的革命斗志最终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强敌。在激情似火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焦裕禄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带领兰考人民在风雪、沙窝、激流里同三害作斗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无所畏惧、勇挑重担,使中国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油”的帽子。除此之外,“两弹一星”精神、大寨精神等精神源源不斷地为伟大建党精神增添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在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期涌现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一系列精神,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化体现,是其精神内核的发展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高山险阻、激流险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倡导增强斗争本领,把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目标,以“滚石上坡”的毅力、“爬坡过坎”的斗志、“较劲碰硬”的勇气,夺取了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新胜利。

(四)骨气与正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坚决地、义无反顾地挑起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史重任,在于中国共产党忠诚老实的政治担当和人民立场。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11]是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也是党员对党的庄严承诺。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右派的“清党”大搜捕,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砍头不要急,只要主义真”的无畏,以“十指刺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忠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信仰、组织、人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党中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2]广大党员要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始终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愈挫愈奋、百炼成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重要法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全国政权,归根结底在于顺应了民意,得到了民心。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抓改革、促开放,还是保家国、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斗疫魔,从来都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着坚定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的愿望,勇于担当人民的重托,在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程中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最牢固的根基。走好第二个一百年的长征路,需要广大党员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功成必有我”的责任担当,处理好“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三、现实之维: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转化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应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共产党员自觉遵循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在学理上系统深入地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内涵,在实践中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创新,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大众化与时代化,充分发掘伟大建党精神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实践价值,创造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辉煌业绩。

(一)实践创新: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之源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指引运动进程的理论和实践始终处于一种形影不离的连接状态。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同志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这为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出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人民创造的,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坚持伟大建党精神,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创新,在具体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总体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党史观,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在理论上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从宏观意义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系列精神”之间源与流、总体与个体、主干与枝干的关系。

其次,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史料,丰富其时代内涵。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但如何运用史料、解读史料则是史学研究的关键。准确的档案史料是解读和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有力的证据和支撑材料。因此,加强史料的综合运用与多维解读既需要回到历史的现场,走向历史的深处,深入挖掘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原生态史料,也需要从学理上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和辨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任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建构作用,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生成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研究相结合,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提供历史依据和学理支撑,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最后,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话语的表达形式,将书面话语、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转化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语。话语是思想的流露和表达,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如果没有恰当的话语表达形式,再深刻的思想也不会形成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话语。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话语的表达形式,既要注重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与完整性,也要及时转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表达方式,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渲染力、感染力、传播力。这是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深奥走向通俗,走向日常生活、底层群众的重要途径。

(二)精神引领:使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

致力非凡之事业,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担当。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拥有磅礴的实践伟力,离不开其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理性。新时代,如何继续坚守和传承这个价值理性是夯实伟大建党精神的人民根基,使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转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课题。

首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艰苦卓绝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我们党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应始终将践行初心使命的情怀融入血脉,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在破解深层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其次,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始终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写在自己旗帜上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大党员作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奋斗者,应继续书写好“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随时随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并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深入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限智慧和精神力量,在劈波斩浪中、在披荆斩棘中、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最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时代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与人民群众的现代性融合,使之成为激励人民群众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的动力源泉。

(三)行动自觉: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大众化与时代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产生,相互交织。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要让伟大建党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见之于人民群众的行动上,使之大众化、时代化。

首先,以创新实践培育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依托教学培训、红色旅游、大众传媒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社会认同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以实现正面宣传灌输和日常实践养成相结合。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应关注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意见,使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化。

其次,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引导人们重温历史、感悟初心,在伟大实践中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勇毅前行。

最后,发扬斗争精神,维护好传播好伟大建党精神。当前,针对一些人或势力散布的故意否定或歪曲党的历史的错误言论和错误思想观点,我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批判否定领袖、丑化英雄、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既要将伟大斗争的“铁”打好,也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讲究斗争艺术和斗争策略,增强斗争本领。

(四) 目标指向: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动员、激励、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持续奋斗,离不开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首先,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在理论学习和躬身实践中坚守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通过学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不断增强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加深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自觉肩负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其次,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以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推进党自我革命的根本途径,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习近平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中,要以抓铁有痕的恒心、踏石留印的恒劲研究和破解实践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最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建立全面自由发展的良序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伟大建党精神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始终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治理现代化被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之中,中国共产党既要树立大局意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旗帜引领作用,使伟大建党精神这面精神旗帜转化为每位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也要从全局出发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标杆”功能,构建一个适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良序社会,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之中推进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通过总结历史、追根溯源、回望初心和使命,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下转第58页)

(上接第27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深刻回答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命题。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唯奋斗者永不止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永放光芒,我们党也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以昂扬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42.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1949—1976):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7.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6.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10]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91.

[1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

收稿日期:2021-11-25

作者简介:史会景,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于镤,男,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