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问”与“读”

2021-03-28林三钰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醉翁亭秦师醉翁亭记

林三钰

乡镇中学文言文教学开展存在极大困难,自有其先天的劣势,也有后天的“营养不良”,除了学生基础极为薄弱的原因外,还有学生主观意识上怕学文言文等诸多因素,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难以进行。“问题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用于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显得力有不逮,常表现为:为了问而问,或者没有得到回应,只能自问自答。文言文课堂中应该将问与读结合,植根于读,从文本出发,又回归文本,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问导读

读懂课文,是學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通过问,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把握文章脉络,掌握大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阅读难度,帮助学生理解。

1. 从课题出发引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语句,并用自己的理解回答,让学生粗略了解课文。例如,讲授《醉翁亭记》这一文章时,从课题引出问题:醉翁亭在什么地方?谁建这个亭子?谁为醉翁亭命名?为什么命名为醉翁亭?真的是因为喝酒而醉吗?

2. 根据文章脉络设疑引导学生粗略了解课文。讲授《送东阳马生序》时,引导学生阅读全文,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时在文中标记出来:想读书,无书怎么办?抄书时遇到什么困难?没有名师指导怎么办?老师生气时怎么办?求学时的衣食住行情况怎么样?

3. 引导学生细读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地将文本细化、简单化。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让每位学生都能读懂课文。

如《醉翁亭记》,这里的景色怎样:

早:__________________

晚:__________________

春: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举办的宴会有哪些内容:

参加宴会的人:________________

吃的:__________________

喝的:__________________

玩的:__________________

4. 采用填写资料形式,如:《烛之武退秦师》里的烛之武是什么人?让学生根据课文填好人物资料:国籍、年龄、官职、任务、特长等。

二、以问激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抛下一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拥有好奇好胜之心,当学生把“让我读”,变成“我要读”时,激发出的活力和能量远超我们的想象。教师要做的便是把火柴放在燃点,火焰自然会生起。

1. 在容易的地方、学生能力范围内设疑。如引导学生学习《桃花源记》,问:这里的人想出去吗?你从哪里知道?学生通过想一想,找一找,便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找不到答案的学生,在听同学反馈时,也能举一反三。

2. 设置悬念。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设下疑点:国君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不去求大将、重臣,反而去求一个不会打仗的老人,是不是有点缘木求鱼呢?烛之武带了多少兵马去退秦师?连国君都束手无策,一个老人单枪匹马,手无寸铁,又如何能退秦师的千军万马?

3.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设疑。如《杞人忧天》一文,我不觉得主人公的担忧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因为房子倒塌了,人会死,何况天塌呢?他不是很有安全意识吗?为什么此人被嘲笑了几千年呢?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找到答案,并引发这样或那样的思考,如:文中的杞人有了这个担忧,应该怎么做才更符合实际呢?

4.在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设疑。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问:邹忌与徐公,究竟是谁更美?从文中找出依据。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抢着回答。

三、以问研读

通过问,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斟酌字词句,体会经典文学用语的精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培养深思熟虑的良好思维习惯。例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换成“浮光若金”如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而自视”,在自家照镜子,为什么要用“窥”?《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缒而出”,选择的时间是“夜晚”,选择的方式是“缒”,为什么?《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闲”字的内涵?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比对、表演、描绘,不仅理解了课文思想内容,也感受到文字的美,在交流中完成了合作探究。

四、以问拓读

结合写作背景、个人生活体验、社会现实、语言运用,让学生进入情境,勾连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到古人的处境,设身处地感受文本,鼓励学生大胆作出个性解读,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1.与写作背景结合。不结合写作背景,无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风骨。如:《桃花源记》描绘的这个地方,为什么人人都想去寻找?如果现在你听说有这个地方,你想去寻找它吗?

2.与个人体验、生活经历、社会现实相结合。《醉翁亭记》一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说明什么。在生活中,你和长辈一起吃饭时,有没有这么轻松自由?《两小儿辩日》一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若你是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询问时,在你不懂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回答?你对孔子这样回答是否满意?《送东阳马生序》里有“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等句。宋濂在衣着上与同学相比,显得十分寒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当自己因为贫穷与班里同学差距大,例如穿的衣服、鞋子,用的手机,远远比不上同班同学,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宋濂为什么能做到乐在其中?

3. 与语言运用结合。在课堂中开展辩论、口语交际、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练,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如《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请学生发挥想象用一段文字把这幅画面描写出来。《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里?请学生为景区画出示意图,以小导游的身份根据图告诉游人去醉翁亭该怎么走。皇上看了李密的《陈情表》,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假设你是其中一员大臣,该给皇上什么建议?请说明理由。让意见相左的双方展开辩论。

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将问与读有机结合,以问导读,以问激读,以问研读,以问拓读,重回文本,阅读经典,尊重原创,打破时空界限,激起心灵共鸣,享受思想灵魂的升华,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将课堂有趣化、生动化、探究化,汲取古人精华,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朝气,代代传承。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镇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新思路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43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醉翁亭秦师醉翁亭记
醉翁亭历代重修记比较研究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从洛阳花到醉翁亭,他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两个精神故乡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游紭琊山醉翁亭有感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滁州醉翁亭园林历史变迁及其特征探析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