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治疗
2021-03-29吴新宇
吴新宇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 150081)
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本病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且常呈地方性流行。
1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d,长的可达10d。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3种类型。最急性型患兽精神沉郁、采食停止、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达40℃以上,腹泻,初期排水样便,后排血样稀便。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尖叫,病程短的24h死亡,稍长的3~4d死亡。最急性者常见不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多表现突然发病,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鼻头干燥,有时呕吐和下痢,稀便中常混有血液和黏液,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痉挛和不自觉的咀嚼运动,常在抽搐过程中死亡。慢性型病变多集中于呼吸道,常为散发性发生。临床症状因感染动物不同而异。
1.1 鹿
多呈急性败血症或大叶性肺炎经过,体温升至41~41.5℃,呼吸、脉搏均加快,皮肤和黏膜充、出血,毛稀少处呈青紫色;食欲废绝,反刍和嗳气停止,精神沉郁,呆立或躺卧;鼻镜干燥,口腔和鼻腔内有血样泡沫液体;初便秘,后腹泻,严重时为血便。一般1~2d死亡。肺炎型(胸型),精神沉郁,步态蹒跚,呼吸粗粝,咳嗽,鼻镜干燥,体温达41℃以上,头向前伸,后期呼吸极度困难,鼻翼扇动,流鼻液,口吐白沫,粪便稀软,多5~6d死亡,也可能在1~2d内死亡,死亡率很高
1.2 银黑弧、蓝狐
突然发病、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水量增加。精神沉郁,鼻镜干燥,有时出现呕吐、下痢、粪便内含血液和黏液,可视黏膜黄染,消瘦。当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时,伴发痉挛性抽搐等神经症状,可在抽搐中死亡。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体温达40.8~41.5℃,有时头、颈水肿。
1.3 水 貂
多为急性经过,幼貂先发病,然后大群突然发作,超急性死亡或以神经症状开始,痉挛、虚脱、出汗而死。病貂类似感冒,不愿活动,卧于小室内。体温达40~41.6℃。濒死时体温降至35~36℃,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渴欲增高。肺型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有的病貂鼻孔有少量黏液性无色或血样分泌物。有的头颈水肿,眼球突出,一般2~3d死亡。肠型食欲减退,废绝,下痢,粪便呈灰绿色水样,混有血液、黏液和未消化的饲料,眼球塌陷,卧于小室不愿活动,通常昏迷,痉挛而死。慢性经过时,精神、食欲不振或拒食,呕吐。粘膜贫血、发白,极度消瘦,被毛无光泽,鼻镜干燥,体温增高,下痢,肛门周围有少量稀便或黏液,如不及时治疗,3~5d多以死亡转归,该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很难看到典型出血性败血症。
1.4 貉
急性型突然发病死亡,尤其仔兽多见,患兽精神沉郁,卧于小室内,不愿活动。毛无光泽,体温达40℃时,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喜饮凉水,少数患兽下泻,有的头颈部发生水肿,后期活动不灵活,常痉挛性抽搐而死。慢性型一般为4~5d,开始精神不振,消瘦,被毛蓬乱,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心跳加快,渴欲增加,腹泻,稀便恶臭,混有血液和黏液。
1.5 海狸鼠
多呈急性经过,嗜睡,行动不稳,食欲下降,流涎、流泪,流黏液性混有血液的鼻液,体温达39.5~40.5℃,肌肉痉挛,后肢瘫痪。慢性经过,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关节肿胀,进行性消瘦,死亡率达80%~90%。
1.6 麝鼠
最急性型病例,发病第1天无异常表现,次日突然死亡,此型约占死亡总数的50%,急性型患兽精神高度沉郁、嗜睡、食欲下降或拒食,行动迟缓,步态不稳,喜卧,体温升高1~1.5℃,呼吸困难;喜欢将头放在凉水中,渴欲增强,流泪,流涎,有黏液性混有血液的鼻漏,眼有脓性分泌物;粪便软呈黑绿色或煤焦油样;机体逐渐衰竭,消瘦,最后卧地不起,抽搐死亡;病程为2~3d,该型约占患鼠的10%,慢性型(脓肿型),皮下脓肿,切开可见乳黄色干酪样物质,个别内有淡黄色黏稠液体;脓肿主要发生于颈部、四肢内侧和背部,开始小,后期逐渐增大,致使患鼠行动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出现浆液脓性结膜炎,并有关节炎,病程7~15d,此型约占患鼠的40%。
2 治疗
对患兽进行隔离治疗,用抗出血性败血病单价或多价血清5~30mL,皮下注射1次/d,连用2~3d;或青霉素15万~120万U,链霉素2~15mg,肌内注射2~3次/d,连续3~5d;或卡那霉素15~45mg,每日肌内注射2次,同时用复方新诺明0.2~0.8g,混于饲料中,2次/d,连用5~7d。发生本病后,立即停喂可疑肉类饲料,妥善处理患兽的粪便和尸体,进行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