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策略探究

2021-03-31闪保林

中国乳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奶牛场奶业规模化

闪保林

罗山县农村经济管理指导站,河南信阳 464200

0 引言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1]。我国奶牛养殖业正处于向现代奶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奶源生产基地的规模奶牛场不仅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事关奶业产业链良性发展、奶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链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奶业振兴。新形势下,国家宏观层面上把奶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布局下,河南省作为奶业大省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和破解当前规模奶牛场发展中的问题,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优质奶源生产基地,探索实施促进规模化奶牛场的发展策略,着力提升规模化奶牛场经济效益。

1 当前规模化奶牛场发展基本面总体向好

1.1 奶牛养殖生产方式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主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筛选、结构优化调整和政策支持引导,我国奶牛养殖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小而散的粗放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转变,规模化奶牛场已经成为我国奶业的重要支撑和生产主体,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国奶牛养殖场(户)平均存栏为209.0 头,同比增长25.8%,养殖规模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预计100头以上存栏规模比重达到67.0%左右,比2019年提高3.0 个百分点[2]。根据2020年中国奶业20强峰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年,全国存栏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4.0%,同比提高2.6 个百分点。2018年,河南省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场比重达8 5.0%,高出全国2 6.0个百分点。

1.2 建设起点高,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多数规模奶牛场是社会资本融资形式建立起来的,公司集团化运作,从投入资金规模、场址设计规划、引种数量、科技管理人员素质和机械化智能化等基础实施来看,建设起点高,软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都比较到位,精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比如,河南省不断提升奶牛养殖标准化水平,支持奶牛规模场、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小区提档升级,推动牧场化转型,鼓励新扩建300~5 000 头奶牛场,促进全省奶牛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君乐宝集团、光明乳业等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相继在河南建设规模化奶牛场,河南花花牛乳业公司旗下建成14 座奶源基地,所有规模奶牛场采用集约化、散栏分群饲养、机械化挤奶、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粪污循环处理利用的先进工艺,引进德国自动机械清粪系统,水循环冲洗,干湿分离,实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1.3 奶牛单产能力保持高水平

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的品种多数是国外引进的优秀的荷斯坦牛品种,生产性能高且稳定,有成熟的良种繁育体系,广泛开展品种登记、性控冻精技术,奶牛单产逐步提高。《2020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奶类产量3 297.6 万吨,同比增长3.8%;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牛奶产量3 440.0 万吨,同比增长7.5%。2020年12月底全国荷斯坦牛存栏506.0 万头,同比增长9.8%。单产水平8.3 吨,同比增长6.4%[3],接近欧美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1.4 养殖效益逐步扭转,利润上升

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需求低迷,流通成本增加,奶牛养殖效益负增长,利润下滑,同比下降2.5%。伴随着新冠肺炎疫得到逐步控制,牛奶市场需求出现反弹,增长趋势明显,拉动养殖效益攀升。2020年全年生鲜乳平均价格3.9元/kg,同比增长2.7%,每头成母牛年平均产奶利润为5 353.0 元,同比增长543.0 元,为近6 年来最好水平[4]。

2 规模化奶牛场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养殖成本高位运行

奶牛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制约规模化奶牛场经济效益提升空间。尽管奶牛养殖有一定的利润,但是人工费、兽药、饲料投入品、水电等基础性投入养殖成本占总支出比较高。近年来,豆粕、玉米、D D G S 和一些牧草等粗饲料的价格攀升。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玉米价格涨到3.0 元/kg,进口苜蓿约2 600.0 元/吨,而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涨幅低于饲料成本涨幅。据测算,每吨牛奶按3 500.0~3 900.0元计算,基础性养殖成本约占70.0%[5]。

2.2 行业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规模奶牛场负责人是家族式经营管理,管理理念落后,能力不足,缺乏系统专业化行业管理知识,员工培训计划和奖惩机制流于形式,员工责任心不强,消毒防疫不彻底不严格。由于本场的兽医技术人员多是毕业不久的畜牧兽医大学生,临床疾病诊疗经验少,而且这些大学生工作不久就会因为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社交范围窄等原因而离开。部分奶牛场在选种选配上,只重视冻精质量,不重视后备母牛管理。诸多问题导致奶牛养殖生产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奶牛场经济效益。

2.3 配种和疫病防控技术能力较低

配种是奶牛场扩繁的主要手段,其操作技术专业。据调查,河南省规模奶牛场配种员多是当地的乡村兽医,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配种繁育技术不高导致奶牛受胎率低。疫病是制约规模化奶牛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奶牛场消毒防疫和饲养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每年都有不少奶牛感染消化道、肢蹄病、繁殖障碍以及酮病等代谢性疾病。比如奶牛乳房炎严重危害奶牛生产,病原体比较复杂,而且不同地区甚至本场不同季节存在乳房炎病原体差异化。很多奶牛场不做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盲目使用抗生素,造成防治效果不佳。流行热、口蹄疫时有发生,近两年出现的奶牛结节病也在管理不严的奶牛场流行。赵胜杰[6]等认为,河南省规模奶牛场结核病场群阳性率为8.55%,个体阳性率为1.36%,存在一定程度的牛结核病感染,豫西地区奶牛场和小规模奶牛场流行情况尤为严重。

3 规模化奶牛场发展策略

3.1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支持奶牛养殖场改扩建发展,引导适度规模养殖;支持奶牛养殖大县整县推进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养殖;推广应用奶牛场物联网和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奶牛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奶牛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工作,做好奶牛常见病防治[7]。

3.2 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

建立奶牛育种大数据和遗传评估平台,完善种牛质量评价制度,构建现代奶牛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加快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支持奶牛育种联盟发展,联合开展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大力引进和繁育良种奶牛,打造高产奶牛核心育种群,建设一批国家核心育种场;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升良种化水平,提高奶牛单产量。

3.3 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

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实现农牧循环发展[8];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提升苜蓿产品质量和优质苜蓿自给率;推广粮改饲,发展青贮玉米、燕麦草等优质饲草料产业,推进饲草料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市场化,全面提升种植收益、奶牛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奶牛场奶业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