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致周期性胆道出血一例

2021-04-03冯亚春赵元胜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8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上腹绞痛

冯亚春 赵元胜

1.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500 2.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510

病情介绍

女性,75岁,反复右上腹绞痛,伴黑便2年,再发腹痛3天于2009年9月25日入院。该患2年来无明显诱因于每年10月出现右上腹疼痛,为阵发性绞痛,与进食油腻食物无关,无放射痛,无黄疸,无寒战,发热,腹痛后柏油样便,无呕血,量最多一次黑便持续一周,血红蛋白浓度自113克/升,下降至40克/升,并于次年再次在10月发病,先后就诊于当地2家著名三甲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胆囊炎,肝囊肿,给予输血、止血、支持治疗,相继行腹部彩超、胃镜,胶囊胃肠镜,血液生化、出凝血、传染病、免疫系统等检查均未明确出血病因。3天前(又近10月)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隐痛,无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血,无黑便,家属恐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要求提前住院观察,门诊以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高血压3级收入院。既往史:患者近5年,每年春天例行查体,腹部彩超,均提示肝囊肿,胆囊炎。平素反复右上腹疼痛,曾2次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抗炎治疗好转出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收缩压最高达200mmHg,间断服用卡托普利,血压控制在150/90mmHg左右。但未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抗凝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及草药。否认慢性胃病、慢性肝病及其他传染病史及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90mmHg,意识清晰,五官端正,语音流利,营养适中。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舌无苍白。颈软,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未闻及罗音及病理性管状呼吸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上腹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未触及包块及异常搏动。肝区叩击痛阳性。双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行血液常规(血红蛋白127g/L,白细胞总数3.59x109/L,中性粒细胞37.3%)、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查正常,凝血检查无异常。入院2次大便潜血均阴性,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为除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行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显示血甲胎蛋白定量为>1210ng/ml(检验最高上限),CEA、CA199、CA125均正常范围,因本次住院在肝胆科,以为标本与他人标本混淆(肝胆科病人肝癌者居多),于3天后复检甲胎蛋白,检测值相同。遂请每年给该患者做彩超的医生行腹部彩超检查,未发现肝囊肿,但于原肝囊肿部位见5x3cm低回声结节,周围未见卫星病灶,结合甲胎蛋白结果,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转院至上级医院,行介入治疗。

后续随访结果,1,2009-10-06在上级医院做腹部CT扫描结果显示肝右叶后上段见低密度影,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病灶约41.5mmX40.3mmX45mm,动脉期病灶内见散在小条索状血管影,门静脉期病灶略强化,边界清楚,边缘见线样强化,其内见小点状无强化区。余肝实质密度稍低,但尚均匀,肝门结构清楚,门静脉显影清晰,未见明确充盈缺损。胆囊不大,壁薄均匀,未见结石影。胃窦处胃壁似见增厚。脾、胰大小形态密度正常。右肾右后下部见一囊性病灶,。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腹膜腔未见积液。诊断意见;右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脂肪肝,右肾囊肿,胃窦处改变,结合临床。并于2009年10月25日行介入治疗。2,甲胎蛋白:病人介入治疗5天后,降至549.7ng/ml,3个月后,血甲胎蛋白下降至1.9ng/ml,每年复查,均在正常范围。3,症状:介入治疗后第5天,发生剧烈腹痛后伴黑便,无呕血,经输血、止血、对症治疗后好转,考虑为介入治疗,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出血,破入胆道。介入治疗后11年未再发。4,日常生活和诊疗情况:日常生活能自理,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甲亢,阵发性房颤,反复住院治疗,常规服用降压药,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也未再有便血发生。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部位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1];其次为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如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少见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特点,老年女性,虽有高血压,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物史。表现慢性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无主要是黑便,无呕血,便血前剧烈右上腹绞痛,是其突出的特点。周期发作持续2年,无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或不适病史,伴反酸、嗳气等症,无消瘦,否认肝病病史。体格检查无肝硬化相关阳性体征,肝功能检查不支持慢性肝病,肿瘤标记物阴性,不支持肠道肿瘤存在,胃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均未提示有引起出血的疾病存在,因此,可以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同时,患者出血前,剧烈右上腹绞痛,无呕血,强烈支持病人出血部位在胆道[2]。胆道出血常见病因,为炎症、肿瘤、结石,该病人虽有慢性胆囊炎,但病人病情发作时,无发热、黄疸,且出血量较大,腹部彩超及CT均未提示胆囊增大,未发现结石,血常规白细胞正常,以上均不支持胆囊炎所致出血。患者最后确定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11年无复发,故考虑出血原因应为是肝癌破裂出血导致。具体机理,推断如下,癌细胞周期性生长,中心恰好在胆管周围,当肿瘤生长旺盛,中心缺血性坏死,出血,破入胆道,导致剧烈腹痛,便血,肿瘤组织随之排除体外,组织内部压力减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病人会周期性便血,而且持续2年,肿瘤没有周围浸润及播散,且每次出血后肝脏彩超显示为“肝囊肿”。

经验总结:1,当我们遇到不常见原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伴剧烈右上腹部绞痛后发生的便血,无呕血,应首先考虑到胆道出血可能。2,重视胆道出血后的“肝囊肿”超声诊断,也可能不是肝囊肿,而是肿瘤破溃排出后,遗留的空腔,如果高度怀疑,应与辅助检查科室医生及时沟通,仔细检查测量空腔(肝囊肿壁)厚度是否均匀,肿瘤破溃,应为厚度不均匀囊腔。3,周期性便血,持续2年,不仅仅存在良性病变,应考虑到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破溃可能。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上腹绞痛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绞痛不是脚痛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绞痛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右胸上腹两切口中段食管癌根治术60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