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02朱国庆钟卫权
朱国庆,谢 兴,钟卫权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临床肺部疾病中,单侧自发性气胸并不少见,属于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主要发病群体为伴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男性青壮年,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感,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性干预对于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健康保证和预后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单侧自发性气胸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有利于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2]。既往,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治疗中,常采用双孔法操作,但是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手术中的不断融入,这种操作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3]。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近年来逐年出现,并在临床上应用,但相较于传统双孔法,关于其效果仍旧存在较大的争议,该操作法对于术后切口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何,仍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为此,试验以本院收治的70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下,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为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断标准[4];(2)行CT、胸部X线等影像学诊断确诊,单侧发病;(3)精神和认知正常,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和沟通;(4)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相关器官功能障碍(如心、肝、肾等);(2)其它类型的肺部急慢性疾病;(3)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者;(4)存在手术禁忌证,不符合手术指征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2.16±1.78)岁;气胸部位中左侧20例,右侧15例。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2.09±1.75)岁;气胸部位中左侧18例,右侧17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调整体位至健侧位。于第4肋间腋前线与腋中线中点处,取一2.5 cm的切口,逐层切开胸壁及其皮下组织,做好切口出血处理。置入胸腔镜、操作器械至胸腔,对胸腔的情况进行全面探查,以了解相关情况,重点是探查肺及肺大疱破口,明确漏气部位。
对照组采用双孔胸腔镜肺肺大疱切除术:于第4肋间取一2 cm左右的切口作为操作孔,另于第6(或7)肋间取一1 cm左右的切口视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术中操作与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相同。术后留置引流管,引流管由切口中部至胸腔顶部。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和对症、支持治疗。无齿卵圆钳提起肺大疱根部,切割缝合器放入胸腔,在离肺大疱根部1.5~2.0 cm处夹闭,去除肺大疱。若肺大疱直径较小,使用切割缝合器无法夹闭,则使用电凝灼烧法(或钛夹夹闭)。对于肺组织去除较多的患者,松懈肺韧带,促进肺复胀。利用生理盐水对胸腔进行彻底清洗,止血彻底后,检查漏气是否依旧存在,若无则检查胸腔,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处理同上。
1.3 观察指标 (1)切口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术后1、3、7 d的切口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量表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调查问卷(GQOL-74)评价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维度,每个维度评分100分。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并发症评价:观察术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部漏气、肺不张等,计算各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并汇总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表1结果表明:术后1、3 d切口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7 d切口VA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表2结果表明: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高于术前,同时也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2.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表3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单侧自发性气胸的常见治疗方案,可选择的手术方法较多,如开胸手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传统开胸手术的出现时间较早,具有较高的操作成熟度,但是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如引发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疼痛较重等,同时术后恢复较慢,并且因为手术切口较大、开放式操作等因素,又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如感染、血管损伤等[5-6]。因而逐渐被临床摒弃,这在微创理念背景下体现得更加明显。
随着临床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电视胸腔镜的应用,为该病的手术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提升的空间[7]。单孔胸腔镜和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均为有较高的出现率,但有研究指出胸腔镜肺大疱双孔操作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因为存在操作孔和观察孔,有两个切口,引起的出血量较多,这就为术后出血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存在一定的安全危险,也不利于术后疼痛的减轻和日常生活的快速恢复[8]。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只需一个切口,即于腋中线中点与第4肋间腋前线取切口,能够缩短开胸、关胸的时间,在胸腔镜辅助下,同样能够轻松达到既往需大切口才能操作部位及血管角度,不仅简化了手术操作,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减少了术中因为多个切口、繁琐的操作可能引起的出血,而这也有利于术后疼痛的减轻,对日常生活、工作的恢复正常作用显著[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 d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了单孔操作较之双孔操作更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术后7 d两组VAS评分相差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口逐渐愈合,病情也逐渐好转,疼痛症状也逐渐减轻。在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更佳,这得益于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的优点。并发症是评价手术治疗安全性的敏感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实质是提升治疗的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发生了3例并发症,经简单处理并发症消失,突出显示了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安全性,有利于保证患者的术后安全。
综上所述,单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效果明显,可减轻术后疼痛,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