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的流行与防控
2021-03-31马娟
马 娟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平度 266700
0 引言
牛结核病的病原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该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从发现结核病的病原至今已有130 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努力该病得到一定的控制,近年来家畜及人类结核病阳性率有上升趋势,仍然是威胁动物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机体后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较长的可达几个月。众所周知,人类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人们往往忽视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类的威胁,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及禽型结核分枝杆菌均可感染人及其他动物,是人类目前面临较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是目前疫病防控的一大挑战,特别是人畜共患病中的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兽医、检疫员、养殖人员、实验室人员等,均是该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这应引起所有人的重视。我国农业农村部对该病的防控高度重视,各省、市已加强对牛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特别是对乳用牛和种用牛的监测,很多地区均要求对全群乳用和种用牛进行结核病的监测,进一步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净化工作。本文对牛结核病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并对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总结。
1 牛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博士)最早在1882年宣布发现结核病的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这一发现尤为重要,为该病的诊断、防控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多年的努力,结核病的流行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结核病仍然是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甚至是致命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每天有超过4 000 人死于结核病,并有将近3 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20世纪80年代全国进行奶牛抽样检测,结核病患病率为5.0%左右。到21世纪初,部分地区结核病患病率高达10.18%,有的养殖场阳性率甚至超过了20.0%[1],有上升的趋势。
2 临床症状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自然感染动物时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有数天,长的可达数年。家畜中以奶牛最易感,由于不同动物及病原侵入器官不同而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根据侵入器官不同,病变器官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在肺脏、乳房、淋巴以及肠道最为多见。奶牛典型症状为产乳量下降、被毛粗糙,消瘦、咳嗽等。患病牛在感染初期通常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有的表现为低热,病毒侵入肺部通常会导致干咳和呼吸困难,侵入肠道通常导致腹痛、血便,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中后期出现消瘦、贫血、奶牛产奶下降、呼吸困难、淋巴肿大等,在某一器官或多个器官出现硬结是最为典型的症状。
3 诊断技术
牛结核的诊断可以通过病原分离鉴定、ELISA及皮内变态反应等方法,各检测方法均存在优缺点。在基层常用免疫学方法进行奶牛结核病的诊断,即皮内变态反应,皮内变态反应诊断法特异性较高、操作简单、不依赖仪器,是基层诊断奶牛结核病很实用的临床技术。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测牛结核病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检测方法,出生三周后的犊牛即可用本试验进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检疫。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牛颈侧中部上1/3,提前备毛,如果犊牛太小也可在肩胛部进行,在选择注射部位时注意术部应无明显病变。按说明稀释好的提纯牛型结核菌素稀释后应当天使用完,每只牛皮内注射0.1 mL(不区分牛的大小以及日龄),注射器械及术部应做好消毒,避免产生假阳性。皮下注射应出现小疱(如没有小疱则暗示未注入皮内)。皮内注射后于72 h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炎性反应(红、肿、热、痛),并测量皮皱厚度差以判定试验结果。个别牛可能出现较晚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因此可以于96 h、120 h再分别观察注射部位。根据《GB/T18645—2002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标准,牛注射部位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 mm则为阳性,表明牛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排除假阳性);如果注射部位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小于2 mm为阴性;处于两者之间为疑似,应于2 个月后进行复检,如果仍为疑似经2个月再次复检,此时仍为疑似则应判断为阳性。游标卡尺的操作及读数准确性是判断检测结果的关键,应熟练掌握其操作及读数方法。皮内变态反应的使用较早,是一项较成熟的检测技术,但存在假阳性造成误杀的情况。
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便利,一些新的检测方法被开发用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例如IFN-γ体外释放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叶俊、布日额等人将结核分支杆菌MPB70和MPB83两种分泌蛋白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融合表达并纯化,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2],这为临床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4 结核病的防控
牛结核的防控应重点监测乳用牛和种用牛,对监测确诊为阳性家畜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应对牛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的尸体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产奶牛、种用牛进行全覆盖检测,对肉牛、耕牛及其家畜进行抽检[3]。
做好人员防控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护技术规程开展采样和实验检测工作,防止人员在工作中感染、病原扩散等情况[4]。高危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链霉素、卡那霉素的抗菌谱较青霉素广,主要对结核杆菌、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布鲁氏杆菌、巴氏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巴氏灭菌法,该方法对于切断该病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巴氏灭菌法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灭活,也存在风险[6]。
对于环境消毒可以使用甲醛、过氧乙酸。甲醛又称蚁醛,为无色气体,40%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能与水或乙醇任意混合,不仅能杀死细菌的繁殖型,也能杀死芽孢(如炭疽芽孢),以及抵抗力强的结核杆菌[7]。很多养殖场喜欢使用生石灰作为消毒药,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是一种价廉易得的消毒药,具强碱性,不溶于水,吸湿性很强,对繁殖型细菌有良好的消毒作用,但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而失效,对芽孢和结核杆菌无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