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

2021-03-31王晓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开腹内膜淋巴结

王晓爽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诱因为机体长期受雌激素作用,在无孕激素拮抗情况下,导致子宫内部长期增生、恶变或基因突变所致。患病后将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疼痛等症状,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切除肿瘤,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但是由于开腹手术切口较大,产生的创伤较大,易诱发切口感染等发生,不利于后期恢复[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临床发现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故广泛应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中。为此,本文选取10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 年6 月~2020 年6 月于本院就诊的10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62 岁,最小40 岁,平均年龄(46.51±5.92)岁;病理分期:Ⅰa 期23 例,Ⅰb 期15 例,Ⅰc 期12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大63 岁,最小41 岁,平均年龄(46.91±5.37)岁;病理分期:Ⅰa 期22 例,Ⅰb 期17 例,Ⅰc 期11 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现阴道出血、排液等临床症状,经影像学、细胞学等检查后均符合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②手术适应证;③知晓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接受化疗治疗者;②肝、肾等功能障碍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④不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硬膜外麻醉后,使用腹腔冲洗液对腹腔内进行反复冲洗后,切开骨盆漏斗韧带及圆韧带,观察腹腔内情况。接下来完全切除子宫动静脉后,切开主骶韧带,使用环切阴道穹隆清除盆腔内所有淋巴结。清理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缝合切口,常规引流。

1.2.2 观察组 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硬膜外麻醉后,在腹部正中位置切开约10 mm 左右的切口建立气腹,冲入二氧化碳使腹内压维持在11 mm Hg(1 mm Hg=0.133 kPa),放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淋巴结情况。接下来在距离肚脐孔水平位置8 cm 位置处,分别在左右切开大小为5 mm 的切口,作为操作一、二孔位。在左右下腹切开约5 mm 的切口,作为操作三、四孔位。接下来操作与开腹手术相同,但在进入输尿管隧道,至膀胱位置时,在切开主骶韧带后,需切除3~4 cm的阴道。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肠梗阻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24<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据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患病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第六大女性常见癌症类型[3]。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强烈疼痛感、阴道出血及排液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将累及膀胱、肾脏等重要脏器,引起不孕,严重情况下还将出现全身衰竭,对女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临床格外关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预防。但是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显著,甚至有5%的患者不会出现症状,使得病情发展,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由此可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纠正症状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临床针对子宫内膜癌主要采用开腹手术。由于开腹手术技术成熟,简单易操作,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开腹手术的手术视野受限,治疗过程中需扩大切口面积才能有效清除淋巴结,故产生创伤较大,术后易带来较大疼痛感[4]。且切口恢复速度较慢,使得康复周期延长,进一步增加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伤害。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发现在腹腔镜观察下开展手术治疗,不仅切口小,产生创伤小,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较高。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覃烨等[5]研究完全一致。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够改善手术指标,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显著。其主要是因为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腹腔镜观察下更能拓宽观察视野,对淋巴结的清除效果更高。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对身体损伤较小,更利于后期康复效果的提升[6]。此外,腹腔镜手术相较于其他腹腔内手术,减少了对胃肠道的损伤,术后能尽早进食,促进营养的吸收,对机体的恢复情况效果更好。

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预防淋巴结的转移,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切除的淋巴结数量。一般情况下,通过肉眼或触摸方式,并不能准确观察到所有淋巴结情况,但是在腹腔镜下能全方位对腹腔情况进行观察,对淋巴结清除效果较高,对预防疾病复发情况更好。且术后瘢痕较小,更易被患者接受。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但是针对通过建立气腹方式是否会使得癌细胞扩散、是否会影响肿瘤细胞的穿刺等情况并未作出明确的证实,故还应对腹腔镜手术做进一步的完善[7]。潘长清等[8]研究发现,在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时,有可能伤及周围组织,使得分离后发生严重粘连,增加癌性腹水发生,增加淋巴结转移。由此可见,在采取手术治疗前,应对实际身体状况及病情进行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产生的伤害,提升预后效果,促进康复质量的提升[9]。刘丽文等[10]对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腹腔镜下观察到的视野相较于开腹手术更加清晰,因此能有效规避对周围血管、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使得内环境保持稳定,舒适感更强。本次研究还发现大部分患者对微创手术了解甚少,使得治疗依从性较差。故术前还应加大推广,提升对治疗方法正确认知情况下,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作者认为,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很多医院医生操作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治疗效果不同,故还应不断提升医生的水平,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手术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开腹内膜淋巴结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