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1-04-03曹慧
曹 慧
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吉林 延边 133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而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根据笔者收集与统计资料证实,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2]。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治疗中以对症治疗为主,虽然对症治疗有效,但效果一般,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以往护理中,常用护理方式为传统常规护理,虽然这种护理方式有效,但效果一般,为了提升护理质量[3-4],我科室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98例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此次调查选取时间在2019.2-2019.5。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比组,男、女分别为24、25例,年龄在36-65岁之间,平均50.13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5、24例,年龄在37-66岁之间,平均50.25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值>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则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根据现下情况来讲,大多数病人都存在一定心理压力,长久以往会导致病人出现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郁滞、肝胃不和等症状,为此护理人员应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四诊法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收集,还要向病人、病人家属讲述病情,告知病人、病人家属疾病注意事项,在日常护理中要做到因人施护,还要根据病人个人体质实施情调志,使病人充分了解到中医护理相关内容。(2)按摩干预: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掌鱼际处充分的按摩病人中脘穴、两肋处,每日1次、每次15分钟。(3)耳穴按压:使用酒精充分的擦拭耳穴位置处,并将医用胶布分剪成小正方形大小,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上,并将其贴敷于病人的耳穴位置处,并使用手指进行按压,刺激穴位,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结果:(1)护理效果:采用显著、显效、无效表示,显著:说明护理效果优异,显效:说明护理有效,无效为上述情况均未达到。(2)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从胃脘胀满、神疲乏力、嗳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护理效果 对比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49例,其中显著:22例、构成比为22/49(44.90%),显效:17例、构成比为17/49(34.69%),无效:10例、构成比为10/49(20.41%),总有效例数:39例、构成比为39/49(79.59%);研究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共计49例,其中显著:36例、构成比为36/49(73.47%),显效:12例、构成比为12/49(24.49%),无效:1例、构成比为1/49(2.04%),总有效例数:48例、构成比为48/49(97.96%),对比组总有效例数:39例、构成比为39/49(79.5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例数:48例、构成比为48/49(97.96%),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2.2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 对比组:胃脘胀满评分为1.48±0.16分、神疲乏力评分为1.51±0.23分、嗳气评分为1.53±0.23分;研究组:胃脘胀满评分为0.13±0.06分、神疲乏力评分为0.19±0.06分、嗳气评分为0.21±0.11分,对比组胃脘胀满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神疲乏力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嗳气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3 讨 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而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从中医角度来讲,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此疾病是因胃部淤血而出现气不行血、气郁不畅的症状,最终导致与形成、诱发成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6]。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肝脏、脾脏有直接的关联,和虚实夹杂、肝胃不和有直接关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治疗中,中医推崇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可见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护理尤为重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往护理中,常用护理方式为传统常规护理,虽然这种护理方式有效,但效果一般。为了提升护理质量,我科室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方式。通过情志护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通过按摩干预是一种疏通经络、改善疾病症状的方法。通过耳穴按压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压,对穴位产生刺激感,进而实现护理功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中,中医护理干预应作为首选方案,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