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猪疾病防治策略初探
2021-10-13李进平
李进平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700)
生猪养殖是目前养殖农户选择率比较高的一种经济收入渠道。但我们也应当明确地认识到,传染性疾病是影响生猪养殖领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确保生猪的健康,凸显生猪养殖的效益,必须注重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或诊治工作。所以,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需关注经验积累,结合突发疾病规律以及传染性疾病防护或诊治的详实情况,由此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降低生猪的死亡概率,推动生猪养殖领域的良好发展。
1 生猪养殖业中传染病的特点
1.1 传染病种类较多
在动物传染病中,与猪相关的传染病种类较多,例如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此外还包括一些新发现的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猪链球菌病等,这些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深知养殖的主要传染病类型。原有的旧传染病,新出现的疾病,都给养猪行业带来了极大危害。其中,在生猪养殖期间最难控制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便是细菌性疾病,一部分生猪养殖场为了有效降低此类突发疾病概率,减小养殖场的经济损伤,会采取为生猪注射药物,或者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方式,来防护或诊治细菌性的传染疾病。
例如,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蓝耳病、猪肺疫、猪瘟以及猪丹毒等,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研发出了有效治疗此类传染性疾病的药物。需要关注的是,伴随生猪养殖领域的迅速推进,传统的免疫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养殖规模,造成了养殖矛盾。不单单如此,农户会在生猪养殖的阶段应该充分了解动物保健的药物,否则将容易增大此类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复杂程度。
1.2 多病原感染现象
生猪疫情中,多层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隐性感染。由于疾病并不是由单一的病原所致,多种病源共同作用下很多疫病的症状并不典型,很可能让生猪产生隐性感染现象,再加上抗药性菌株的大量出现,给诊疗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只凭借临床经验和临床症状,无法做出准确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
例如很多疾病涉及到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现象。细菌与细菌或病毒间的多重感染相对普遍,在这些病原污染的养殖场之中,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现场确诊难度较大,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现场确诊难度较大,往往也会加大经济损失。
通过分析以往的生猪传染病,我们不难发现,在生猪大规模的养殖期间,可能会出现多病原的传染疾病,而且,在出现了病毒性的传染性疾病之后,医护人员也会发现含有1~2种的细菌性病原。基于实践结果显示,有些防治方法非但无法展现防护或诊治细菌性传染疾病的作用,反倒会让生猪相对更为容易突发疾病,关键是因为生猪体内积聚了大量药物,细菌逐步产生抗体。所以,当同种细菌性传染疾病再次突发疾病时,细菌的耐药性会大幅度提升,诊疗效果将有所影响,甚至会致使过度损伤。
2 仔猪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模式
2.1 仔猪突发疾病的特点
出生1~2周的仔猪,在众多不良诱因的影响下,将会面临相对较高的致死概率。其中,刚出生的仔猪突发致死的比例高达3/5,因为刚出生的仔猪的突发疾病概率相对较高,所以,加强对刚出生的仔猪传染性疾病的防护及诊治有着十分关键性的价值。
在刚出生的仔猪养殖时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红痢、黄白痢、水肿病以及副伤寒等。突发疾病的原因关键是失去母猪源头抗体的保护,母猪的健康情况不佳,饲养场地的卫生情况相对较差,疫苗的接种不合理,药物防护或诊治不到位,饲养的模式不科学等。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原因之外,未关注仔猪的饲养温度等情况,也容易造成其感冒或者是拉稀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能增加死亡概率。
2.2 防护或诊治模式
对养猪场的养殖效益来说,它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刚出生的仔猪的生长速度。尤其是断奶期间的仔猪的成活概率。所以,需要对刚出生的仔猪的饲养加大关注力度,防止刚出生的仔猪突发疾病,确保刚出生的仔猪能够在出生6h以内摄入充足的母乳,以此来获取母猪源头抗体,降低拉肚子或者是其他突发疾病概率。
在母猪产前以及产后的前一周,在母猪的饲料中添加100ppm支原净以及400ppm金霉素,能够有效减少母猪的乳房炎以及泌乳障碍等突发疾病,有利于降低刚出生的仔猪的拉肚子概率。
若刚出生的仔猪在后期突发呼吸道传染疾病,可以将150ppm的支原净以及100ppm的硫酸粘杆素菌添加到开口料中,连续让仔猪食用2周时间。同时养殖人员还需要为4~5日龄的仔猪灌服抗虫药,防止刚出生的仔猪突发疾病球虫病毒,由此感染引发拉肚子。
养殖场需加强对刚出生的仔猪免疫接种的关注,若新购进一批刚出生的仔猪,需全面了解这批刚出生的仔猪的疫情防控状况,若有必要,还需及时采取补防对策,针对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需要在一个月之前便接种疫苗。
3 育肥猪的传染性疾病防治模式
3.1 育肥猪的发病特点
育肥猪是生猪养殖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生猪的长势迅猛,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传染性疾病风险。虽然育肥猪的抗病能力要远远高于刚出生的仔猪,并且突发疾病之后,死亡概率相对较小。可当育肥猪感染了代谢病、传染疾病或者是寄生虫病等,都有可能会增加后期诊疗处理的成本,而且也会对生猪的育成概率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从而容易降低育肥猪的长势,影响饲料的转化概率。所以,即便是在育肥猪的养殖阶段,养殖农户也应当积极落实传染疾病的防护或诊治对策。
3.2 防治模式
将养猪场的饲养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结合养殖场内生猪具体发病状况,在突发疾病之前的一周,建议可在猪饲料中添加100ppm支原净,150ppm~200ppm强力霉素或400ppm金霉素,然后连续让生猪服用1周,能够有效防止生猪突发呼吸道疾病,减小生猪胸膜肺炎的发病概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护或诊治黄白痢、回肠炎以及结肠炎等传染性疾病。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防止猪饲料中的霉素、毒素,养殖农户也能够在饲料中添加3kg霉素、毒素的吸附剂,避免出现饲料中毒的问题等。
4 结语
生猪养殖农应加强对生猪传染性疾病防护或诊治的关注程度,刚出生的仔猪自身的免疫力不高,在突发疾病后极可能致死,需将其作为生猪传染性疾病防护或诊治的关键时期。相比育肥猪长势相对较快,传染性疾病轻则会降低育肥猪的生长速度,重则也会引发死亡。所以,养殖农户也需要关注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或诊治。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防治模式之外,养殖农户还应关注养猪场的清洁卫生,定期为养猪场消毒杀菌,最大限度地防止猪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养殖生猪能够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