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04-02刘俊秀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天津301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电导联心室

刘俊秀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缺血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该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当前,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取立体心电图检测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为了提高该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为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文章特以立体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研究进展为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心肌缺血主要是指由于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供氧不足,使心肌代谢失衡,影响心脏功能正常运转的一种病理现象[1]。在临床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旦患有冠心病,一般都可能伴随心肌缺血的症状。中老年群体是该病的高发病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该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2]。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必须采取及时诊断治疗,尽量避免或减少病情发展至不可逆的最后阶段。在临床中,任何疾病的治疗方案制定都需要借助可靠的诊断数据,冠心病心肌缺血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检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诊断结果,由此可见,研究出一种有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查方式的重要性。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立体心电图能够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发挥重要作用[3,4]。而为了提高该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必须对其临床研究情况做综合阐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其诊断数据,为后期该病的病情诊疗提供借鉴和诊断经验。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相关病理性知识简析

冠心病和心肌缺血都是心血管科的常见病症,共同点在于都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而不同点在于冠心病是一种疾病,心肌缺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却并非疾病,只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5]。因此,在临床中,一般情况下是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但心肌缺血并非都是冠心病所致。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总结分析,临床上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而冠心病只是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6]。大多冠心病患者都会存在心肌缺血的现象,当患者心肌缺血时会影响心脏的泵血收缩和舒张功能,产生较大的心功能障碍,因此,患者若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感到有心肌缺血的相关表现,应该积极接受治疗,防止病情不断恶化发展,直至发展至终末期,导致死亡[7]。目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都较高,并且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情况逐渐年轻化[8]。为了降低其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必须要进行及早诊断,获得可靠的诊断数据,以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时控制患者心肌缺血,纠正失衡的心肌代谢,使其血氧供应得到恢复,抑制病情的发展恶化。

2.立体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研究价值

2.1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冠心病的检查方式也不断更新,当前最主要的诊断方式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这几种不同的诊断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产生的诊断结果也具有差异性[9]。而当前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CAG),但相较于该诊断方式,心电学检查方式因为其无创性和经济性以及实用性,更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其应用更为广泛。就体表心电图或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来看,心电向量图能够记录心脏活动时各个瞬间在空间上产生的点动力方向和电力大小,可清晰全面地反映心房、心室的除极和复极。立体心电向量技术是根据心电向量图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而来,采集原理与方法与心电向量图一致,区别在于三维空间显示[10]。其心电图能够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展示心电变化情况,并且其独特的立体旋转观察展示功能(3D影像)更有助于检查心肌缺血的具体病情[11]。因此,相较于其他检查方式,立体心电图(SECG)技术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根据优势,但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验证其诊断价值,通常会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2.2 立体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式

首先,设置好立体心电图检查系统的参数,同步采集体表心电图,采用常规Willson导联系统,立体心电图导联体系,再使用七个电极,胸部电极固定以成人为标准,在胸骨旁的第四肋间,坐位在第五肋间;其次,依据规定连接好电极,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右侧腋中线为I电极(V1导联),前正中线为E电极(V2导联),左侧腋中线为A电极(V4导联),前正中线与左侧腋中线电极连接的1/2处为C电极(V3导联),后正中线为M电极(V5导联),左侧颈部为H电极(V6导联),左下肢为F电极(左下肢导联);最后,至少由2名以上具有丰富冠心病心肌缺血病诊断经验的读片医师对最终形成的立体心电图进行诊断分析,若读片过程中发生分歧各疑点,需要反复验证,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再次检查。

2.3 立体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立体心电图又叫做三维心电图,其清晰的立体成像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早期的心房、心室肌病变的电紧张扩步,局限性的心梗、心肌病、预激综合征、高血压性心脏病、室壁瘤等有显著的诊断意义[12]。区别于一维的传统心电图,在空间和向量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立体心电图可以实现同步采集转换,所以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传导活动,又可以观察到心肌电化学扩步在空间上的发展和分布[13]。基于此检查诊断优势,立体心电图能够在早期就可做出准确敏感的诊断,大大提高了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发展价值。并且这项新技术填补了传统心电图的应用空白,为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14]。由于立体心电图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连续性地描计心电活动每个周期变化情况,可反映不同周期的变化规律,能够弥补常规心电图无法三维显示和不能多周期观察显示的缺陷。

2.4 立体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研究应用

第一,基于可连续性描计心电活动周期变化,可以通过研究其周期变化规律,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具体病理性现象进行诊断。并且由于三维空间的心电图展示优势,其对于病灶的观察比二次投影的体表心电图更为直接和精确。第二,可利用立体心电图的矢量在三维空间的大小、方向、移动速度、面积等方面的变化,来诊断分析患者心肌本身的病变情况,例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具体损伤[15]。若将体表心电图进行简单的一般性电位差改变推向立体心电图的细致、准确、直观且侧重于对心肌本身病变的特异性观察,就可通过研究三维T波图像,获得较为准确的心肌缺血的三维征象。第三,对心室复极特异性具有较体表心电图的更大研究优势,目前,表现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参数为QT间期离散度(QTD),但关于该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其一认为QTD反映了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其二认为QTD只是心电向量在各个轴上投影时的不同角度所致,与心室复极不一致性无较大关联。而采用立体心电图能够从三维的角度去全方位观察QT间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未来平息或者结束关于QTD对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表征争论。第四,胸双极立体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定位监测诊断,相较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区域限制,不能够有效地监测右心室、心尖部、心脏前壁的上下部、后壁以及侧壁的缺血情况,立体心电图能够弥补以上检查缺陷,扩大诊断范围,精确心肌缺血的相关检查结果,对心脏前、后、侧壁缺血的情况做进一步的准确定位[16]。并且立体心电图还可以依据缺血导联数量、方位勾画出缺血面,对心肌缺血的病情诊断形成明确的“面性”“三维空间性”的新思维诊断探索模式。第五,在研究心室早复极方面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发现ST段抬升就预示着可能心脏病发,但有的特殊人群,例如身体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突出者,ST段抬升不一定就代表存在心脏病。在心电图中,虽然对于ST段抬升和心脏病发之间的关联国内外相关专家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形成较为系统地量化数据。在2016年、2017年、2019年Krauss等[17]、Lallemand等[18]和Asuah-Duodu等[19]均发表了相关研究。而目前,在国内比较先进的立体心电图系统能够对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向量进行不同周期的三维展示,可以实现多通道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依靠ST段抬升诊断心脏疾病的问题。根据2020年赵艳霞等[20]对立体心电图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的研究结果来看,相较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立体心电图可全方位、全角度地呈现出患者心脏影像,有利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3.小结

综上,立体心电图相较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能够显示出更为大量的准确的心肌病变信息,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人体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时间性、空间性、整体性以及连续性的变化特征,能够通过观察分析三维心电图的征象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数据,最终取得较为理想的疾病诊断结果。因此,在未来,立体心电图必将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发挥出更为巨大的诊断作用和价值,可以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猜你喜欢

心电导联心室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房阻伴特长心室停搏1例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