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hamel改良手术巨结肠患儿围术期行游戏干预模式的作用观察
2021-03-31田影影许燕付裕
田影影 许燕 付裕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以肠管神经节细胞缺乏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小儿先天性肠道疾病,以便秘、呕吐、发育迟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致病因素,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患儿反复发生小肠结肠炎,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危及患儿生命[1]。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多采用Duhamel改良手术,其在保证手术效果基础上,对传统Duhamel根治术易引发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得到临床广泛青睐。但患儿在围术期常出现恐惧、抵触等多种不良情绪,治疗过程中配合度低,进而影响手术进展和治疗效果,故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合理开展护理干预措施,排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对保证手术成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Duhamel改良手术围术期开展游戏干预模式,对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医院接受Duhamel改良手术巨结肠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1~102编号,根据编号单双数及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1~6岁,平均3.62±0.67岁;疾病类型:常见型40例,长段型9例,短段型2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1~6岁,平均3.78±0.71岁;疾病类型:常见型42例,长段型8例,短段型1例。纳入条件:钡剂灌肠造影、直肠黏膜活检、病理学诊断等检查结果均符合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标准[3],乙状结肠直降>6.5 cm,升结肠直径>8.0 cm,盲肠直径>12.0 cm;升结肠直径体温未发生异常变化[4];行Duhamel改良手术;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条件:诊断为假性先天性睡结肠病和特发性巨结肠;术前与术中诊断结果存在差异;患有其他先天性疾病;存在麻醉和手术禁忌[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明确患儿病变范围及肠曲走向,做好术前肠道清洁,并行常规检查;术前3 d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无渣半流质食物,针对并发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疾病患儿强化营养支持,术前8 h进食、4 h禁饮;术前为患儿及其家属行心理疏导,向患儿家属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解答,避免家属因担心患儿产生消极情绪,术前在家属帮助下平复患儿情绪,确保患儿配合治疗,以避免影响手术进展。术后密切关注患儿体征变化和肛门部位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其对症治疗;术后14 d指导患儿行扩肛、排便等康复性训练[6]。
1.2.2 观察组 行游戏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组建游戏干预小组:儿外科护士长任组长,1名拥有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护士、3名参加儿外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士任组员。小组成立后在护士长带领下,通过互联网搜集近3年深受7岁以下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动画角色、游戏及游戏角色,深入了解动画片剧情、游戏背景、动画角色性格特点及游戏角色故事背景,同时询问患儿家属,明确患儿喜欢的动画片和游戏。召开小组会议,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结合围术期各环节治疗及护理目的,设计游戏干预计划方案。改造患儿诊疗区域环境,病房内张贴或彩绘小猪佩奇、喜洋洋、叶罗丽精灵等当前深受儿童喜爱的动画人物图案,病房内凡带有棱角的地方均采用海绵覆盖或包裹,防止患儿玩耍时发生安全事件[7]。
(2)围术期游戏计划:小组会议决定围术期游戏干预主题为“英雄改造计划”,围术期各环节分别开设不同游戏环节。向患儿介绍“英雄改造计划”,制作动画和游戏角色画册,询问患儿想将自己改造成哪一个动画片或游戏中的角色,并让患儿明确想要实现“英雄改造”,必须进行“改造手术”,以确保患儿能自愿参与手术治疗[8]。①术前检查环节(角色介绍游戏)。为患儿行术前检查过程中,向患儿询问选择此人物或角色作为“改造对象”的原因和目的,并让患儿独自介绍角色特点及背景故事,对于患儿未讲出的角色特点及背景故事内容,由护理人员补充,通过角色介绍游戏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患儿在检查过程中发生情绪变化,影响检查进展和效果。②术前空腹环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游戏)。患儿及其家属一同观看《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绘本故事动画短片,动画时常6 min,让患儿了解肚子里火车站现状,发起火车站垃圾清除行动,患儿在家属陪同下一起度过术前空腹阶段。③术前更衣环节(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不同动画、游戏角色的主题手术衣,根据患儿选择“改造”角色,为患儿更换指定角色主题手术衣,以此方式让患儿快速进入角色[9]。④进入手术室环节(手术室探险游戏)。告知患儿“改造手术”需要在手术室中完成,观看《怪医黑杰克21》动画片中手术室相关片段,激发患儿对手术室的好奇心,随后在护理人员陪同下参观手术室,帮助患儿熟悉手术室,避免患儿因环境陌生产生不良心理。⑤术后病情观察环节(小医生大玩偶游戏)。通过观看《小医生大玩偶》动画片,让患儿明确在完成“改造手术”后需要进行身体检查,病情观察期间护理人员要将“改造效果”实时告知给患儿,并告知患儿“改造效果”良好,减轻患儿心理负担。⑥术后用药环节(神奇的药水游戏)。观看《神奇的药水》动画短片,动画时常8 min,护理人员在患儿用药期间,带领患儿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患儿游戏获胜即可获得1粒药丸作为奖励,以避免患儿在吃药时产生恐惧感,确保患儿按时按量完成用药。⑦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英雄训练营游戏)。患儿可下床活动后,结合患儿身体恢复情况,为患儿制定身体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强度逐渐增强,告知患儿“改造手术”后需参加“训练营”,完成“英雄改造计划”的最后阶段[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包括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选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评估患儿术后12 h、24 h、48 h及72 h疼痛情况,从患儿哭泣、呼吸、循环、表情及睡眠多方面对其进行疼痛评估,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疼痛程度越高[11]。并发症包括小肠结肠炎、内括约肌失弛缓症、闸门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48 h及72 h的CRIE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术后CRIE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游戏干预模式在巨结肠患儿围术期应用的必要性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较小,对陌生事物、环境接受能力较低,同时大多数患儿将疼痛感、创伤等视为医院特征,因此患儿入院后常会对医院产生防备心理,导致患儿恐惧术前检查、手术、术后病情观察、术后康复训练等治疗环节[12]。此外,患儿在当前年龄阶段尚未明确疾病与住院治疗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理解自己为何要待在医院接受治疗,导致患儿不愿在医院中讲出内心感受,术前检查、术后用药等环节配合程度低,从而导致患儿治疗进展严重受阻,甚至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和预后[13]。游戏作为儿童阶段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之一,是儿童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促进身心发育的主要途径,让儿童在短暂时间内忘记痛苦。游戏干预模式通过在各个治疗环节设置游戏,以转移患儿注意力,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情绪,同时在游戏干预模式开展期间,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患儿依从性,进而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14]。因此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Duhamel改良手术围术期开展游戏干预模式极为必要。
3.2 游戏干预模式在巨结肠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将“英雄改造计划”作为游戏干预模式主题,通过抓住患儿喜爱动画、游戏角色的特殊心理,使患儿认为手术治疗是将自己“改造”成为“英雄角色”的重要过程,同时在各个治疗环节,以“英雄改造”为基础设置多种游戏,保证患儿能够欣然接受围术期各个治疗环节,从而加快手术治疗进程,提高手术治疗顺利程度,进而促进患儿术后身体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游戏干预模式可通过做游戏、观看动画短片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疼痛感,并且患儿能在护理人员“英雄改造”引导下,积极参与术后康复训练,从而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48 h及72 h的CRIE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中仅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Duhamel改良手术围术期行游戏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手术顺利程度,进而加快患儿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