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

2021-03-31张洪亮管青龙蒋日进徐开达

关键词:渔获鱼卵渔业资源

张洪亮,李 哲,管青龙,蒋日进,徐开达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 316021)

浙北近岸海域是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与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等多种重要经济种类的产卵、索饵与育肥场所[1-9],在浙江乃至东海区的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0]。20 世纪80 年代起,由于捕捞能力与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重要经济种类的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014 年,浙江省开始实施浙江渔场的修复振兴(浙委发〔2014〕19 号),以遏制海洋渔业资源持续恶化的态势,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海域和技术条件下,海洋渔业资源可以承载的最大资源开发强度,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11]。目前,国内外有关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12]。PERRY,et al[13]用剩余产量模型研究了太平洋鲱Clupea pallasi 的承载力,刘尊雷等[14]用交通灯法评价了东海小黄鱼的资源承载力,田海兰等[15]用供需平衡法测算了河北省海域渔业资源的承载力,刘锦怡等[16]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研究了深圳东部海域渔业资源的承载力,杨洋等[17]用非平衡产量模型评价了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的承载力,而有关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

本文依据国内有关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的规定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近年来对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开展的定点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效果的评价进行有益地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7-2020 年各年春季(4 月)与秋季(11 月)对浙北近岸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其中,以2020 年资料为评价年资料,2017-2019年资料为近3 年资料。调查参照《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18]执行,调查网具为单船底拖网,其上纲长40 m、下纲长45 m、囊网网目尺寸24 mm,调查时的平均拖速为3.0 kn·h-1,拖曳时间为1 h,部分站位因海况原因未达到1 h 按平均每小时的渔获量进行折算。调查站位主要以15'×15'的空间距离设置,共57 个(图1)。

图1 浙北近岸海域调查站位Fig.1 The survey position in northern coastal water of Zhejiang

1.2 评价指标与方法

1.2.1 评价指标

参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19]的有关要求以及叶孙忠等[11]构建的海洋渔业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以游泳动物、鱼卵与仔稚鱼为研究对象,选取渔获种类数变化指数(SA)、群落多样性变化指数(SDI)、渔获经济种类比例变化指数(ES)、游泳动物指数(F1)、鱼卵密度变化指数(FE)、仔稚鱼密度变化指数(FL)、鱼卵仔稚鱼指数(F2)与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F)作为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的各级评价指标。其中,SA、SDI、ES、FE 与FL 为二级评价指标,F1与F2为一级评价指标,F 为基础(目标)评价指标。各指标的计算式如下[11-12,19-20]:

式中:SAN与SAA分别为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种类数的平均值;H'N与H'A分别为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游泳动物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ESN与ESA分别为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渔获经济种类比例的平均值;FEN与FEA分别为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鱼卵密度的平均值;FLN与FLA分别为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仔稚鱼密度的平均值;S 为游泳动物种类数;Pi为第i 种游泳动物尾数占游泳动物总尾数的比例,%。

1.2.2 评价方法

1.2.2.1 渔获经济种类确定依据

用于评价的渔获经济种类共22 种,确定依据:(1)结合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在浙江省近5年年均捕捞产量超过1×104t 的种类中,确定用于评价的有带鱼、小黄鱼、银鲳、日本鲭、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鮸Miichthys miiuy、鳀Engraulis japonicus、三疣梭子蟹、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与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共计13种;(2)“四大海产”中近5 年年均捕捞产量不超过1×104t 的曼氏无针乌贼与大黄鱼,共计2 种;(3)除以上种类外,在浙北近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中的鱼类、虾类、蟹类与头足类优势种,确定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与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共7 种。

1.2.2.2 二级评价指标赋值方法

5 个二级评价指标的赋值方法[11-12,19]分别为:(1)对于SA,当SA>20%时,渔获种类数显著下降,赋值SA=1;当5%≤SA≤20%时,渔获种类数下降,赋值SA=2;当SA<5%时,渔获种类数基本稳定,赋值SA=3。(2)对于SDI,当SDI>50%时,群落多样性显著下降,赋值SDI=1;当25%≤SDI≤50%时,群落多样性下降,赋值SDI=2;当SDI<25%时,群落多样性基本稳定,赋值SDI=3。(3)对于ES,当ES>10%时,渔获经济种类比例显著下降,赋值ES=1;当5%≤ES≤10%时,渔获经济种类比例下降,赋值ES=2;当ES<5%时,渔获经济种类比例基本稳定,赋值ES=3。(4)对于FE,当FE>30%时,鱼卵密度显著下降,赋值FE=1;当10%≤FE≤30%时,鱼卵密度下降,赋值FE=2;当FE<10%时,鱼卵密度基本稳定,赋值FE=3。(5)对于FL,当FL>30%时,仔稚鱼密度显著下降,赋值FL=1;当10%≤FL≤30%时,仔稚鱼密度下降,赋值FL=2;当FL<10%时,仔稚鱼密度基本稳定,赋值FL=3。

1.2.2.3 一级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2 个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11,19]为:当F1<1.5 时,游泳动物指数显著下降;当1.5≤F1≤2.5 时,游泳动物指数呈下降趋势;当F1>2.5 时,游泳动物指数基本稳定。当F2<1.5 时,鱼卵仔稚鱼指数显著下降;当1.5≤F2≤2.5 时,鱼卵仔稚鱼指数呈下降趋势;当F2>2.5 时,鱼卵仔稚鱼指数基本稳定。

1.2.2.4 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标准

根据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将渔业资源承载力分为超载、临界超载和可载[12,19]共3 类,其评价标准为:当F<1.5,超载;当1.5≤FL≤2.5,临界超载;当F>2.5,可载。

2 结果

2.1 游泳动物

2.1.1 渔获种类数及其变化指数

2017-2020 年春、秋两季,游泳动物渔获种类数的变化范围为132~142 种,平均为136 种。最低值与最高值均出现在2020 年,其中以春季为最低,秋季为最高(图2)。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种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37 种与136 种,渔获种类数变化指数SA=0.006<5%,渔获种类数基本稳定,赋值SA=3。

图2 浙北近岸海域游泳动物种类数的年间变化Fig.2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nekton species in northern coastal water of Zhejiang

2.1.2 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指数

2017-2020 年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83~2.22,平均为1.99。其中,以2019 年秋季为最低,2017 年春季为最高(图3)。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1.94 与2.01,群落多样性变化指数SDI=0.032<25%,群落多样性基本稳定,赋值SDI=3。

图3 浙北近岸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年间变化Fig.3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biodiversity index(H') of nekton in northern coastal water of Zhejiang

2.1.3 渔获经济种类比例及其变化指数

2017-2020 年春、秋两季,渔获经济种类比例的变化范围为0.51~0.74,平均为0.59。以2020 年春季为最低,2019 年秋季为最高(图4)。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渔获经济种类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0.55 与0.61,渔获经济种类比例变化指数5%≤ES=0.095≤10%,渔获经济种类比例下降,赋值ES=2。

图4 浙北近岸海域渔获经济种类比例的年间变化Fig.4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atch proportion of economic species in northern coastal water of Zhejiang

2.1.4 游泳动物指数

根据上述渔获种类数变化指数SA、群落多样性变化指数SDI 与渔获经济种类比例变化指数ES 的赋值结果,得到游泳动物指数F1=2.67>2.5,表明游泳动物指数基本稳定。

2.2 鱼卵仔稚鱼

2.2.1 鱼卵密度及其变化指数

2017-2020 年春、秋两季,鱼卵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39~12.18 ind.·100 m-3,平均为3.72 ind.·100-1·m-3。其中,以2018 年秋季为最低,2020 年春季为最高(图5)。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鱼卵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38 与2.17,鱼卵密度变化指数FE=2.86>30%,鱼卵密度显著下降,赋值FE=1。

图5 浙北近岸海域鱼卵密度的年间变化Fig.5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fish spawn density in northern coastal water of Zhejiang

2.2.2 仔稚鱼密度及其变化指数

2017-2020 年春、秋两季,仔稚鱼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52~7.11 ind.·100-1·m-3,平均为2.50 ind.·100-1·m-3。其中,以2017 年秋季为最低,2019 年春季为最高(图6)。评价年与近3 年春、秋两季仔稚鱼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48 与2.51,仔稚鱼密度变化指数FL=0.01<10%,仔稚鱼密度基本稳定,赋值FL=3。

图6 浙北近岸海域仔稚鱼密度的年间变化Fig.6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larvae and juvenile fish density in northern coastal water of Zhejiang

2.2.3 鱼卵仔稚鱼指数

根据上述鱼卵密度变化指数FE 与仔稚鱼密度变化指数FL 的赋值结果,得到鱼卵仔稚鱼指数F2=2.60>2.5,表明鱼卵仔稚鱼指数基本稳定。

2.3 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

根据上述游泳动物指数F1与鱼卵仔稚鱼指数F2的计算结果,得到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F=2.64>2.5,表明浙北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为可载。

3 讨论

评价结果表明,2020 年浙北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为可载。与本省相比,该结果明显好于2010-2017 年舟山海洋渔业捕捞海域承载力及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均超载的评价结果[17,21];与外省相比,该结果好于近年浙江以南福建东山湾海域、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沿岸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临界超载的评价结果[11-12],也明显好于近年浙江以北的河北秦皇岛渔业资源承载力超载的评价结果[15]。该结果的取得可能与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4 年全面启动的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即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22-23]相关。然而,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受到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受现有资料限制,本研究仅仅通过2017-2019 年的数据来推算2020 年浙北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为可载,仅能作为趋势性参考,后期将收集更长时间序列的研究资料进行辅助论证。

虽然2020 年浙北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最终评价结果为可载,但其基础仍然比较脆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渔业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F 值仅略高于临界超载的上限,而游泳动物指数F1与鱼卵仔稚鱼指数F2的值也均与其呈下降趋势的上限比较接近;二是渔获经济种类比例的评价结果为下降,尽管作为判断依据的渔获经济种类比例变化指数ES=0.095,其值已比较接近10%这一临界判断标准;三是鱼卵密度年间波动大,其评价结果为显著下降,且作为判断依据的鱼卵密度变化指数FE 的值显著超出30%这一临界判断标准。建议今后进一步深入浙江近岸海域10 个产卵场保护区(浙海渔政〔2017〕16 号,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于2017 年发文设立)建设,持续开展渔业资源的养护与修复,促进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后期可开展深入研究,探究局部水域的资源保护(如产卵场保护区资源保护)对浙江近海整体水域渔业资源变动及承载力的影响。

猜你喜欢

渔获鱼卵渔业资源
食用鱼卵防中毒
东海区电脉冲与桁杆虾拖网渔获比较研究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丁香鱼围网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基于上岸渔获调查的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小金鱼孵化记
鱼妈妈
渔获登记制度起草完成:从“海洋到餐盘”跟踪鱼品 阻止非法渔获入市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