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ncRNA COLCA1/miR-423-5p/FAM172A分子轴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21-04-01皮先明余新健白书仙毛慧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鳞状细胞系引物

金 晶,皮先明,余新健,白书仙,毛慧芳,张 波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起源于表皮胶质形成细胞,是我国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目前,CSC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慢性炎症、化学致癌物、微生物感染等有关[2]。明确CSCC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关键调控作用分子,对CSCC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种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内源性RNA,自身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3]。lncRNA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在人体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5]。COLCA1是新近发现的lncRNA,研究显示COLCA1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COLCA1表达越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越短[6]。COLCA1在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检测COLCA1在C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过表达COLCA1对C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应用生物信息学法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手术切除的CSCC组织37例,标本在液氮中保存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93±9.57)岁;原位鳞状细胞癌9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2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16例。选取同期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正常人皮肤组织37例作为对照。本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细胞与主要试剂CSCC细胞系(HSC-2、SCL-12、Colo-16、A431、SCL-1)和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资源中心。COLCA1过表达质粒和空白质粒,均购自上海吉玛基因公司。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基,均购自美国Gibco公司。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3000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qRT-PCR和Trizol试剂,均购自北京天根生化公司。ECL试剂购自美国Thermo公司。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和二甲基亚砜,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一、二抗均购自英国Abcam公司。

1.3 细胞培养和转染HSC-2、Colo-16、A431细胞采用含10% FBS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SCL-12、SCL-1、HaCaT采用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置于37 ℃、5%CO2的培养箱中。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431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当细胞密度达50%时,通过Lipofectamine 3000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和COLCA1过表达质粒(实验组)至A431细胞,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转染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2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

1.4 RNA提取和qPCR检测通过Trizol试剂裂解并提取组织和细胞系总RNA,逆转录为cDNA。按照qRT-PCR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反应体系,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10 min、62 ℃ 30 s、72 ℃ 30 s,合计40个循环。荧光值采用2-ΔΔCt方法计算。以GAPDH为内参检测COLCA1和FAM172A mRNA的表达,以U6为内参检测miR-423-5p的表达。COLCA1上游引物:5′-CAGCAGCAGGGACTCAGC-3′,下游引物:5′-AGCCGGATGCTTTGTGAA-3′;U6上游引物:5′-CTCGCTTCGGCAGCACA-3′,下游引物:5′-AACGCTTCACGAATTTGCGT-3′;GAPDH上游引物:5′-ACAACTTTGGTATCGTGGAAGG-3′,下游引物:5′-GCCATCACGCCACAGTTTC-3′;miR-423-5p上游引物:5′-GGTCGCTCTCTGCCCCTCA-3′,下游引物:5′-CAGTGCGTGTCGTGGAGT-3′;FAM172A上游引物:5′-CGACTGGCGAACTGGAAG-3′,下游引物:5′-GAGCTCAAGGAAATAGACATCAATC-3′。

1.5 MTT检测A431细胞增殖A431细胞转染48 h后,胰酶消化并制备单细胞悬液,以4×103个/孔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4个复孔,分别培养1、2、3、4、5天。每天进行MTT检测,每孔加入10 μL浓度为2.5 g/L的MTT试剂,培养箱中培养4 h,每孔加入200 μL二甲基亚砜,水平振荡器振荡20 min,酶标仪读取每孔在450 nm波长处光密度(OD)值,绘制A431细胞生长曲线。

1.6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431细胞迁移A431细胞转染48 h后,胰酶消化并制备单细胞悬液,以8×105个/孔细胞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每组4个复孔。待A431细胞贴壁后,使用10 μL移液枪枪头在6孔板底部划痕,用PBS冲洗3次,加入无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在倒置显微镜下(100×)拍照并记录细胞划痕宽度W1。培养24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100×)拍照并记录细胞划痕宽度W2,细胞迁移率代表细胞迁移能力,迁移率=(W1-W2)/W1×100%。

1.7 生物信息学法预测COLCA1潜在分子机制采用LncBase Predicted v.2在线数据库预测COLCA1可能互补结合的miRNA,采用miRNA Map在线数据库预测miRNA可能互补结合的mRNA。

1.8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AM172A蛋白的表达A431细胞转染48 h后,胰酶消化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取等量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将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采用5%脱脂奶粉封闭液在室温封闭2 h,稀释一抗FAM172A(1 ∶1 000稀释)、Notch1(1 ∶2 000稀释)、Hes1(1 ∶1 000稀释)、Cyclin D1(1 ∶3 000)、C-myc(1 ∶3 000)及α-Tubulin(1 ∶1 000),一抗在4 ℃下孵育过夜。加入二抗稀释液,在室温下摇床孵育2 h,滴加ECL试剂曝光、显影。

2 结果

2.1 CSCC组织和细胞系中COLCA1的表达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OLCA1在37例CSCC组织与3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5.71±0.78和1.01±0.20,COLCA1在CSCC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图1);COLCA1在CSCC细胞系(HSC-2、SCL-12、Colo-16、A431、SCL-1)和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64±0.07、0.39±0.03、0.16±0.05、0.77±0.03、0.56±0.07和1.00±0.01,COLCA1在CSCC细胞系中呈低表达(P均<0.01),A431细胞中COLCA1的表达最低(P<0.01,图2)。

图1 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LCA1的表达

图2 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和人角质形成细胞中COLCA1的表达

2.2 转染COLCA1过表达质粒对A431细胞中COLCA1表达的影响转染COLCA1过表达质粒后,qRT-PCR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A431细胞中COLCA1表达量分别为1.00 ± 0.04和9.31 ± 0.99,结果显示,实验组中COLCA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图3)。

图3 COLCA1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431细胞中的表达

2.3 过表达COLCA1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检测显示,在第2、3、4、5天实验组A431细胞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下调(P<0.05、P<0.05、P<0.01、P<0.01);提示过表达COLCA1可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图4)。

2.4 过表达COLCA1对A431细胞迁移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A431细胞迁移率分别为(27.69±2.15)%和(61.84±6.32)%,实验组中细胞迁移率低于对照组(P<0.01,图5);提示过表达COLCA1可抑制A431细胞的迁移。

图5 A.过表达COLCA1对A431细胞迁移的影响;B.直方图统计分析

2.5 生物信息学法预测COLCA1潜在分子机制采用LncBase Predicted v.2在线数据库预测COLCA1可能与miR-423-5p互补结合,采用miRNA Map在线数据库预测miR-423-5p可能与FAM172A mRNA互补结合(图6)。

图6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OLCA1潜在分子机制

2.6 过表达COLCA1对A431细胞中miR-423-5p和FAM172A mRNA表达的影响qRT-PCR检测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431细胞中miR-423-5p表达量分别为1.00 ± 0.05和0.20±0.05,实验组中miR-423-5p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图7)。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431细胞中FAM172A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02和5.11±0.79,实验组中FAM172A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过表达COLCA1可下调miR-423-5p mRNA的表达,上调FAM172A mRNA的表达。

图7 miR-423-5p(A)和FAM172A mRNA(B)在对照组和实验组A431细胞中的表达

2.7 过表达COLCA1对FAM172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过表达COLCA1后,FAM172A蛋白表达上调,Notch信号通路蛋白如Notch1、Hes1、Cyclin D1及C-myc蛋白表达下调,Notch信号通路活化被抑制(图8)。

3 讨论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lncRNA广泛参与细胞分化、发育、增殖、凋亡、转移、衰老等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7-8]。lncRNA在绝大多数肿瘤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9-11]。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lncRNA与CSCC的恶性表型有关[12]。lncRNA LINC00520在CSCC组织中表达下调,LINC00520可通过干扰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CSCC的进展[13]。lncRNA PRECSIT在CSCC组织和细胞系中均呈低表达,PRECSIT可被p53蛋白负向调控,沉默PRECSIT可抑制CSCC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生长和转移[14]。COLCA1是新发现的lncRNA,其在乳腺癌中异常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提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6]。目前,COLCA1在CSCC中的生理功能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图8 过表达COLCA1对A431细胞FAM172A蛋白表达的影响

本组qRT-PCR检测显示,COLCA1在CSC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提示COLCA1可能参与调控CSCC的发生、发展。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COLCA1可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ln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特定miRNA互补结合,抑制miRNA对其靶基因的干扰作用,进而促进miRNA靶基因的表达[15]。生物信息法显示,COLCA1可能与miR-423-5p互补结合,miR-423-5p可能与FAM172A mRNA互补结合。miR-423-5p在胶质瘤、胃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表达上调,miR-423-5p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长,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16-17]。qRT-PCR检测显示,过表达COLCA1可抑制miR-423-5p的表达,COLCA1可能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miR-423-5p互补结合。FAM172A基因位于染色体5q15,是一类抑癌基因[18]。FAM172A在胰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表达下调,FAM172A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预后呈负相关[19]。过表达FAM172A蛋白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沉默FAM172A蛋白表达可促进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18]。本组结果显示,COLCA1下调miR-423-5p表达后,FAM172A基因表达上调,提示COLCA1可能通过互补结合miR-423-5p,间接促进FAM172A基因的表达。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可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431细胞中FAM172A蛋白表达升高后,Notch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如Notch1、Hes1、Cyclin D1和C-myc表达下调,提示Notch1信号通路活化被阻滞。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发现COLCA1在CSC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过表达COLCA1可抑制CS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潜在分子机制可能为COLCA1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miR-423-5p竞争性调控FAM172A基因的表达,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本组实验为COLCA1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有望为CSC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分子靶标。

猜你喜欢

鳞状细胞系引物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玉米品种德美亚多重SSR-PCR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花菜类杂交种纯度鉴定SSR 核心引物筛选
有关PCR扩增过程中的疑虑与剖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叶酸受体-α、Leguma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的表达实验研究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