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波教授自拟舒喉方加玄冬茶治疗肺气阴虚型慢喉痹临证经验
2021-03-28牛兴宇吴洪波
牛兴宇 吴洪波
云南中医院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慢喉痹,现代医学又称”慢性咽炎”,古人常言“十人九咽”,指出此病的发病率很高[1]。据相关调查[2]显示,该病发病率正逐年年轻化。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异物感、疼痛感、干燥感、痒感、胀紧感、萎缩感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且易因某些刺激性因素诱发反复,故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药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吴洪波教授认为慢喉痹中慢字有病程长之义,病久易耗气伤津,损伤肺之气阴,故多将慢喉痹辨证为肺气阴虚型,根据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自拟舒喉方联合玄冬茶。主要从补益肺气、滋养肺阴这两方面入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较佳,该方药可供借鉴,现作浅介如下。
1 病因病机
古代医学典籍中暂未查出具体关于慢喉痹病名的记载,《五十二病方》是最早出现介绍喉痹病名之典籍[3]。《素问·阴阳别论》中对喉痹之叙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认为喉痹的发生与阴和阳相关[4]。后来又被王冰注释为:“一阴为心主之脉, 一阳为三焦之脉也。三焦, 心主脉并络喉, 气热内结, 故为喉痹。”喉痹的发生与气与热有关。
现代有不少学者提出“阴虚喉痹”“阴虚喉痛”“阴症喉痹”的辨证分型,治法上多从滋阴降火方面进行论治[5]。后亦有很多医者对于慢喉痹的治疗从气阴两虚方向考虑,治则治法上从益气滋阴利咽入手,其实喉痹的发病之病机复杂多变, 治疗上仍需多种内服外治法相联合[6]。
《素问·五脏生成论》曰:“诸气者, 皆属于肺”, 肺主气司呼吸, 喉为肺之门户,故肺与喉共司气体的吐故纳新,由此看出肺与气与喉息息相关。肺之卫气虚弱时则易使咽喉遭遇外邪而中病。1960年出版的《中医喉科学讲义》归纳出“虚火喉痹”一词,提出喉痹发病机理是阴虚火旺,虚火上浮于喉而成,而这其中的阴虚火旺首要指的是肺阴虚。近现代医者[7]也普遍认为肺阴亏虚、虚火灼喉为喉痹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综上,可看出古今不少学者认为喉痹发病之主要机理为肺之气阴两虚。
除上述关于导致慢喉痹发病的病因病机方面外,吴洪波教授还认为:慢喉痹中慢字的含义为本病发作的病程长,迁延难愈且易于反复。久病则脏虚,肺卫必定首当其冲,损伤肺之正气,正虚不运,邪气留恋、肺气虚损、久病亦致气不化津、津聚痰生、痰气交结于喉;久病更耗损肺阴、阴亏内生燥火, 燥火多上犯于咽喉。最终此病反复发作,恶性循环。故肺气阴虚既是病机又是疾病转归,是此病治疗上的关键。
2 临证经验
结合上述慢喉痹发病的病因病机,吴洪波教授认识到此病多属本虚标实,治应当标本兼施。吴洪波教授根据上述思考,结合古今以来众多学者对于慢喉痹的治疗经验,将玉屏风散、潜阳封髓丹、半夏厚朴汤总结组方化裁自拟成“舒喉方”,用于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潜阳降火、行气化痰。除此之外,吴洪波教授还联合了另一个组方—玄麦甘桔汤,在它原方基础上加枸杞、大枣两味中药,共六味中药,每味中药各取8 g,将它的煎服法改为:开水冲泡后代茶水日常饮服,因其特有的饮服之法,故将其重新命名为“玄冬茶”。
肺主气属卫,卫气分布于人体体表的功能是肺气功能的延展。《灵枢·本脏》记载:“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肺卫之气不足,外邪入侵,咽喉首当其冲而发病。吴洪波教授用玉屏风散中的黄芪30 g固表益肺卫,防风15 g祛风散寒。
明代张介宾提出“又有火虚于下,而格阳于上,此无根之火,即肾中之真寒证也”。指出慢喉痹的病因病机多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潜阳封髓丹是郑钦安 《医理真传》 中潜阳丹与《御药院方》 中封髓丹的合方,全方由砂仁、附子、龟板、黄柏、甘草组成,用于潜纳浮阳,制约上冲之虚火[8]。吴洪波教授取其中黄柏15 g清热泻火,砂仁15 g纳气归肾,甘草10 g调和伏火。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慢性咽炎也属“梅核气”的一种。因肺气不足,失于宣降,气机不畅,气不行津,津聚为痰,痰气结于咽喉所致。吴洪波教授选用半夏厚朴汤中半夏、厚朴各15 g用于行气化痰散结,茯苓30 g淡渗利湿化痰,紫苏叶15 g理气散寒。
《张氏医通·瘖》中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 然须以暴病得之, 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 为津枯血槁。”指出肺燥、肺阴不足, 喉失所养, 发为声嘶。吴洪波教授用玄麦甘桔汤加枸杞、大枣日常代替茶水泡服治以润肺滋阴,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玄冬茶”。
综上,舒喉方全方组成用量为:黄芪30 g,防风15 g,黄柏15 g,砂仁15 g,半夏15 g,厚朴15 g,茯苓30 g,紫苏叶15 g,甘草10 g。配伍方义:炙黄芪,防风益气固表为君药。黄柏、砂仁清热纳火;半夏,厚朴降气化痰同为臣药。茯苓30 g淡渗利湿化痰,紫苏叶15 g理气散寒为佐药。甘草用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全方扶正驱邪,寒温并用,相畏相使,其功益彰,散中寓补,补内兼疏,攻补兼施, 标本兼顾,配伍严谨,切中病机。具体治则治法为:补益肺气、理气祛痰、滋养肺阴、潜降浮火。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加减用药:咳嗽严重者加地龙、僵蚕各15 g;口咽生疮者加黄连10 g、酒黄芩15 g,生龙骨、生牡蛎各20 g;咽部塞窒感严重者加川芎、佛手各15 g;咽痛咽干严重者加芦根30 g、石斛20 g、连翘15 g;咯痰量多者加橘红20 g、浙贝母15 g、陈皮15 g;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20 g;便秘者加火麻仁、牛蒡子各15 g;失眠者加酸枣仁15 g。用法为每剂药供服3次,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各1次。联合开水冲泡玄冬茶日常饮用,进一步针对病机增强药效。此外,每日剩余的中药渣用以浸泡双足20分钟左右。内服外用结合,使药效充分发挥,药用价值更大化。此方配合其特有的内服外用法,1周以内,药效明显,得到了颇多可喜反馈。
3 医案举隅
患者王某,女,48岁,教师,2020年3月17日至吴洪波教授门诊就诊,现症见:患者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咽部干燥、灼热、发痒,时伴微痛、咽分泌物较多等且因季节气候变化反复诱发此病2年,饮食一般,二便可。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数。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查体:咽部稍红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率:89次/分,心腹阴性,双下肢不肿,既往无特殊。吴洪波教授根据其症状诊断为:慢喉痹(肺气阴虚型)。治以补肺气养肺阴、潜阳降火、行气祛痰。组方:炙黄芪30 g,防风15 g,黄连3 g,黄柏15 g,半夏15 g,厚朴15 g,茯苓30 g,浙贝母15 g,化橘红20 g,川芎15 g,佛手15 g,甘草6 g,紫苏叶15 g,芦根20 g、石斛20 g。共用4剂,嘱患者1剂药可供服用3次,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各1次。用剩余药渣每日泡脚20分钟,期间配合开水冲服玄冬茶饮用。
2020年3月24日二诊,患者咽部异物感、咽部干燥、灼热、发痒,时有微痛、咽分泌物较多等咽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因近期讲课过多导致咽痛加重。查体:咽部充血红肿,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吴洪波教授续予上方加连翘30 g。其余方药用法同前,续服4剂。
2020年3月31日三诊,咽部诸症已基本好转,续开二诊时方药巩固1周。
半年后随访患者,咽部症状未有反复。大凡诊断为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的病人,吴洪波教授皆用自拟舒喉方加玄冬茶化裁,并仔细嘱患者遵从此方特有内服外用法,大多患者病情有好转,疗效显著。
按:患者上述诸症之责在于肺。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肺气亏虚,肺卫不足,正虚则易致外邪入侵,故见季节气候变化后则反复诱发此病。久病肺气亏耗,肺失宣降,气机失调,气不行津,津渐成痰,气痰阻于喉则见咽部异物感、有痰;久病亦耗伤肺阴,肺阴津不足,虚火上浮,则发为咽部干热痒痛;故初诊时吴洪波教授方以舒喉方加浙贝母、化橘红化痰;川芎、佛手理气开郁;芦根石斛生津利咽。再联合玄冬茶并配合内服外用法。二诊时除咽痛外诸症明显好转,此时补肺气滋肺阴已初现成效,肺气补则痰气化,肺阴滋则虚火潜。但因患者过劳伤喉,喉虚则热毒之邪韵喉,发为喉部热痛加重,吴洪波教授续上方加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故病症皆除。三诊时吴洪波教授续前方进一步祛外邪固肺气,补肺阴,阻断此病的发病关键。肺气阴补则正气足,正胜则邪不可干,故至今不曾发病。
4 结语
综上,肺气阴虚型慢喉痹之病机为:久病肺气不足、气阻津聚、生痰结喉或肺阴虚损、虚火上犯。本病主症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痒、痛,其诱发因素复杂且迁延反复发作,难以根除。吴洪波教授从补益肺气、滋养肺阴、潜阳降火、理气祛痰等方面下手论治,自拟舒喉方加玄冬茶加上其特有内服外用法治疗肺气阴虚型慢喉痹,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参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