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砭石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观察
2021-04-01李秀芬陈冬红韩同卫
李秀芬,陈冬红,韩同卫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500)
失眠是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而影响日间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1]。慢性失眠症是指失眠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2]。我国失眠的发生率超过30%[3]。本研究用针刺配合砭石治疗慢性失眠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医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50.4±3.2)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2.7±1.2)年。对照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21~77岁,平均(50.5±3.4)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8±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美国睡眠医学会发布的ICSD-3标准[4]及2015年《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5]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主诉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适宜时间不肯上床、没有看护难以入睡,具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宜的睡眠环境仍存在睡眠困难,日间症状(至少1项)为疲倦、易怒及工作、学习、社交能力下降,病程大于等于3个月,频次大于等于3次/周。
纳入标准:满足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6]总分大于等于7分,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影响社会及职业功能,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促进睡眠的药物。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障碍(SDB)、不宁腿综合征(RLS)、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合并严重心、脑、肾、肝脏疾病,妊娠及哺乳期,严重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取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肝火扰心配行间,痰热配丰隆、劳宫,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针刺,留针30min,每天1次,
治疗组加用砭石治疗。床上放置电热毯加热,电热毯上放砭石毯(泗滨砭石制成),针刺结束后将经恒温水箱加热至42~45℃、20×30cm砭石板平放在膻中、天枢两穴周围或背部俞穴上。
对照组配合TDP理疗仪治疗,位置与砭石放置位置一致。
治疗期间禁用任何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
3 观察指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总分7分以上为睡眠异常,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PSQI评分小于等于7分,症状消失。有效:PSQI总分减分率大于等于25%,症状改善,PSQI评分大于7分。无效:PSQI总分减分率小于25%,症状无改善,PSQI评分大于7分。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2 13.58±3.47 8.35±3.24*△对照组 32 13.64±2.89 9.37±2.6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体 会
引起慢性失眠症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因素所导致。
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具有独特的优势。砭石特点在于利用了泗滨浮石的感应增温,极宽的远红外辐射波谱,具有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砭石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可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