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代方剂文献探讨赤白芍功用认识的衍化❋

2021-03-29张一鸣范欣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功用赤芍

张一鸣,范欣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南京 210023)

芍药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经》[1],其后南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记载,芍药有赤芍、白芍2种,“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2]。汉至隋唐的主要方书,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多是以芍药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记载芍药有2个品种,白芍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eaonialactifloraPall.的根,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3]158-159;赤芍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ea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根,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3]105。黄璐琦[4]等根据芍药的区域分布特性来区分赤芍和白芍,认为赤芍分布在20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白芍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地区。本文梳理宋及宋以前方书中记载的芍药方、赤芍方、白芍方,探讨赤芍、白芍的功用衍化及应用,以期为临床辨治用药提供参考。

1 古代方书中赤芍与白芍记载情况

本研究收集的古代方书文献主要有:《五十二病方》《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刘涓子鬼遗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医心方》《太平圣惠方》《博济方》《苏沈良方》《史载之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洪氏集验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杨氏家藏方》《传信适用方》《是斋百一选方》《妇人大全良方》《严氏济生方》《仁斋直指方》。27部方书文献中记载芍药方6406首,其中赤芍方2275首,白芍方956首。

《五十二病方》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方书,共记载3首芍药方。东汉末年,《伤寒论》载有33首芍药方,《伤寒论》现有多个版本流传,其中,北宋高保衡、林忆、孙奇等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的芍药甘草汤记载的是白芍药[5],但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手抄而成的日本康治本《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是以芍药记载[6],其余含有芍药的方也未分赤芍、白芍。与《伤寒论》同体异名的《金匮玉函经·方药炮制》,记载的芍药甘草汤也未分赤芍、白芍[7]。

现存《肘后备急方·治面疱发秃身臭心惛鄙丑方第五十二》中的荜豆香藻法记载了白芍药[8]。《肘后方》在流传过程中存在后人增补的情况[9],对比《肘后方》流传的明万历二年李栻刻本、明万历刘自化刊本及清乾隆五十九年修敬堂刻本,荜豆香藻法记载的都是白芍药,上述3个版本皆来源于金·杨用道附广本[9]。唐代《外台秘要·澡豆方八首》亦引用本方,方中记载为芍药,药味组成与李栻本《肘后方》中的记载相比,芍药后则多白术1味[10]894。较《肘后方》稍晚的《小品方》《刘涓子鬼遗方》,书中记载的芍药方均未分赤芍、白芍。

隋唐时期,《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和《医心方》中见有记载赤芍和白芍的方剂共计26首,芍药的部分功用逐渐在赤芍、白芍上分别体现。其中,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共记载21首芍药方,其中9首明确使用赤芍,如黄药末、白药末等。此时期,医家已逐步认识到赤芍活血化瘀、止痛的功用特点。

两宋时期的16部方书文献中共记载4931首芍药方,其中有3204首是明确分出赤芍、白芍的,此时期赤芍、白芍已作为2个独立的品种应用于临床。

2 宋及宋以前本草文献中芍药及赤白芍功用记载

《神农本草经·中经》将芍药列为中品,记载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1]。《名医别录·中品》言芍药“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11]。此时期,芍药的功用主要表现在活血、消癥、利水、益气、止痛、清热等方面,总体功用更偏重泻实。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整理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内容,并加上了陶弘景的补注:“芍药,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2]”他正记载了芍药的主要产地,提出芍药有赤芍、白芍2种,并记载了赤芍的功用为“小利”。

隋唐时期,医家对于赤芍、白芍的功用区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孙思邈提出“凡茯苓、芍药,补药须白者,泻药唯赤者”[12]19。《新修本草》沿承了《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神农本草经集注》对于芍药的论述。

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草部中品之上卷第七》记载芍药可以“明目”,治疗“目赤努肉”[13]。同时期的《蜀本草·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八》记载赤芍、白芍的功用“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14],这是现存本草医籍首次对赤芍、白芍各自功用的具体论述。

两宋时期,医家进一步认识到白芍、赤芍为2种不同功用的药物。如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论述赤芍、白芍功用的区别:“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15]”

可见芍药的功用和应用范围在不断的丰富,芍药的主要功用衍化为偏于泻和偏于补的赤芍、白芍两类。

3 宋及宋以前方剂中赤白芍配伍功用分析

芍药在方剂中体现的功用特点也逐渐在赤芍、白芍中分别体现,如芍药活血化瘀、止痛、除痹等偏于泻实的功用由赤芍在组方配伍中体现,芍药补虚、缓急等偏于补益的功用特点由白芍在组方配伍中体现。

3.1 赤芍在宋及宋以前方剂中配伍功用

3.1.1 赤芍在隋唐方剂中配伍功用 (1)活血化瘀:赤芍与桃仁、牛膝、水蛭等配伍以活血化瘀。如《备急千金要方·求子第一》中的朴硝荡胞汤,由朴硝、牡丹、当归、大黄、桃仁、细辛、厚朴、桔梗、人参、赤芍药、茯苓、桂心、甘草、牛膝、橘皮、虻虫、水蛭、附子组成,主治“妇人立身已来全不产,及断绪久不产三十年者”[12]29。本证系瘀浊阻滞胞宫所致,即孙思邈所言:“妇人子宫内有此恶物令然”,故方中赤芍与桃仁、牛膝、水蛭等相配以活血化瘀、逐瘀通经[16];(2)止痛:赤芍与桔梗、柴胡等配伍以止痛。如《备急千金要方·心腹痛第六》载:“治寒气卒客于五脏六腑中,则发心痛方”[12]389,方中赤芍与桔梗、杏仁配伍,赤芍用量达六两。本方亦见于《外台秘要方·中恶心痛方五首》,载“疗卒暴心痛或中恶气毒痛,不可忍方”[10]203,虽病因不同,一为中“寒气”,一为中“恶气毒”,但都以疼痛为主症;(3)消癥:赤芍与木香、大黄、牵牛子等配伍以消癥。如《医心方·治癥瘕方第六》引《广利方》,方由紫葛粉、赤芍药、桔梗、紫菀头、青木香、水路诃黎勒皮、郁李仁、蜀大黄、牵牛子组成,主治“癥瘕腹胀满坚硬如石,肚皮上青脉浮起”,癥瘕多因气血阻滞、瘀血内结所致,故方中赤芍与木香、大黄、牵牛子等相配以活血理气,逐瘀消癥[17]221。

3.1.2 赤芍在宋代方剂中配伍功用 (1)祛风除痹:赤芍与羌活、防风、独活、黄芪等配伍以祛风除痹。如《是斋百一选方·第四门》中的蠲痹汤,由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药、防风、甘草组成[18]。《仁斋直指方·附痹证方论》记载其主治病证:“手足冷痹,腰腿沉重及身体烦疼,背项拘急”[19]151,方中赤芍药与羌活、防风、姜黄、当归等相配祛风除痹,活血止痛;(2)利尿通淋:赤芍与槟榔、赤茯苓、栀子等配伍以利尿通淋。如《鸡峰普济方·淋》中抵圣散用赤芍和槟榔,主治“五淋”[20]246。又如《仁斋直指方·诸淋证治》五淋散,由赤茯苓、赤芍药、山栀仁、生甘草、当归、黄芩组成,治疗“诸淋”,方中赤芍药与赤茯苓、山栀仁等相配以清热利尿通淋[19]429;(3)清热凉血:赤芍与生地黄、犀角等配伍以清热凉血。如《鸡峰普济方·血》中小伏龙肝散,由伏龙肝、赤芍药、当归、黄芪、犀角屑、刺蓟、生地黄组成,主治“五脏经热,鼻衄,心胸烦闷”,热盛则迫血妄行,方中配伍赤芍药与生地黄、犀角屑、刺蓟等相配以清热凉血止血[20]88;(4)明目:赤芍与黄连、当归等配伍以明目。如《仁斋直指方·眼目证治》中的汤泡散,由当归、赤芍药、黄连组成,主治“肝虚,风热攻眼,赤肿羞明,渐形翳膜”,方中配伍赤芍药清热明目[19]504。

3.2 白芍在宋及宋以前方剂中配伍功用

3.2.1 白芍在隋唐方剂中配伍功用 (1)滋阴养血:白芍与干地黄相配以滋阴养血。如《备急千金要方·虚烦第二》中的芍药汤,由白芍药、干地黄、牡蛎、桂心组成,主治“产后虚热头痛”,产后耗伤阴血,阳无所制,易生虚热,故方中配伍白芍药与干地黄以滋阴养血[12]66;(2)安胎:白芍与生姜、续断、白术等相配以安胎。如《备急千金要方·养胎第三》中的调中汤,由白芍药、续断、芎、甘草、白术、柴胡、当归、乌梅、生姜、厚朴、枳实、生李根白皮组成,主治“曾伤四月胎者”,方中白芍用量达四两,用量最大[12]38-39,与生姜、续断、白术等相配共奏安胎之效。

3.2.2 白芍在宋代方剂中配伍功用 (1)缓急止痛:白芍与胶饴、高良姜等相配以缓急止痛。如《苏沈良方·卷第四》中的小建中汤,由桂、生姜、甘草、大枣、白芍、胶饴组成,主治“腹中切痛”,小建中汤最早出自《伤寒论》,但是书中记载的是芍药,此处的小建中汤则将白芍与胶饴相配以缓急止痛[21]。又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心痛总结》中的鸡舌香散,由丁香、甘草、高良姜、白芍药组成,主治“心腹卒痛”,方中丁香、高良姜温里散寒止痛,更佐以白芍缓急止痛[22]126-127;(2)养阴舒筋:白芍与天花粉、独活等相配以养阴舒筋。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风治法》中的独活丹,由白芍药、瓜蒌根、独活、桂心、甘草组成,主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曳方”,方中白芍、瓜蒌根养阴增液舒筋,独活、桂心除痹止痛,共奏养阴舒筋、除痹止痛之功[22]23。

4 结语

《神农本草经》首载芍药的功用,经过汉至两宋医家的临床实践,对芍药功用特点认识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赤芍、白芍的功用出现了分化。唐代开始,医家在组方用药中开始将赤芍、白芍分别单独应用,赤芍在组方配伍中主要表现出活血化瘀、止痛的功用特点,白芍在组方配伍中主要表现出滋阴补血、安胎的功用特点。至两宋时期,赤芍、白芍应用范围扩展,赤芍在组方配伍中还具有祛风除痹、利尿通淋、清热凉血、明目的功用特点,白芍则有缓急止痛、养阴舒筋的功用特点,其后赤芍、白芍功用特点的认识基本稳定。从古代方剂文献可以看出,各时期方剂中芍药、赤芍、白芍记载和应用情况,对于研究赤芍、白芍功用认识的衍化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功用赤芍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新疆赤芍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风药之功用辨析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