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视角解析职工互助保障
2021-04-02
(陕西省咸阳市总工会 咸阳市 712000)
职工互助保障是由各级工会主办的职工互助互济活动,以为职工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我服务、互助互利的一种保障形式。职工互助保障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巨大差异,是我国综合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在此项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在重视宏观审视参保的效益时,容易忽视职工个体需求,从而影响了整体和系统性的保障风险。因此,不断关注个体、放眼大格局,不断扩大职工互助保障覆盖,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显得十分必要。
一、从微观视角看职工互助保障的发展壮大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努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已经改变了以往互助互济活动组织管理分散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有效、架构明晰、服务精准的新格局,这是适应改革开放大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一)政治因素
职工群众通过基层工会参加到职工互助保障体系中,密切了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是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需要。一方面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党实现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上构建了新的公共治理机制,是更好实现覆盖全面、城乡统筹、责权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手段。
(二)市场因素
职工群众在遭遇生病、意外特别是大病后,会对其家庭经济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冲击,因此需要一定的保障来对冲风险。职工互助保障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愿意并有能力为职工群众提供保障服务。职工互助保障和职工群众互不干涉对方在市场条件下的最终选择权,因此,职工互助保障取得了市场和职工群众双重信任,持续发展壮大。
(三)经济因素
由于职工互助保障业务不具有物质形态,是由工会组织提供担保的一种经济承诺。在职工群众参加社会保险后,面对丰富多样的商业保险及其高昂的参保费用而难以抉择时,职工互助保障通过便捷的通道、低廉的保费、高效的赔付、稳定可靠的组织形式,为职工群众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帮助。因此,职工互助保障成为职工群众对冲风险的优先选择,也成为对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手段。
(四)风险和道德因素
尽管工会在职工群众中不断宣传安全生产、健康养生等知识,但并不意味着职工群众会因此而减少或放弃原来的风险行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或积劳成疾。因此,职工群众参加保障活动后,一旦发生意外,少数人的风险损失可以由多数人分摊,既体现了职工互助保障、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又能引导职工群众进一步规避风险行为,以此促进健康稳定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职工群众参加职工互助保障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前,职工群众对互助保障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这是制约职工群众自觉自愿参加职工互助保障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获取不足
人身健康特别是意外风险具有无常、难以控制及差异性。首先,工会组织尤其是某个特定的基层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互助保障的经营末端,限于边际成本的制约,难以获取职工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健康和意外风险的“大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组织职工群众参保的可行性和方式方法。其次,对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职工群众面临的健康和意外风险概率不同。假设信息是完全的,则基层工会可以根据公平精算原理判断是否组织职工群众参保并选择费用承担方式。实际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工会全额承担了职工的参保费用,同时又因理赔人数较低、赔付金额较少等因素,人为把本行业或本部门职工群众列为低风险人群而脱保。根据大数定律,如大量低风险人群被排除在外,职工互助保障供给必然减少,这样便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群众获得帮助的效果。
(二)风险预判不足
健康和意外风险是“独立的随机事件”,出现风险的单位和职工群众具有独立性。因此,职工群众的出险次数和赔付额是随机变量,难以做出精确估计,这也是职工互助保障难以得到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充分认可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职工群众的受益程度受单位性质、单位人数、宣传引导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次是当商业保险无法满足低收入职工群体转移风险需求时,相对价格低廉、保障优质、风险分摊的职工互助保障成为职工群众应对商业保险供给缺失、市场失灵状态下对抗风险的最优选择。最后是煤矿、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职工群众为抵御灾害、顺利完成作业,必须团结起来,借助群体力量共同抵御风险。因此,从道德角度来分析,职工互助保障成了全社会职工群众表达情感和履行道德义务与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属于互惠利他行为。
(三)成本计算不足
一般来讲,职工互助保障的主要经济成本由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两大类组成。风险成本是随机变量,只能估计损失成本的概率分布及其期望值和离散程度。由于职工互助保障是非营利性机构,全部资金来源于会员会费,同时由工会资金兜底的运行机制,不会发生对外借款,且投保人与保险人合二为一,不存在外部投资者,资本成本为零,并享有免税资格。因此,在正常社会状态下风险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营运成本主要指运营中所需要的实物成本和人工成本。由于职工互助保障所有工作环节所发生的人工、场地和大部分物资等经营性支出一般由工会承担,因此运营成本远低于商业保险。从收益角度来讲,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原则,是职工互助保障能够为职工群众提供最大效益的保障模式。
三、职工群众参加职工互助保障的简单数学分析
作为单个经济主体,职工群众参加职工互助保障后,首先关注的是会费与赔付额之间的利得关系。换言之,自己所缴纳的会费,在一个保障周期内,如何得到效益最大化,是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利用大数定律对推动职工互助保障的简单计算判断
在职工互助保障中,我们常用的大数定律来解释职工参保所带来的未知收益。我们以泊松大数定律为例分析:在一个独立的事件组序列中,事件A 在第k 次出现的概率为为事件A 在前n 次事件中的发生次数,则对任意给定的小的正数,有:
其意味着,当n 充分大时,平均概率与观测结果之间差异充分小的概率接近于1。也就是说,各相互独立的单位或职工参保时,只要有足够多的职工参保,在平均意义下参保后所得赔付次数和赔付额概率相同。换言之,每个参保会员得到赔付的几率相等,当面临重大灾害或重大疾病时,每个会员都会得到相应赔付。
(二)利用泊松分布对赔付次数和互助金的简单计算判断
通常意义上,赔付次数k 具有不确定性,是一个非负整数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可以认为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次数。我们以陕西省咸阳市近年来职工互助保障赔付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发现赔付基本服从泊松分布,其概率为:
其中,λ 为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根据泊松分布的性质,n 个相互独立的参数为λ 的泊松随机变量的和服从参数为nλ 的泊松分布。
在多数情况下,职工互助保障的赔付额是一个连续性的随机变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一般认为:
比如,某单位参加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活动(住院+意外)人数n 为100,每份保障活动价格a 为95 元,则该单位总共应缴纳的保费P 为:
如果该单位历年来因病或意外需要慰问的平均人数为10 人。那么根据经验所得,该单位期望的赔付次数的概率为:
显然当该单位每年赔付次数达到或超过18次,才是单位和职工群众最期望的。
1.根据咸阳市职工互助保障2019 年统计数据,全市全年发放理赔金707.6 万元,9253 人次职工会员受益,平均每人赔付金额为:
若以18 为基准,根据该单位为参保前历年平均慰问经费10000 元,每年平均10 人,在参加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活动(住院+意外)后,节约经费A:
显然如果该单位参保每年至少节约经费8500 元,可以为所属职工提供更多的慰问。
同时,如果该单位参保后,一年内出险次数为18 次,平均每次赔付金额为764.72 元,设定该单位参保后,职工互助保障给予的助济关爱金(我们假定其为安全附加费)平均每年总计为1000元,则总的赔付额为:
那么,该单位在一年内的实际慰问经费B 为:
说明该单位在参保后,在上述条件下,参加职工互助保障可以用9500 元为职工带来等同于13764.96 元的慰问经费。同理,赔付次数或赔付额越大,为职工带来的经济利益就越大。
2.当该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预测每年10 人次计算:
那么,该单位在一年内: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该单位未参保,用同样的经费慰问相同次数职工,慰问金实际效果相比参加了职工互助保障的实际缩水352.8 元。这也就是工会系统力推职工互助保障的主要因素,目的就是为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控制费用风险、花小钱办大事,真正做到维护职工利益,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微观分析某个单位或单个职工群众个体在参加职工互助保障后对其所带来的变化,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对职工群众来讲,职工互助保障具有广泛的会员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是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参加职工互助保障的人数越多,职工从中获得保障的概率越大,对冲风险的压力就越小。
其次,对各基层工会来讲,参加职工互助保障减轻了工会自身的工作压力,发挥了工会特有的资源优势,能让职工群众在参与中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爱心的传递。
最后,对各级工会来讲,不断扩大职工互助保障的覆盖面,加强宣传力度,构建完善的组织网络,不断推动职工互助保障发展基础,让更多职工群众从中受益,提高中低收入职工的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