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音乐体验,深化参与作品

2021-03-28胡胜锋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联觉律动乐器

胡胜锋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基于学生体验的教学策略,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和基础能力出发,通过调动他们的肢体动作、情绪情感、学习热情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体态律动,体验节奏变化

学者达尔克罗兹认为情感的自然反应才是音乐的本质,体态律动是教学的核心,其精髓在于让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从而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然感受,让身体各个部分都在和大脑的有机配合中感悟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拍手、弯腰、摇摆等方式展开律动,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节奏、旋律和节拍,进而更好地感悟作品。

在学生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并伴随乐曲的节奏展开律动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动作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把握住每一个节奏的停顿点做出相应的动作。此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说:“我们演唱时加入了比心、拍手、点赞等动作,这些动作都表现了我们对祖国的爱。同时我觉得这首作品本身也展现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歌曲舒缓流畅,让我感受到了真情。”结合身体律动的方式,学生和作品融合在一起,也能更好地把握欢快的节奏。

二、视听联觉,体验作品内涵

视听联觉指的是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双重艺术促使接受者和接收事物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而促使其进一步把握要点,整体把握新学事物。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作品内涵的时候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同時展现视频和音乐,这样就能唤醒视听联觉,进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授《迎来春色换人间》时,我播放了相关的表演视频,同时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和影视剧《林海雪原》的片段也融入了多媒体课件中。学生看到了杨子荣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他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更好地领悟了这首作品的壮怀激烈之情。此时我引导学生说说聆听该作品的感受,学生表示:“这首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杨子荣的大智大勇,体会到了他对新中国成立的热切心情。”

三、联动乐器,体验特定情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展示相关的乐器,引导学生聆听并尝试演奏该乐器,说说该乐器的音质特点,并思考其能呈现出怎样的特定意境。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学生就能体验特定的情境,提升音乐意识,对作品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学习《渔舟唱晚》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古筝,聆听古筝的演奏片段后,学生对其音质有了一定了解:“我觉得这种乐器的音质高洁、委婉动听,有着丰富的感染力,让人觉得细致微妙,具有神韵,能更好地展现情感,有如泣如诉的感觉。”接着结合古文《滕王阁序》的意境,感悟聆听《渔舟唱晚》。学生发言:“我仿佛看到了夕阳映照湖面,渔人收获归来的场景。我觉得古筝能很好地展现出美景。”情景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使其身心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乐器,学生就能从被动聆听进入主动探究的状态,合作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四、对比曲目,体验艺术风格

对比聆听也是一种增进学生音乐体验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主题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看看它们在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小河淌水》和《迪克西岛》都是以山水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我引导学生将它们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分析。学生很快进入了作品的情境中,发现它们在节奏旋律等方面有不同:“《小河淌水》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给人一种歌声由远及近,又逐渐远去的感觉,让人觉得十分舒缓优美。而《迪克西岛》是美国民歌,加入了口哨和中短笛的音色,让人觉得更轻松活泼,具有欧美风情。它们的风格虽然不同,却都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歌颂。”我又指导学生尝试演唱《小河淌水》,在演唱中进一步深入感受作品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体验和对比,避免直接灌输相关知识,学生只有自主思考,才能获得更多体验。

展开音乐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定学习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在体验中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进而获得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能力,自主建构并感悟作品的意义,为下一步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联觉律动乐器
学乐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乐器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联觉的大脑网络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