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交笼模式下种鸡产蛋前期不同公母配比研究
2021-04-03郭梦宇安胜英刘观忠闫金凤杨欣雨
郭梦宇,安胜英,刘观忠,闫金凤,杨欣雨
(河北农业大学 071000)
种鸡人工授精模式在蛋种鸡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是人工授精模式下种鸡生产性能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尤其是工人的责任心和授精技术, 造成种鸡的生产成绩尤其是种蛋受精率不稳定,再加上由于频繁抓鸡翻肛,导致鸡的死淘率升高[1],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由于需要工人训练公鸡、采精、翻肛、输精等工作脏苦累,企业招工尤其困难。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人们对动物福利的高度重视, 本交笼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规模种鸡场认可并采用。 与人工授精模式相比,本交笼养模式具有体现动物福利、改善工人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成本、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提高机械化水平等优势[2-3]。 在生产中本交笼模式还不够完善,种蛋破壳率高、后期受精率低、种鸡打架现象严重等问题都需要解决,然而在现有的文献中,有关种鸡本交笼饲养模式的研究报道极少[4-6],种鸡本交笼模式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本试验研究了本交笼模式下蛋种鸡产蛋前期不同公母配比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的影响,旨在确定本交笼模式下适宜的公母配比,为完善种鸡本交笼饲养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选取体况与产蛋率一致的240 只180 日龄伊莎褐蛋种鸡,按照以下公母配比随机分为4 组, 分别为5♂:40♀;5♂:35♀;4♂:36♀;4♂:40♀,每组6 个本交笼(长376cm,前高65cm,后高60cm,宽66cm),1 个本交笼为1 个重复。
1.2 种鸡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种鸡试验日粮及营养组成见表1。
表1 种鸡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3 种鸡饲养管理
鸡群均采用播种式自动喂料机自动喂料,每天饲喂2 次,分别于上午9:00 和下午16:00 分别饲喂一次,自由采食,乳头饮水器自由饮水,传送带清粪,机械通风,人工捡蛋,鸡舍温度在19℃~25℃,光照时间16h,试验前期收集种蛋并用铅笔做好标记,每天上午9:00、下午14:00 收集种蛋,挑出不合格的种蛋(破壳蛋、双黄蛋、大蛋、沙皮蛋、畸形蛋和脏蛋),合格种蛋收集后尽快转移到蛋库保存。 其他管理措施均按照伊莎褐父母代种鸡饲养指南进行。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在种鸡分群3 周,鸡群已经充分适应后,将收集3d 的种蛋做好标号后运送到正定某孵化场, 再从每个重复的合格种蛋中随机选取30 枚种蛋,共900 枚(每组180 枚)做好标记进行孵化试验, 孵化设备为山东华明HFA-352 型种蛋全自动孵化机,孵化器温度在37.8℃。入孵18d 落盘照蛋,挑出白蛋和死精蛋,记录白蛋数、死精蛋数、臭蛋数、破蛋数和活胚蛋数。 照蛋时蛋内没有血管和胚胎发育的为白蛋(未受精蛋),如果看到蛋壳内部有一圈明显的血环,这种蛋为死精蛋,如果发现蛋壳内部发青,无血管胚胎,这种蛋为臭蛋。 入孵21d 出雏,统计健康雏鸡、弱雏和毛蛋数,记算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等数据。
1.5 统计与分析
将收集记录的数据首先用Word 文字、Excel 表格进行初步整理, 然后应用SPSS 2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ANOVA 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表示差异显著,P<0.01 表示差异极显著。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公母配比对蛋种鸡种蛋受精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
表2 不同公母配比对蛋种鸡种蛋受精率的影响(n=6)
结果可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组别之间的受精蛋数、未受精蛋数、种蛋受精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公母配比对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公母配比对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影响(n=6)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种蛋出雏数、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3 分析与讨论
种蛋的孵化率是种鸡场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种蛋的受精率是种蛋孵化率的关键指标。 种蛋受精率高,才能孵化出更多雏鸡。 李岩等(2018)指出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公母比例对蛋重、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母雏初生重有显著影响,为了提高后期的受精率,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适当增加公鸡数量[5]。 本试验中,选择的试验动物是产蛋前期蛋种鸡,公母配比对种蛋受精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说明种鸡生产中公母配比受生产阶段的影响,产蛋的前期和后期对公母配比有不同的要求。
种鸡本交笼饲养模式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前期研究发现,种鸡在本交笼模式下种蛋受精率显著低于人工授精模式, 针对前期研究结果,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经过仔细查找、分析原因,认为本交笼模式下种蛋受精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公鸡:第一,个别公鸡精液品质差,第二,个别公鸡有残疾(腿病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种公鸡之间打斗现象也会影响到生产成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改进,第一,在合笼前对每只本交笼的公鸡进行了严格挑选, 挑出不健康以及不能采出精液或者精液品质差的公鸡, 确保每只公鸡都是有效公鸡;第二,本着一个本交笼公鸡来自同一鸡群的原则进行合笼,因为公鸡个体彼此熟悉, 有效减少了鸡群之间的打斗现象。 因此,在本次试验中种蛋的受精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此次试验结果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李晓华等也(2016)指出,通过不断的试验探索, 德青源初步形成了一套本交笼养模式下的设备集成应用和支撑技术体系。 种鸡饲养的笼具规格为笼长4800mm,宽1250mm,前高800mm,后高720mm。每组大笼饲养81 套父母代蛋鸡,公母比例为1∶9。 在该模式下,种鸡饲养2268 周龄全程受精率平均92.2%,周高峰峰值96%[2]。 总之,尽管研究中采用的饲养笼具不同,但是只要抓住公鸡品质这个关键要素,并且管理得当, 公母配比适宜, 本交笼模式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生产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本试验中,在本交笼模式下,种鸡产蛋前期公母不同配比(5♂:40♀;5♂:35♀;4♂:36♀;4♂:40♀)对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从受精率的角度兼顾经济效益,推荐蛋种鸡产蛋前期采用4♂:40♀的公母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