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绵羊主要疫病的防控方法
2021-03-28常晶晶
常晶晶
(新疆塔城额敏县畜牧兽医站 834600)
我国养羊业具有古老的历史,羊的品种与数量居世界首位,肉绵羊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羊肉营养价值高,羊毛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奶、皮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不断提高养殖技术,解决肉绵羊在饲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问题,避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1 疫病的分类
肉绵羊的疾病可被分成生物性与非生物性两种。生物性原因造成的肉羊疾病分成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两种。传染病通常为细菌和病毒所引起,这种疾病一般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羊体内染上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动物发病,散发出大量致病因子或者毒素,通过动物粪便进行传播,导致疾病在羊群内部快速传播,造成羊群大范围死亡。寄生虫病是由于原虫、蠕虫等在羊体内吸收营养所引起的慢性消耗病,会对羊只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发病具有季节性规律,严重也会致死[1]。非生物性原因一般是人为原因造成,饲养管理缺乏正确方法,这种疾病多呈现为散发性。
2 防治措施
2.1 螨病
羊螨病由疥螨、痒螨所引发,出现皮炎、瘙痒等病症,降低羊毛质量、生长性能与免疫力。可相互传染,秋季与冬季为高发期,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当前,主要通过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可在皮下注射1%的阿维菌素与喷涂中药相结合,羊螨病能够被有效治疗,但仍要重视合理预防,进行高效预防能够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益。因为羊螨病拥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当观察到有羊只患病,要马上进行隔离,对刚进入的羊群要提前实行隔离,当认定羊只没有携带病菌与寄生虫后再实行混群。
2.2 羊痘
羊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传染病,感染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都会引起羊痘或结节皮肤病。羊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也会导致交叉感染,发病率在75%~100%之间,死亡率在10%~58%之间,会对肉绵羊造成很大伤害。科学家通过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病羊体内的羊痘病原体,但是血清学诊断不够全面,借助高分辨溶解PCR技术鉴别羊痘病毒。当前,我国普遍使用AV41疫苗株,将山羊痘病毒分离出弱毒疫苗。此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羊痘,但这种疫苗仍具有散毒与毒力反复等风险。由于分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羊痘病毒被用作活载体重构羊痘病毒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效。因为羊痘在欧洲基本绝迹,目前羊痘也只在一些不发达国家流行,当前对于羊痘的研究不多,羊痘病毒的防范机制并不完善。
2.3 口炎
羊只出现口炎通常是非生物性因素所导致,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足,长时间阻碍羊只身体的健康生长,导致免疫力下降。缺少维生素会造成口腔黏膜代谢速度减慢,使受损后不好进行恢复,出现溃疡症状。在羊出现较轻口炎症状时,因为症状较轻可使用药品进行多次清洗,维持口腔洁净,一般使用高锰酸钾与硼酸水等,还可每天在发炎位置涂抹2次碘甘油。在羊只口腔溃疡较为严重时,通过涂抹磺胺软膏即可消毒。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等情况,要向羊只肌肉注射青霉素。与此同时,可进行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时,要在羊只口内加入青黛。若羊只不但感染口炎还具有肺炎的病症,将木通、连翘和黄岑组成的混合物饲喂羊只。肉绵羊的日常饲料中要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避免其感染营养代谢类疾病,要准确掌握用量,避免微量元素中毒。
2.4 肠胃炎
肠胃炎是由于胃肠道细胞出现破损,胃肠黏膜和深层组织出现坏死所引起。常见病症有体温升高、脱水、消化不良等,甚至会导致中毒情况。孕期感染肠胃炎会使母乳分泌紊乱,其致病因素较多,通常由饲喂不当、应激或其他疾病诱发。若有轻度胃炎可服用醋精,严重时可服用0.5%的痢菌净水[2]。
2.5 白肌病
白肌病属于一种典型的代谢病,其不具有遗传性与传染性。几周至大概2个月的幼羊易于染病,染病后症状并不明显,但会导致死亡。一些患病羊会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会出现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等情况。染病羔羊粪便会出现粥样,颜色呈现灰白色与黄色,其中会夹杂泡沫与血迹。长时间患病会导致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症状。白肌病的致病因素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E与硒元素,造成体内生理性脂肪氧化过渡,破坏细胞内的自由基,致使细胞活性下降,通常注射2mL 0.1%亚硒酸钠维复合注射液,若仍不见好转,可补充注射VB。
3 结语
对肉绵羊疫病的防治重点在预防,强化日常管理,确保畜舍卫生条件达标,保持良好通风,饲料营养结构科学,适当结合药物防治,制定科学防治流程,降低经济损失,要实时观察生长状况,坚持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的准则,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