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方法在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的作用
2021-04-03赵欣娜
赵欣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静脉采血是体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求医院扩大护理职能范围,对护理内容不断扩大化[1]。在静脉采血中,通常会因为操作不当等因素出现不良反应,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影响到正常工作的进行,所以在护理期间,要对检查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检查者之间做好配合,顺利完成采血工作[2]。本试验主要分析静脉采血护理中沟通方法的应用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资料为选取68例健康中心在2019年1月-2020年6月静脉采血体检者为对象,资料为:男女性别比为38:30,年龄上限72岁,下限18岁,年龄均值为(44.8±3.5)岁。选择标准:体检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检查;对于本次研究知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精神存在异常;存在感染疾病;资料缺失。
1.2方法 (1)热情主动与检查者沟通交流,给予热情的服务,面带微笑,借助亲切的语言对采血对象进行疏导,赢得信任,倾听检查者的相关描述,通过鼓舞等方式减轻检查者的负面心理,减轻思想上的顾虑。(2)在采血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快捷,在分散检查者注意力时,快速进针,减轻检查者的神经敏感度,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并对采血对象的体位进行指导,舒适体位为主。主动与检查者交流,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心理上的鼓励和疏导,对采血对象的心理感受进行细心判断和观察,鼓励检查者良好配合,提升采血的依从性。对于采血量较多的检查者,要告知不会对身体功能等产生负面影响,不需要补充营养物质。如果采血对象有晕针等情况,要采取平卧位或者舒适体位采血,并给予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3)在拔针之后,要嘱咐检查者使用无名指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降低血液流出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出血时间大约为3分钟,2-7分钟为凝血时间,所以在拔针之后,要对检查者进行对应的指导,防止出现局部淤血。在采集之后,采血部位未出现血液溢出才可以离开,嘱咐采血对象,穿刺手臂不能拿重物,要紧握拳头,避免出现再出血的情况[3],如果穿刺部位为肘静脉或者手背静脉,在拔针之后,手臂和腕关节不能负重。在拔针之后,如果采血对象存在不舒适情况,要适当进食,饮用温开水,休息片刻之后,未出现不适感受,才可以离开。在拔针时,出现皮下淤血,要进行冷敷,避免热敷,避免扩张血管。
1.3评价标准 按照焦虑评分量表对检查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数评估,分数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记录淤血等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
2 结 果
68例检查者在采血前焦虑评分为(6.5±1.4),在沟通之后,评分为(3.6±0.5),与沟通前对比,存在较大差异,t=16.086,P=0.000。
68例静脉采血者在沟通之后,未出现淤血等不良情况,采血工作顺利完成,收集检查者的血液标本。
3 讨 论
交流和沟通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在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非常明显,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4]。在静脉采血工作中,沟通的时间所占比重较大,科学的沟通能减轻采血者的焦虑程度,避免出现紧张等不良感受,提升采血者的配合度,加快采血的进度[5]。
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对采血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估,掌握心理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检查者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消除检查者的心理负担和顾虑,通过语言,给予检查者心理上的力量,避免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针头的刺激上,很大程度上,减轻检查者对于疼痛的应激反应程度,减少不良情况的出现[6]。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升护理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对检查者进行对应的健康教育,指导检查者正确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掌握时间、力度等,认识到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做好对应的预防,降低淤血等情况出现的情况,有利于满意度的提升[7]。良好的沟通,能对检查者身体迷走神经的兴奋程度进行调整,避免体内各脏器血管出现扩张的情况,一定程度上稳定检查者脑供血的情况,减少晕针情况的出现[8]。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在对采血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之后,能减轻焦虑的程度,减少不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对检查者有利,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对沟通的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提升沟通能力,培训更多的技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减少工作失误等不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