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2021-04-03刘蕊
刘 蕊
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山东 菏泽 274600
子宫肌瘤在临床中属于一类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在30岁到50岁女性群体之中,患者患病后,会对其生育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在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开展治疗工作时,往往会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其治疗方案多以激素拮抗为核心,常用药物为米非司酮,虽能产生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疗法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且在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时发现将米非司酮与中医疗法联合应用的方式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应用效果,为此本文将进一步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18.10-2019.10,选择的研究对象为62例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利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单一组(n=31)和联合组(n=31)。其中单一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病程分别为(34.91±3.66)岁、(2.10±0.89)年,联合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病程分别为(34.69±3.58)岁、(2.22±0.78)年。两组研究对象资料经过对比没有显著差别,P>0.05,可做对比研究。
1.2方法 针对单一组研究对象施以米非司酮(生产厂家: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51;规格:10mg*1片/盒)进行治疗,具体用法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针对联合组研究对象在单一组基础上施以消癥汤进行治疗。该药物的方剂组成为:土鳖虫、黄芪、三棱、昆布各10克,石打川、党参、生牡蛎、山药、鸡内金、海藻各20克,马鞭草15克,采用水煎煮的方式将所有中药材进行熬制,每日一剂,每剂约450毫升,分为早、中、晚进行服用。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连续四个月时间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肌瘤体积变化以及子宫体积变化。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有效率 经过治疗,联合组研究对象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0:10: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单一组对应指标分别为8:14: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97%,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x2值为7.630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联合组与单一组研究对象肌瘤体积指标分别为(12.51±2.66)cm、(12.49±2.54)cm,子宫体积指标分别为(118.47±6.55)cm、(117.78±6.74)cm,t值分别为0.0302、0.4087,P>0.05,治疗后,联合组肌瘤体积指标为(7.58±1.52)cm,子宫体积指标为(72.89±6.71)cm,单一组对应指标分别为(9.97±1.49)cm、(96.01±8.09)cm,t值分别为6.2518、12.2473,联合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且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淤血内滞所致,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化瘀散结、活血益气的角度出发,从而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2]。
在本次研究中,联合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常规西药米非司酮治疗的同时,还配以中药消癥汤联合治疗,且对研究结果进行观察发现临床效果显著,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土鳖虫能够发挥破血逐瘀的作用;丹参主要能够发挥活血通络的作用;马鞭草在临床中的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夏枯草可以发挥解郁结清肝火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能够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积极的抑制作用;三棱主治隐瘕,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不但能够发挥活血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止血的功效,且对微循环的改善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鸡内金能够发挥消积化淤的作用;黄芪以及山药能够发挥补中益气、健脾补气的作用;党参主要可起生津和胃之功效。而米非司酮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主要能够促进肌瘤平滑肌细胞快速凋亡,进而缩小肿瘤体积[3]。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将各自优势进行发挥,最终将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单一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消癥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的方式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