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03-31任可钰
任可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因为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导致脑部缺血区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及视网膜功能障碍,该病临床特点具有短暂性、反复性、突发性及可逆性,通常起病后30 min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1],故就医意识不强,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于本院救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1 例;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5.74±7.17)岁;发作频率:>3 次/周9 例,2~3 次/周27 例,<1 次/周1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2 例;年龄36~74 岁,平均年龄(55.56±6.85)岁;发作频率:>3 次/ 周11 例,2~3 次/ 周26 例,<1 次/ 周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依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 年)》中相关诊断标准[2];②均于24 h 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④患者意识清晰。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②具有脑梗死或脑出血病史者;③患者发作前1 月内曾服用过他汀类药物;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查,同时嘱患者戒烟、禁酒、降压、降糖及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治疗,剂量为75 mg/次,1 次/d;实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37)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用法同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用药剂量为20 mg/次,1 次/d,晚饭后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脑血流动力学指标[3]:应用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平均速度、峰流速、流速差值及峰流速差值。②血脂水平[4]: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仪酶法测定TG、TC、LDL-C、HDL-C 水平。③凝血功能指标: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PT、PLT、FIB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平均速度、峰流速、流速差值、峰流速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平均速度、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流速差值、峰流速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LDL-C、H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G、TC、LDL-C 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PLT、FI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T 长于对照组,PLT、FIB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c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cm/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发病机制以微血栓学说和血流动力学说为主。该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好发于35~65 岁的患者,发病因素与体位改变、活动过度及颈部突然转动等情况密切相关,常见临床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同向性偏盲,一过性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5],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2 h 常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梗死风险性升高。有研究表明[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于发病1 周内可出现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持续5 年可具有较高的脑卒中发生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大幅度降低脑卒中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或危险信号。
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腺苷二膦酸(ADP)与血小板的结合[7],从而阻碍血小板聚集,发挥抗炎作用,减少近期发作的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通过两种不同的作用途径发挥疗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疾病效果好,改善炎症反应。同时氯吡格雷还具有降低血小板在血管内皮的粘附作用,可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安全性高。瑞舒伐他汀属于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达到降血脂的目的,同时该药还具备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抗氧自由基、稳定并逆转斑块及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等作用[8],临床作用范围广泛,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梗死的发生,同时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连用大大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氯吡格雷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患者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机体受损程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