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服务”模式将肉牛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产业

2021-03-28王玉斌吴曰程孟庆翔周振明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饲草肉牛关键技术

文│王玉斌 吴曰程 孟庆翔 周振明

农牧交错带地区兼具农区牧区特点,拥有充足的饲草资源和适宜的粮食资源,非常利于开展牛羊繁育。Y合作社地处冀北农牧交错带,是一家集玉米种植、母畜繁育于一体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现阶段母牛存栏500头、种植基地300亩,入社成员172户。该合作社在参与农业农村部2019年启动实施的“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中,逐渐探索出政府引导、合作社服务、养殖户参与的“合作服务”经营模式。该模式深度发掘农牧交错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将饲草种植与牛羊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产业间、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农牧交错区畜牧产业和饲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合作服务”模式探索肉牛产业发展新做法

1.提供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为解决散养户繁育、饲养和防疫等生产难题,在“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组的专业引导下,由合作社牵头,联合科研院校、推广单位、防疫机构和养殖能手,打造出一支技术精、效率高、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队伍,全力服务于肉牛养殖链条。一是组织养殖技术培训。开展“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肉牛养殖培训班和关键技术试验示范,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为养殖户讲解基础理论、实操关键技术,带动养殖户衔接标准化、现代化养殖体系。二是提供秸秆加工服务。由合作社购置先进加工机械、培养从业人员,按照四六分成原则向周边养殖户提供专业化饲草加工服务,组织专业机械和人员统一粉碎、打包成块,养殖户饲草费用节省40%左右。三是提供防疫治疗巡回服务。由合作社、项目组专家、本地兽医人员,建设巡回医疗服务团队,为养殖户提供动物保健服务,搭建兽药使用平台,通过常用药品统一从厂家采购大幅降低养殖户兽药开支。四是提供人工授精服务。通过项目合作厂商引进良种冻精,向有意愿的养殖户实施统一进精液和统一配种,改良区域内现有肉牛品种,加速更新换代过程,使养殖户冻精及授精成本降低25%左右。五是提供产房改造服务。依据肉牛繁育习性和喂养管理经验对周边养殖户产房进行改造,推广标准化母畜管理技术,确保养殖户犊牛成活率提高至85%。通过以上技术服务措施,使养殖户每头肉牛增加效益800元以上。

2.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以绿色高效为抓手,以生态可持续为原则,由项目组、合作社同河北省隆化县步古沟镇政府开展秸秆回收合作项目,实施秸秆饲喂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种植户、养殖户构建循环产业体系,推进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有机融合,实现了全镇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一是搭建种养循环闭合。合作社青贮玉米种植基地和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采用项目组“种养结合”关键技术,开展试验示范。通过机械化种植、管理、回收、加工,实现玉米全株的饲料化利用,以集中堆肥、发酵等无害化操作,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逐步形成高效可持续的种养循环。二是开展秸秆回收业务。由合作社面向玉米种植户及贫困户回收秸秆、玉米用作养殖饲料,将分散种植户纳入种养产业链,既解决小农户秸秆处理难和政府监管难等问题,也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发展饲料供应服务。针对养殖户饲料供应不足、配方不佳等问题,由合作社牵头组织专业机械和人员提供玉米和秸秆统一粉碎打包服务,解决养殖户秸秆回收成本高的问题;持续性推广项目组研发的高效饲喂配方,优化投入产出比,提高肉牛体况和养殖效率。

3.建立养殖档案打造追溯体系。针对交易市场混乱现象,项目组、合作社联合畜牧主管部门拟为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及时掌握配种、犊牛出生、公母牛存出栏等情况,进一步组建繁育户和育肥户对接平台,减少肉牛运输应激死亡,努力做到犊牛镇内消化、剩余集中售卖,为区域内饲草分配、统一引种和统一销售提供可靠数据资料,为实现产业可追溯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4.探索脱贫攻坚有效措施。根据合作社所在村镇实际情况,按照“先种植后养殖”的思路,从组织青贮玉米种植、开展肉牛托管入手,探索出低收入农户参与、合作社服务、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的代养服务,引领贫困户脱贫增收。具体措施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签订养殖协议,由合作社利用扶贫资金和集体入股资金为每户购买两头带犊母牛,按照统一养殖、统一防疫、统一出栏的原则,并采取项目组试验示范的关键技术,提高母牛养殖效率。周期内出生的小牛犊售卖后扣除相关费用和入股分红后归贫困户所有;入股分红用于村集体日常开支,管理费用于合作社能力建设。该模式利用了基地资源,推广了肉牛养殖关键技术,壮大了大集体经济,带动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确保脱贫不返贫。2020年年底,本模式带动5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二、“合作服务”模式打造肉牛产业发展新亮点

1.推动近牧区发展牛羊繁育产业。母畜养殖对于饲草需求量高(相对精料),在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繁育能充分利用饲草资源优势、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拓宽养殖利润空间。“合作服务”模式以合作社为引领,开展优良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示范、饲喂配方研发、常见疾病防控及养殖废弃物处理等肉牛繁育业务,引导周边小规模农牧户采取母牛标准化养殖与繁育技术,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扩大基础母牛养殖规模,实现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2.推动近农区实施粮改饲。该模式牢抓“粮改饲”“退耕还草”等战略性政策契机,通过流转、订单等方式,实现耕地(草地)的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一是市场化收购饲草,由合作社向周边种植户提供收购服务,推动区域内饲草产业快速发展。二是订单收购饲草,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构建养殖合作社与种植户的双赢局面。三是流转农户土地,雇佣专业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发展饲草种植,保障养殖场饲草供应。

3.实现农区、牧区资源的有机衔接。该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在农牧交错区开展农区、牧区对接试验示范,带动种植户、养殖户构建起“种草养畜”的现代化循环种养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近农区、近牧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饲草种植、加工和仓储,满足区域内牛羊养殖优质饲草料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展母畜繁育和粪肥无害化处理,为区域内畜牧业养殖和饲草种植提供基础保障,实现仔畜有效供应的同时满足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4.实现农牧户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本模式将农牧户纳入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中,通过开展养殖关键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农牧户技术采纳率与应用效率,实现粗放养殖向标准养殖的过渡。同时,通过合作社的生产性服务,降低农户养殖投入成本,提高出售价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效对接乡村振兴建设。

三、“合作服务”模式提供肉牛产业发展新经验

合作社的肉牛“合作服务”养殖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牧交错带肉牛养殖优势区提供了有益经验。

1.构建肉牛养殖服务体系。主管部门要健全畜禽社会化服务体系,把肉牛产业逐步建成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一是要发挥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编制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生产空间布局;联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制定普惠金融政策,强化养殖户风险承受能力;搭建兽药使用平台、饲草料供应平台和市场信息发布平台,降低养殖户生产成本。二是要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能力,鼓励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设备设施,围绕人工授精、疫病防治、饲草供应、仔畜售卖、成牛交易及机械租赁等关键环节组建生产性服务队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业务范围,构建起示范性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交易体系。三是要激发养殖户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养殖户采纳标准化生产性服务,通过服务规范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对接有效市场,鼓励发展舍饲养殖,提高科学养殖意识,逐步稳定养殖规模、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利润。

2.打造肉牛全产业链条。各产业主体要“强优势、补短板、促提升”,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做足、做好文章,推动肉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要补齐产业链。以母牛繁育为核心环节,建设饲草料加工厂、粪污处理厂、肉牛交易市场,提高饲草料应用效率、加工效率,推动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要强化产业链。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要依托生产服务体系带动养殖户改善肉牛品种、完善配套设施、革新养殖技术,逐步统一区域生产标准、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延长产业链。由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支持辖区内建设大型育肥场、标准屠宰场和肉制品加工厂,推动产业发展由繁育向育肥、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构建肉牛全产业链条。

3.打造现代化技术智库。肉牛养殖优势区要建设产学研融合示范平台,科学制定地方生产标准,推动肉牛品种品质的改善和疾病防治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示范关键技术。由政府部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牵头,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构建产业技术联盟,围绕肉牛养殖薄弱环节和痛点问题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集成和试验示范。二是推广先进成果。做大做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乡镇畜牧站、专业合作社等技术服务组织,向专业技术人员、民间技术人员、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服务,推动饲料配方、养殖管理、疾病防控等先进技术成果下沉基层。

猜你喜欢

饲草肉牛关键技术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肉牛口炎咋防治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