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体会

2021-03-30沈学成熊朝晖赵本隆魏洋洋沈骏超潘金生董玉茹

武警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石率泌尿系肾盂

沈学成,熊朝晖,赵本隆,徐 明,魏洋洋,沈骏超,潘金生,董玉茹

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e lithotripsy,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应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有了巨大进步,可做到微创清石并有效保护同侧肾脏功能。但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治疗方案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1,2]。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ectomy,RLUL)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显而易见[3],清石率(stone free rate,SFR)最高[4],尤其对于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以作为最佳选择。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相关指标,旨在为临床诊治和患者选取术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警安徽总队医院2017-10至2019-12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泌尿系彩超、腹部X线片、泌尿系CT、IVU等检查结果均符合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1)年龄≤80岁,输尿管结石病史超过1个月,合并中、重度积水;(2)输尿管结石长径≥1.5 cm, 单发,结石位于第 4 腰椎横突水平以上;(3)既往有ESWL或URL病史。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心脏病和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2)治疗依从性差,无法完成随访;(3)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研究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22~75岁,平均(48.18±5.09)岁;结石直径1.5~2.8 cm。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0~72岁,平均(47.36±4.82)岁;结石直径1.6~2.6 cm。两组性别、年龄、结石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武警安徽总队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全身麻醉,术前留置尿管。取健侧卧位,常规三孔法建立后腹腔。清理腹膜外脂肪,打开肾周筋膜,分离出肾后间隙,在腰大肌、肾下极与腹膜之间的三角区域内游离出输尿管(图1A)。找到结石所在位置,在结石上方用无损伤抓钳夹住输尿管,以防结石上移肾脏。有触石感时,在结石上端根据结石大小切开合适长度, 将结石取出。沿Trocar置入吸引器套管作为置管的支撑(图1B),F6 双 J 管沿斑马导丝置入,4-0 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切口,取出结石,彻底止血,留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切口。术后3 d复查KUB平片或泌尿系CT,术后引流量持续3 d少于10 ml时拔除引流管及导尿管,留置双J管4~6周。

1.2.2 对照组 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经尿道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及导尿管,改俯卧位,腰腹垫高,建立人工肾积水,选取患侧肾中上盏后组盏作为穿刺点,B超引导下穿刺目标盏穹隆部,穿刺针芯见尿液滴出后证实穿刺成功,留置斑马导丝。F8至F18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张,留置F18 剥皮鞘,建立皮肾通道,置入F8.5 Wolf输尿管镜,寻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进镜至输尿管上段结石处,使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击碎结石后留置F5 双J管及肾造瘘管。术后5 d行肾造瘘管造影检查,集合系统通畅,无明显残余结石,拔除肾造瘘管及导尿管,留置双J管4~6周。

图1 术中切开取石及置管过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Ⅰ期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计算方法:将引流液混匀,抽取5 ml用血红蛋白检测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出血量(ml)=引流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L)×引流液的量(L)/术前血红蛋白浓度×1000。Ⅰ期清石率(SFR)评价标准:术后复查KUB片或CT平扫(针对阴性结石或平片未能清晰显示者),以影像学检查提示结石排净或残石≤2 mm定义为清石成功。SFR(%)=A/(A+B)100%,A为术后影像学提示结石排净或残石≤2 mm的例数,B为术后影像学提示残石>2 mm的例数。(2)术后3个月复查B超或泌尿系CT,扩张肾盂减小程度≥1.0 cm表示肾积水缓解。

2 结 果

2.1 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病例。对照组56例完成手术,其余4例,2例因穿刺为脓尿,2例因术中出血行分期手术。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研究组62例Ⅰ期清石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研究组1例术中发生结石上移,使用输尿管软镜结合套石网篮取出;2例手术后出现漏尿。研究组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4例术后出现明显出血,其中3例非手术治疗成功,1例行介入栓塞后治愈;5例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加强抗感染后治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3%) 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随访情况 3个月后复查泌尿系彩超或CT,研究组肾积水消失34例,明显改善(扩张肾盂减小程度≥1.0 cm)28例;对照组肾积水消失31例,明显改善(扩张肾盂减小程度≥1.0 cm)24例(图2)。

表1 两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n;%)

图2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泌尿系CT冠状位影像 A.术前;B.术后

3 讨 论

近年来,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都有相应的优势和局限性。对于较小的嵌顿性结石,URL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6],但有研究发现URL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7],结石位置高和结石嵌顿是造成并发症的常见原因[8]。软镜价格昂贵、易损坏、碎石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9,10]。如何处理体积大、嵌顿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目前,临床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多采用 PCNL 和 RPUL 治疗,多项研究发现,对合并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RPUL更为安全、有效[11,12],但RLUL的手术过程比较复杂[13]。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清石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33%),且留置双J管和清除结石在一次手术过程中同时完成的,证明RPUL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对于RLUL术中操作我们有几点体会:(1)寻找输尿管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在腰大肌、肾脏下极、腹膜之间的三角区往往能较快游离出输尿管,但遇到渗出明显、组织黏连严重的患者,输尿管的位置会加深,既往有后腹腔手术史及过度肥胖的患者,寻找输尿管则相对困难,需要按照解剖层次耐心地游离;(2)取石后留置双J管应使用吸引器套管作为支撑,沿输尿管切口顺行插入斑马导丝至膀胱,沿导丝置入双J管,退出导丝,再逆行将双J管末端送入肾盂。

临床研究发现,RLUL主要的并发症是结石上移和漏尿[14]。术中为避免输尿管结石上移至肾脏,游离输尿管扩张部位时应仔细进行。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1例术中发生结石上移,使用输尿管软镜结合套石网篮取出;2例术后出现漏尿,其中1例患有糖尿病,经留置尿管及肾周引流管 2 周后治愈,1例术后复查发现双J管下移,重新调整双J管位置后治愈。说明术中留置双J管在位是预防术后漏尿的关键。研究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4例术后出现明显出血,其中3例非手术治疗成功,1例行介入栓塞后治愈;5例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加强抗感染后治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3%) 低于对照组(15.00%),进一步证明RLUL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

RLUL对肾盂压力的影响很小,而且通过对输尿管切口引流肾积水可起到迅速减压的作用,因此与PCNL相比,RLUL是一种安全的减压手术[15]。本研究发现,PCNL因为术中肾盂压力不好控制,术后UT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LUL,所以对于合并UTI的病例,采用RLUL是处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最佳选择。

综上,我们认为RLUL是治疗体积较大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安全、有效的选择。在提供最高SFR的同时,RLUL适用于结石复杂或解剖异常的患者,所以说RLUL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石率泌尿系肾盂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肾结石融合影像超声导航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一期清石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标准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