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04-01毛荣军莫超华徐园园韩福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梭形包膜肿物

谢 乐,毛荣军,莫超华,徐园园,韩福兰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ar schwannoma, CS)属于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为神经鞘瘤的亚型之一,大多位于腹膜后、盆腔等深部软组织,位于肢体的病例少见,由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形态学具有假肉瘤样特征,发生于肢体时易与好发于相关部位的梭形细胞肿瘤混淆,甚至过诊为恶性病变。本文收集8例肢体CS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例肢体CS,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阅切片确诊,同时收集各病例的临床、影像学与随访资料。

1.2 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uperVision法,抗体vimentin、S-100、SOX10、GFAP、CD34、SMA、Calponin、BCL-2和Ki-67等,均购自上海杰浩生物公司;H3K27Me3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男女比为5 ∶3,平均年龄48岁;7例单发,1例多发,除3例位于肢体伸侧面外,其余均位于屈侧面(表1)。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临床多考虑为脂肪瘤、腱鞘囊肿等。8例患者均行肿物完整切除术,术中见大部分肿物周界清晰,位于皮下或肌肉内,例2与桡神经相连,例8与腓神经相连,例3完全位于桡神经内,其余病例未见与神经有联系;例6、例8与周围组织粘连,3例囊性变,例2为多发肌内串珠状实性结节。

2.2 影像学特征8例骨肌彩超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低回声实性结节,包膜规整,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匀,血供丰富度0~Ⅱ级不等,囊性变者囊壁厚,欠光滑,囊内透声欠佳,后方回声增强。例6及例8形态不规则,边界稍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血供呈散在型,建议排除恶性病变。例8进一步行MRI提示右小腿下段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内见一长条形占位性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影,T2WI呈稍高信号影,轻度分叶,大小4 cm×4.6 cm×8 cm,边界光滑锐利,增强扫描病变呈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图1)。

2.3 病理学检查眼观:皮下或肌内肿物呈灰黄、灰白色分叶状结节,包膜大部分规整,质地中等或稍韧,切面均质,灰黄色,可见囊性变及出血,表面被覆少量纤维脂肪及肌肉组织(图2)。镜检:肿瘤由丰富密集的梭形细胞构成,瘤体周边可见厚薄不一的纤维性包膜并挤压周边软组织,2例见包膜下分散的淋巴细胞聚集灶。低倍镜下瘤细胞呈束带状交错排列(图3),细胞密度较高,夹杂簇状厚壁且管壁玻璃样变的小血管。间质可见点灶状的黏液样疏松区,偶呈小漩涡结构或不典型的栅栏样排列。瘤细胞间常穿插大小不一的泡沫细胞聚集灶,形成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构象(图4),例3见上皮样囊腔形成。高倍镜下瘤细胞胖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界限不清,核深染,可稍扭曲,部分可见明显核仁。部分区域瘤细胞核增大,染色质粗糙,核型怪异(图5),核分裂象0~3个/HPF,未见病理性核分裂。

表1 8例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

2.4 免疫表型本组8例瘤细胞S-100、SOX10(图6)均弥漫强阳性,H3K27Me3散在阳性,Ki-67增殖指数1%~2%。

3 讨论

CS占神经鞘瘤的3%~8%,发生于肢体者少见,形态学具有欺骗性,病理诊断存在一定挑战。

3.1 临床特点检索国内外文献,迄今未有肢体CS的系统阐述,仅见国外5例个案报道[1-5],加上本组8例合计13例。患者年龄15~64岁[4],平均35岁,较腹膜后的经典CS患者年轻,男性多于女性,可能是由于中青年男性长期运动与反复微小创伤的几率相对较高,容易刺激肢体施万细胞的过度增生[6]。下肢以足部多见,上肢多见于手臂屈侧,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生长史以及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关,多为偶然发现的皮下结节,肿瘤体积较大并压迫对应神经时可出现轻微疼痛、麻木酸胀等,皮下病例占多数,大体未见与神经有明显联系,考虑起源于神经干的细小分支,瘤体可向表面生长,甚至以皮肤溃疡[1,3]为首发症状;肌间病例多与神经相连,个别完全位于神经内,体积较大时可穿插关节间隙并破坏邻近骨[5]。瘤体一般呈带包膜的结节状肿物,质地中等均质,切面灰白、灰黄色,可出血囊性变。

3.2 影像学特征B超是CS首选的检测方法,其表现与普通神经鞘瘤相似[7],大多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病变,内部以均匀或稍不均匀的低回声为主,血流信号不等,罕见普通神经鞘瘤特有的“鼠尾征”和“靶环征”。MRI一般T1加权像呈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呈轻度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扩散加权图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肿块扩散受限[8]。边界不规则且体积较大的肿瘤影像上往往提示为恶性病变。

图1 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小腿下段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内见一长条形占位性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影,T2WI呈稍高信号影,轻度分叶,边界光滑锐利,增强扫描病变呈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 图2 瘤体包膜较完整,厚薄不均,切面均质灰黄色,可见囊性变及出血 图3 镜下瘤细胞密集丰富,呈束带状交错排列 图4 部分区域瘤组织形成纤维组织细胞瘤样构象 图5 部分瘤细胞核增大增粗,核型怪异 图6 瘤细胞SOX10呈弥漫核强阳性,SuperVision法

3.3 病理学特征肢体CS镜下形态基本由细胞性束状区(Antoni A区)构成,疏松黏液样网状区(Antoni B区)极少,大多缺如。(1)瘤体境界清楚,可见纤维性包膜,包膜下密集淋巴细胞带较经典CS少见。(2)丰富的梭形细胞是肿瘤主体,低倍镜下一般呈条束状交错致密排列,类似Antoni A区,偶见不典型的栅栏状结构。高倍镜下细胞界限不清,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红染,可见数量不等的核深染粗糙的假肉瘤样细胞,核分裂1~4个/HPF,未见病理性核分裂。(3)部分病例内散布不明显的点灶状黏液变性区,类似范围局限的Antoni B区。间质常见泡沫样组织细胞及管壁玻璃样变的厚壁血管簇状聚集,少数区域瘤组织形成漩涡状结构及假腺样裂隙。结合组织学构型及免疫组化结果,肢体CS的诊断即可确立。本组仅2例包膜下见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灶,3例未见组织细胞聚集灶,分析各例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可进行正确诊断。

3.4 鉴别诊断(1)低级别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两者临床起源、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极易误诊。但仔细观察镜下形态,大部分低级别MPNST常向周边正常组织浸润生长,总能找到神经纤维瘤样区域、坏死灶等,并出现少量的病理性核分裂,罕见泡沫细胞聚集灶。免疫组化标记除H3K27Me3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外,最近有学者[9]提出CHD4标记是鉴别CS和MPNST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在CS中CHD4核质均表达,而MPNST仅胞核表达。(2)亲神经性黑色素瘤:常位于真皮深层,缺乏色素且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施万细胞分化,密集的梭形瘤细胞具有一定非典型性,易与CS混淆。但亲神经性黑色素瘤一般伴有结缔组织增生,缺乏泡沫细胞灶,免疫组化标记表达Melan A等黑色素细胞标记。(3)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 AFH):缺乏包膜,边缘细胞呈不规则穿插,总能检见少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及多少不等的杜顿巨细胞,免疫组化神经源性标记阴性。(4)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间质能见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CD34弥漫阳性,神经标记阴性。(5)梭形细胞型滑膜肉瘤:约30%的滑膜肉瘤也可表达S-100,此时两者鉴别困难,但全面取材仔细分析,滑膜肉瘤边界不清,镜下总能检见异型性相对明显的区域,出现数量不一的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显示上皮间质双相分化,必要时可行SS18(SYT)-SSX融合基因检测。(6)高分化纤维肉瘤等其他软组织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肿瘤边界、瘤细胞异型程度及免疫组化标记始终是鉴别诊断的要点。

3.5 免疫表型与治疗肢体CS起源于神经鞘施万细胞的异常增殖,瘤细胞特异性弥漫表达S-100、SOX10,其中S-100强阳性定位于胞质/胞核,SOX10则强阳性定位于胞核,一般不表达GFAP及CD34,推测肢体CS与腹膜后CS不同,多起源于GFAP阴性的施万细胞,间质内也缺乏普通神经鞘瘤中CD34阳性的长间隙胶原纤维及神经内膜间质细胞。肢体CS迄今为止尚无转移及恶变的病例报道,手术完整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临床应结合病变情况,如肿物与神经干未相连,选择完整切除肿瘤及囊壁[10];若受累神经与肿物相连或肿物位于神经内者,需仔细保护好神经的同时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组8例术后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目前病例数有限,建议术后定期随访,特别是对具有皮肤溃疡、骨破坏等恶性临床征象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梭形包膜肿物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