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院建立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与制度的必要性

2021-09-08王菲张健文蒋晓芹苏宝锋陈春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5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管理系统剂量

王菲 张健文 蒋晓芹 苏宝锋 陈春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53)

内容提要:随着放射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在疾病的诊疗放疗方面受益颇多,但射线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需对射线照射进行控制,使患者、工作人员吸收的剂量尽可能低。文章阐述了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现状,同时对建立管理系统以及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以促进医院对辐射安全管理的提升。

虽然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能够做到基本的安全保障,但想要从根本上保证辐射安全,还是需要建立健全的辐射安全管理系统和制度,才能够使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自身的认识得到提升,使辐射安全以及安全文化在医疗机构得到重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进而促成整体放射诊疗服务安全管理的革新。

1.目前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现状

1.1 医务人员之间的个体差异

目前,针对医疗领域的就业环境来说,医院的等级越高,其医护人员的学历也就越高,从而导致各等级医院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和学术差异。医务人员在各级别医院所获得的二次学习和培训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包含了专业技术以及安全防护等专业,导致员工缺乏统一的安全文化水平。同一个医院的职工,由于岗位、学历、职级等的不同,其辐射安全文化意识和态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

1.2 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视

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对医院辐射防护进行管控,但其中更多偏向总体规划和方向指导。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医院监管部门将工作人员、设备等作为管理重点,对辐射安全的管理缺乏重视,自然也就无法做好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1.3 辐射安全管理差异化

现阶段辐射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入,并且各专业有着大量细小分析。然而各医学对辐射的防护和安全要求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甚至存在各自独立的管理体系,导致了不同辐射安全文化的出现,因此对辐射安全的具体管理有较大的难度。放射工作在低等级医院中的开展较为单一,因此没有太大的工作量,然而随着医院等级的提升,放射工作涉及的内容更加繁多且复杂,同时也大幅增加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所以各医院对放射性工作的防护和安全有着不同的要求,对辐射安全的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与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2.1 对于患者的必要性

患者可能接受过量照射的情形:患者单次检查时,若只追求诊疗质量,而没有考虑对患者造成的辐射风险,任意设置射线诊断设备和参数条件(如管电压、每个切片曝光时间、扫描长度等)可能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剂量照射[2,3];患者需多次检查的情况,若没有对患者的历史累积剂量进行记录,可能导致患者在多个医院重复检查,或出现多次诊断导致短时间内累积剂量过高的情况;放射性药物注入的单次剂量,若没有进行控制,也可能造成患者的过剂量照射;放射性药物的多次注入,若没有进行记录,导致医生对患者的历史情况不了解,进而给予不正确的注入方案;使用直线加速器和后装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若设备安全性或精准度不足,可能导致患者接受短时间大剂量或局部大剂量的急性照射。综上,对于患者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剂量需要有准确的记录,对于工作人员需要建立严格的应急安全制度,对于设备需要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由此可见建立完整的辐射安全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2 对于医务人员的必要性

医务人员可能接收不必要的过量照射情形之一:模拟某院医生为患者做肠胃镜检查时,日常设计下设备出束+拍片共20s的情况,ERCP手术室里的示意图(见图1)及假定工作人员在不同位置的剂量率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在曝光环境里,若没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不穿防护铅衣、不注意与X射线球管之间的距离、曝光时间任意设置等,都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过量照射,甚至短时间大剂量的急性照射。

图1.ERCP手术室的示意图

表1.常规出束情况下,ERCP手术室里不同的位置的剂量率

医务人员可能接收不必要的过量照射情形之二: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培训,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制度,可能出现放射性药品打翻或后装治疗机器卡源的放射性事故,或对于事故的应急处理不当,进而导致大面积污染,工作人员与公众接受较多剂量照射。

医务人员可能接收不必要的过量照射情形之三:工作人员操作间的墙体防护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放射技术人员受小剂量长期慢性照射。

3.如何建立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与制度

3.1 通过转变观念实现对思想水平的提升

医疗服务是为了使患者的病痛得到解除的特殊行业,因此,医疗机构的安全理念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安全性。医院想要使辐射安全的管理能够得到加强,就需要首先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医院管理层需要了解辐射安全管理工作,给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正确安全观的树立,实现对自身职责的履行,科室管理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宣贯辐射安全文化,加强医院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此外,还需要提升医务人员辐射安全意识,通过对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以及观念的转变,使其能够自觉承担辐射安全的相关工作。只有通过对观念建设的加强、对思想意识的提升,才能够实现辐射安全文化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向发展和进步[4]。

3.2 通过制度的建立进行约束

针对放射源、射线装置等方面的辐射安全管理,需要以国家颁布的基本标准、安全与防护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础,通过对国际先进组织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的借鉴,实现健全、完善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管理系统的建立,例如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等。只有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够实现辐射防护工作的真正落实,从而使相关人员对放射工作的开展,以及公众的安全得到根本的保障。

3.3 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对辐射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

各级机构需要通过对自身管理职能的强化,对放射防护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加强预防以及日常工作的卫生监督。行政部门应组织具有相关技术资质的卫生服务机构,对相关设备的性能工作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对于新的放射性设备,需要通过验收检验,并取得合格资质后,才能够在临床投入使用,此外,还需要通过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检测、调试维护,并且需要通过对“一把手”责任的明确,来进行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实现对领导意识的强化。此外,医院还需要在年度考核目标中,加入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的考核。上级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建立专家小组的形式,对放射源、放射设备的建设与使用进行评审,以及给予技术指导,使诊疗放疗设备得到合理的使用。

3.4 落实放射防护行动,提升人员操作技能

首先,不仅需要给患者提供诊疗服务,还需要在原则范围内给患者提供合理且尽可能优的防护服务。其次,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身体部位、疾病类型,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类诊疗方案,同时各医院能建立患者在诊疗或放疗时身体各部位的个人吸收剂量档案并联网上传,实时显示患者每次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历史辐射剂量累积情况,有利于医生能设计出最利于患者的诊疗放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吸收的辐射剂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检查和治疗安全。再次,针对各种辐射危害,通过告知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受检者具备更高的自我防护意识。最后,在放疗诊疗科室需要建立医务人员培训制度,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技能,掌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如:通过射线时间的缩短、距离的减小、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能够使医生和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危害,得到有效的减少[5,6]。

4.小结

保障辐射安全不仅需要做好理论研究,还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系统,且医院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商共建,以此来保证辐射安全文化的落实,实现射线利用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管理系统剂量
结合剂量,谈辐射
·更正·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