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循证防护效果观察

2021-03-31陆丽华谭宝琴侯海萍曾敬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源性循证证据

陆丽华 谭宝琴 侯海萍 曾敬芳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或护理操作不当对患儿皮肤完整性造成损伤,往往由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损伤以及失禁相关性皮炎等造成皮肤疼痛、难愈合,严重时还可造成皮肤感染、伤口面积扩大等[1]。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和试管婴儿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龄产妇及试管婴儿产生危重新生儿越来越多,入住NICU患儿比例也正逐渐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比例中,医源性皮肤损伤高达42%。由于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较薄,基底膜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都处于发育阶段,无法有效地发挥皮肤屏障功能,同时在救治过程中使用大量医疗仪器设备,导致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概率较大[3]。尤其是NICU患儿,随着使用鼻塞式氧疗、监护仪器以及各种入侵性操作的增加,皮肤损伤风险也随之增加[4]。相关研究表明[5],医源性皮肤损伤可导致患儿损伤皮肤愈合缓慢,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患儿感染风险,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加重患儿病情甚至死亡,带来严重后果[6]。基于此,本研究以循证护理为手段,总结最佳护理证据,应用于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中,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110例NICU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胎龄32~42周,平均35.41±2.22周;体质量1.27~4.48 kg,平均2.39±0.57 kg。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胎龄31~42周,平均35.05±2.87周;体质量1.06~4.25 kg,平均2.37±0.67 kg。

1.2 纳入与排除条件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条件:收入NICU的新生儿;入院时皮肤完整,无先天性皮肤疾病;患儿家属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参与。排除条件:中途自动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先天性皮肤损伤;患儿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NICU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注意保暖,定时更换患儿体位,每日进行沐浴,保持皮肤干净整洁,及时处理大小便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下最佳证据总结实证应用,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1.3.1 成立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小组 选取NICU护士长1名及护理专科护士4名组成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小组,并由皮肤损伤专家为小组顾问。小组成员以中文关键词“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循证理论”“最佳证据”等、英 文 关 键 词“NICU newborn”“ iatrogenic skin injury”“protection”“evidence-based theory”“best evidence”等进行全面检索,PubMed、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指南网、OVID循证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全球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RNAO及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经分析归纳后形成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管理方案,内容包括医源性皮肤损伤评估、目标和环境要求以及相关损伤防护要点等多个方面,并将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实证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1.3.2 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实施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根据长期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最新护理指南制定,主要从问题确定、证据检索、文献的纳入和排除、制定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过程等方面总结证据,并实施应用于临床中,具体内容见表1。

1.4 观察指标

(1)医源性皮肤损伤:对两组患儿干预后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包括医用胶布伤、液体外渗、皮肤压伤、摩擦抓伤以及鼻部皮肤损伤等。

(2)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该问卷满分为100分,其中0~39分为十分不满意,40~59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满意,80~89分较为满意,90~10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率=(满意+较为满意+十分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比较

按照循证干预后,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设备或护理操作不当对患儿皮肤完整性造成损伤,严重时可造成皮肤感染、伤口面积扩大等[7]。根据相关研究表明[8],医源性皮肤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粘贴敷料方法不正确、皮肤消毒剂影响以及割伤摩擦伤、压伤等,与医用粘胶材质、医疗器械以及护理手法等都具有密切关系。当医用粘胶和皮肤之间的粘性强于皮肤细胞之间的连接时,则容易造成表皮部分或全部分离[9]。胶布揭除时,即使有时并无肉眼可见的损伤,但表皮细胞层常常发生脱离,反复的撕贴胶布会降低皮肤屏障功能,甚至导致感染,从而出现皮肤损伤问题[10]。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皮肤角质层较薄,基底膜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都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较弱,喂养不耐受,局部防御力差易造成皮肤破损,大大降低了皮肤屏障功能[11]。根据临床研究显示[12],NICU患儿因医用粘胶以及各种探头等医疗器械易导致皮肤发生相关性损伤,其中发生鼻部损伤约为20%~100%,国内外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5%,16%。

研究显示[13],医源性皮肤损伤可导致患儿损伤皮肤愈合缓慢,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患儿感染风险,严重时引发败血症,加重患儿病情甚至死亡,对患儿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采取有效地预防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保持皮肤完整性,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都具有重要意义[14]。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是根据长期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最新护理指南而制定的,主要从问题确定、证据检索、文献的纳入和排除、制定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过程等方面总结证据,并实施应用于临床中[15],使NICU新生儿治疗护理过程中减少或降低皮肤损害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16]。

本研究将循证护理下最佳证据总结应用于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的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小组,总结出最佳护理实证并实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皮肤管理措施,有效预防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结果显示,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应用干预可有效预防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护最佳证据总结应用干预可有效预防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提高护理满意度,对NICU新生儿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源性循证证据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经气管切口误吸医源性呼吸道异物3例护理缺陷分析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