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食品原料下探究新型茶食品加工

2021-03-30

现代食品 2021年19期
关键词:茶粉低聚糖茶油

◎ 吴 航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简单来说,茶食品是茶叶和食品的结合,既可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又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传统加工工艺下,茶食品的风味发生了变化,但属性并没有改变。随着茶食品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为进一步提高茶食品的健康和营养程度,使用健康的食品原料,降低茶食品中的热量、脂肪和含糖量,研究茶食品新配料已成为加工生产中的重要发展方向[1]。

1 茶叶的作用及茶食品的分类

1.1 茶叶的作用

茶叶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价值,单纯从茶叶的成分功能来看,儿茶素类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脂和血压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咖啡因有利于保持头脑清醒,提高人体耐力;矿物质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人体健康;吡咯喹啉醌能延缓衰老,延长人的寿命;其他成分如黄酮醇类、皂素、氨基酪酸等,具有增强血管壁、抗炎症、预防高血压等效果。

1.2 茶食品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茶食品种类繁多,主要分为3大类:①茶餐,细分为茶主食(如茶粥、茶饭、茶面条)、茶菜肴(如茶豆腐、茶牛肉)。②休闲食品,细分为茶糖果巧克力(如茶酥糖、口香糖、含茶巧克力)、茶果脯蜜饯(如茶香橄榄、茶味芒果干)、含茶坚果(如茶瓜子、茶味杏仁)、含茶肉脯(如茶牛肉干、茶猪肉脯)、含茶甜点(如茶布丁、茶味冰淇淋)和其他(如茶果冻、茶酸奶)。③茶保健品,细分为含茶叶类和含茶提取物类。

2 健康食品原料在茶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1 茶油

不少茶食品加工中需要用到油脂,例如茶饼干、茶蜜饯、茶月饼等,使用的油脂多为黄油、猪油、植物油。由于油脂性能不稳定,在高温灭菌、油炸、烘焙等加工方式下容易形成有害物质,影响食品外观和安全。例如,油脂长时间加热后生成反式脂肪酸,人体大量摄入后会导致血脂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使用茶油代替传统油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茶油也称为茶籽油,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4%以上。使用茶油加工茶食品具有以下优点:①性能稳定,高温下不易分解、氧化,不会生成有害物质。②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不含有芥酸、黄曲霉毒素等。③茶油富有活性物质,例如维生素E、甾醇、茶多酚等,可促进新陈代谢,保护心血管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基于此,使用茶油加工茶食品符合新时代下对营养、健康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加工原料。

2.2 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调节菌群平衡,实现保健功能。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益生菌可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浓度,改善乳糖不耐受,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和延缓衰老等。目前常见的益生菌有两类,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食品加工领域使用的益生菌大多来源于动物或发酵食品。

在茶食品加工中使用益生菌,不仅可以改变食品风味,也可作为添加剂。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保留食物自身的营养,同时产生氨基酸和脂肪酸,食用后可以改善胃肠道环境,增强人体免疫力。此外,益生菌具有抑制细菌增殖的作用,可作为天然防腐剂使用。有研究探讨了益生菌在烘焙中的应用(以凝结芽孢杆菌为例),烘焙期间该杆菌的存活基本不受影响,冷冻1年后依然存活[2]。将其用在花生酱、草莓酱中,保留率高达97%,为益生菌在茶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2.3 超微茶粉

超微茶粉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获得,茶叶经超微粉碎技术加工后原料直径达到微米级,可在保留其生物特性的同时,使表面积增大、孔隙率提高,赋予其更好的流动性、溶解性和吸附性。在食品加工领域使用超微茶粉,可保存茶叶的优良品质,提高人体吸收率,充分发挥茶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将超微茶粉用在茶食品加工中,常见有以下几类食品:①烘焙类。例如面包、蛋糕、饼干等。茶粉作为一种辅料,可加工制成绿茶面包、红茶饼干等,使食品的色泽、形态、味道更加多样。②饮料类。茶饮品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使用超微茶粉冲泡,既不会产生茶渣、滤渣,具有即冲即溶性,又能保留茶叶中的成分,便于人体吸收。因此,可将茶粉应用在饮料类食品的加工中,例如茶咖啡、茶酸奶。③面食类。在馒头、面条、点心中加入茶粉,可以制成绿茶馒头、绿茶面条等新型食品[3]。

2.4 功能性低聚糖

在食品生产领域,不论是固体食物还是液体饮料,均掀起了一场低糖无糖的健康化浪潮。在过去,含糖量高的食物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但也导致糖尿病、肥胖问题出现,危害人体健康。功能性低聚糖可作为蔗糖的替代物,不会被胃酸降解和小肠吸收,直接进入大肠。正是因为功能性低聚糖具有不消化的特性,食用后不会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还能促进有益菌增殖,延缓人体衰老,具有防腹泻、防龋齿、预防癌症等效果。

一直以来,茶和糖的搭配使得茶食品的口感更易满足大众的需求。然而,低糖无糖是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茶食品也不例外,使用功能性低聚糖取代蔗糖、高果糖浆,既能发挥出甜味剂作用,又能保证食品健康[4]。具体到食品生产中,常用的功能性低聚糖有低聚木糖、果糖、半乳糖、龙胆糖和异麦芽糖等,将其用在茶食品加工中,可以制成茶面包、茶饼干、茶糖果和茶乳制品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 烘焙类茶食品的特点及加工工艺

3.1 特点

3.1.1 抗氧化性

有研究显示,在蛋糕中加入茶粉,可以使蛋糕具有抗氧化性。储藏20 d后,未添加茶粉的蛋糕,过氧化值增加值快速升高;添加6%茶粉的蛋糕,过氧化值增加值升高缓慢。储藏30 d后,添加茶粉的蛋糕含有的过氧化值明显低于普通蛋糕。同样的试验也可在桃酥中进行。在20 ℃环境下对桃酥进行储藏,普通桃酥1周后的过氧化值为0.26%,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添加7%茶粉的桃酥,其过氧化值为0.19%,12 d后过氧化值才高于国家标准。比较这两者的酸价,发现储藏8 d后,普通桃酥高于5 mg·g-1,但添加茶粉的桃酥需要14 d的时间。另外,添加茶粉提高了饼干的抗氧化性。储藏5周后,有茶粉的饼干过氧化值为0.23%,处于国家标准之内;普通饼干为0.28%,超过国家标准。

3.1.2 抑菌作用

制作蛋糕时,茶粉的添加除了能够使其具备抗氧化能力外,还能有效抑制霉菌和细菌,延长食品保质期。随着茶粉剂量的增加,抑菌率也随之增强。但若茶粉的剂量超过4%,抑菌率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抑菌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放置3 d、6 d、12 d的蛋糕中,放置3 d对细菌的抑菌率最高,放置12 d对霉菌的抑菌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茶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氧化。

3.2 加工工艺

3.2.1 茶面包的加工工艺

在烘焙类食品中,面包的历史最长,销售量最多。一般情况下,面包中的茶粉添加量为3%。有研究在面包加工时分别添加超微绿茶、普洱茶和乌龙茶,结果发现,面包中添加超微绿茶粉可以提高面包品质,但面包的酸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和其他茶面包相比其酸度提高了14%。在面包中添加茶粉后,面包的含水量增加,这可能与茶叶中含有的果胶、多糖相关。对于茶粉的添加量,有学者认为3%的添加量最佳,有的则认为1.6%最佳。还有学者经过多次试验,得出超微茶粉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添加量为4%,发酵时间为90 min,烘烤温度为190 ℃,烘烤时间为8 min[5]。此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在面包中添加茶粉后会降低面包的比容,减小面包的体积,推测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茶粉改变了面筋结构,不利于面筋的延伸。

3.2.2 茶饼干的加工工艺

饼干不是一种食品,而是一类食品,是在原料中加入油脂、糖等其他材料制成。目前对于茶饼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未发酵过的韧性饼干、曲奇以及发酵过的苏打饼干。以原料100%计算,茶粉添加量为1%~5%,烘焙的时间、温度等会随着饼干外形、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制作绿茶曲奇饼干时,一种加工工艺条件为:超微茶粉的添加量为1%,糖为20%,起酥油为20%,烘焙温度上下火分别为170 ℃和160 ℃;另一种加工工艺条件为:超微茶粉添加量为3%,黄油100%,鸡蛋20%,糖40%,还要添加8%的奶粉,烘烤时间为18 min,上下火的温度分别为190 ℃和170 ℃。

3.2.3 茶月饼的加工工艺

月饼加工制作包含馅料和饼皮。茶月饼的馅料为红豆,添加适量茶粉、油和糖。有报告表明,制作茶月饼皮时,可在面粉100%的基础上添加4%的茶粉,而在月饼馅料中,茶粉用量应是红豆总量的6%,当皮和馅比例为1∶4时,将烘烤温度调为220 ℃(上火)和190 ℃(下火),时间设置为12 min。另有研究显示,以面粉100%计算,茶月饼皮的茶粉量为1.7%,馅料中的茶粉用量占红豆总量的12%。在烘焙时可采用两段式的方法,底火保持125 ℃不变,第1阶段的面火为150 ℃,时间为10 min;第2阶段的面火为170 ℃,时间为24 min。

4 茶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

茶食品加工行业,提高了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还可以提供健康、营养、美味的食物,满足人们低热、低糖、低脂的饮食要求。目前市场上茶食品类型多样,茶和食品的结合使食品风味改善,营养价值提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加工技术进步,未来茶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除茶油、益生菌、超微茶粉和功能性低聚糖外,研究更多的茶食品新配料,使茶食品向着功能化、营养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茶叶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价值,以茶叶为原料制成的茶食品,主要分为茶餐、休闲食品、茶保健品3大类。本文以茶油、益生菌、超微茶粉和功能性低聚糖为例,介绍了这些原料在茶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此外,烘焙类茶食品具有抗氧化性和抑菌作用,常见如茶面包、茶饼干、茶月饼等,是一种安全健康的茶食品。新型健康茶食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推动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茶粉低聚糖茶油
抹茶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4种哺乳动物乳中低聚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超微茶粉加工工艺研究概述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超微茶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自己动手做好看又美味的健身餐
茶油飘香
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及胃乐宁片低聚糖部位的HPLC-ELSD指纹图谱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
大豆低聚糖——多功能的抗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