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现状

2021-03-31刘保光郑关民贺丹丹胡功政许二平

动物医学进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

刘保光,谢 苗,董 颖,郑关民,梅 雪,贺丹丹,胡功政*,许二平*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3.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动物感染,是导致食物中毒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也能通过动物和动物性食品传递给人[1]。该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人的一般皮肤感染、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心内膜炎)等,如奶牛乳腺炎。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明显上升,并且快速扩散到全球,已成为医院病原感染和牛羊乳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食源性细菌与临床菌株可能通过食物链产生交叉污染,能够互相传播,还可能从动物传给人类,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了威胁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报道较多[2-4],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分布、检出、致病性与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综述。

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为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也是导致食物中毒比较常见的食源性细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状,直径约1 μm,多个球菌不规则地堆在一起,形似葡萄串。该菌无芽孢,无鞭毛。在需氧或兼性厌氧环境生长,一般的营养条件就可满足其生长,37℃条件下生长较好,最适宜弱碱性环境。在普通琼脂培养平板上,该菌能形成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约1 mm~2 mm的圆形状菌落,颜色大多是浅黄色或黄色。在血平板上,该菌的菌落周围可产生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溶血环结构。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上呈现表面光滑、湿润、凸起的粉红色菌落,根据这一培养特点,可用于对该菌的初步鉴定。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一是具有季节性,多见于春夏季;二是分布广泛,分离率有一定差异,在世界及国内各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很大,尤其在温湿度大、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区域该菌检出率较高。该菌主要在牛乳、生肉、乳制品、食物、速冻食品以及熟食能够检出。生肉中该菌检出较常见,主要原因在于加工人员或动物本身或加工环境污染引起的。受到污染的生肉往往是熟食的污染源,在各级食物链中该菌引起的传染较多。因生肉制品加工工序较多,污染程度高于生鲜肉[5]。另外,不同的动物种属、饲养环境卫生、地形差异及地区区域分布不同检出率也不同。多种食品可被该菌污染,如牛奶及乳制品、肉或肉制品对该菌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污染源。在蛋及蛋制品、熟食、海鲜、速冻食品等均能检出。

被该菌感染了的人、动物或被污染的贮藏与加工环境,都属于该菌的污染来源。此外,贮藏与加工环境的中间环节也可导致污染。据有关报道[5],奶牛场用的奶桶或奶罐中携带的该菌高于60%,这是生鲜乳被该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冷冻食品中,由于该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低温环境仍能生存,冷冻食品一旦被该菌污染,因其存活能力强,可长时间带菌,被食用后还可引起食物中毒。

该菌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加工前被污染,如食物、食品或原料本身就携带一定的细菌而引起的食物、食品的污染;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如使用的器械、加工设备因清洁不好、消毒不彻底或加工的工人自身带菌等原因;加工后污染,如熟制品包装不严、存放过久、运输销售过程、食用过程交叉污染等其他原因;因化脓性感染患者或病畜的化脓部位而造成的污染。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污染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

该菌在空气、土壤、食品等地方都可以存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多种感染,如人的一般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到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心内膜炎)和奶牛乳腺炎。当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环节食品的污染,二是存在于医院、医疗机构。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乳及乳制品等食品中大量存在并广泛流行,而生鲜牛乳从奶牛场到消费者口中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这些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或乳制品,可能导致人体对该菌的感染或食物中毒,生鲜牛乳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在风险。在中国,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牛、羊乳腺炎的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6]。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活于熟肉制品中,检出率近20%[7]。对各种食品检测发现,检出率最高的是肉制品3.9%,其他分别为生牛乳2.5%、生鲜肉2.0%、乳制品1.3%、水产品0.9%[8]。对各种样品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发现临床乳房炎乳样中检出率最高,达30%以上,其次是乳粉和原料乳样品检出率也不低,其检测率在20%左右[9]。对相关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发现生乳、生肉、熟食及水产品检出率分别为16.3%、11.0%、3.1%和1.1%[10]。对生乳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其检出率为18%[11]。对各类生肉食品进行了污染检测,其检出率接近40%。其中生禽肉检出率最高(52.9%),其次生猪肉检出率(24.6%)。对速冻食品进行了该菌的污染检测,发现检出率也较高,尤其是速冻虾仁中检出率接近70%。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食品中的污染比较常见,污染领域波及范围广泛,这需进一步加强监测与检测。

4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病原菌,能产生一定数量的毒力因子,如肠毒素等,携带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发展比较迅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肠毒素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毒力因子[12]。在日本,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上万人受到感染的“雪印奶粉”事件,造成的损失极其重大。据相关调查发现,美国每年也曾发生的该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致使医疗损失达10亿美元。在中国则更高,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25%都是由该菌污染引起的。在某些地区报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13-1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地区的检出率差异较大,这可能与研究的样品数量、各地气候、饮食习惯、食品类型等有很大的关系。

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与食品安全

5.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病原菌,能感染人引起多种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可引起伤口化脓、乳腺炎等人和动物的局部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15]。近年来,对该菌与毒素的研究,尤其在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致病机理、产毒素的遗传学控制,毒素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16]。据刘保光等报道[17],产生的毒素和侵袭酶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的主要原因。

5.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食品安全

近年来,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较多,加之食品安全问题涵盖过程及环节较多,从养殖农场到人们餐桌均在其内。在我国的知名企业,如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品牌,也不断检出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事件,该菌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造成畜牧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减少人类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中毒、保障人类健康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棘手难于解决的问题。

6 小结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分布广泛,对食品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对“食品安全”愈发重视,要求从源头杜绝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食品的污染,以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食品中的检出率。尽管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地的分布与流行有一定差异,但是该菌存在一定的人畜传播以及世界范围内播散的可能性,仍需提高警惕。鉴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故有必要加强该菌的分离及流行检测,为深入研究该菌的耐药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那一抹金黄色
那一抹金黄色
金黄色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肉鸡葡萄球菌病诊疗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