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佩芳运用穴位注射疗法临床经验※

2021-03-28李佩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3期
关键词:异丙嗪风池疗程

董 巍,李佩芳,曹 林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安庆246003)

李佩芳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2批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善于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各种疾病。据相关文献记载,穴位注射疗法发端于西医的注射疗法,后逐渐为传统中医学吸收,形成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经络学说取穴,所用药物扩大至所有可用于注射的各类中西药,应用范围也扩大到临床各科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1]。孔祥飞[2]利用人胎盘组织液结合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总有效率达100%。王宗江[3]使用维生素D12果糖酸钙等注射液注射下肢解痉穴治疗顽固性腓肠肌痉挛,总有效率达97.7%。赵凤英[4]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显效率为72.1%,总有效率为100%。临床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主要为穴位注射发挥了穴位和药物的双重特异性作用[5]。笔者有幸成为安徽省第2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3年,亲聆教诲,现将李佩芳教授应用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急性眩晕发作

1.1 治疗方法 ①注射药物:异丙嗪注射液。②选穴:风池。③方法:皮肤消毒后,取2 m L注射器抽取异丙嗪注射液0.5~1.0 m L,向鼻尖方向进针约1.5 cm,回抽无血,将药物缓慢推入,棉球按压针孔。隔日治疗1次,每次选取一侧穴位,两侧交替使用,2次为1个疗程。治疗1次后观察患者第2、3日的情况,若病情基本缓解,注射1次即可。若病情仅部分缓解,可以隔日(第3日)换对侧风池注射(临床很少需要多次治疗)。

1.2 病案举隅 患者,女,55岁,2019年4月17日初诊。有颈椎病病史,平素喜玩手机,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下降。在家卧床休息2 d后症状无缓解,遂由家人搀扶至门诊。刻诊见:面色萎黄,头晕不知所向,全身乏力,自汗,平素失眠,多梦心烦,舌暗紫、苔薄腻,脉细。查体:血压135/82 mm Hg(1 mm Hg≈0.133 k Pa),水平眼震(+),龙贝格征(+),霍夫曼征(-),掌颌反射(-)。颈椎张口位片及头颅CT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示:多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约3.8 mm×4.2 mm。西医诊断:后循环缺血。中医诊断:眩晕。初诊选择一侧风池注射异丙嗪注射液1 m L穴位注射。次日随访眩晕未复发。

按语: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主观症状,急性发作时患者有外物或自身旋转感,会出现恶心、眼球震颤、倾倒、站立不稳、指物偏向、呕吐等症状。《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等多种因素有关。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主张眩晕应从风火立论;《景岳全书》则提出了“无虚不作眩”的观点。究其基本病理变化,眩晕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虚瘀。西医多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血管痉挛、脑动脉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组织缺氧缺血、代谢功能障碍有关,常分为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其他因素眩晕3种类型。

风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眩晕的穴位之一,《通玄赋》云“头晕目眩觅风池”。该穴位于人体头部后侧乳突后方凹陷中,为风邪流注之处,是搜风之要穴,属足少阳胆经;又因风池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故针刺风池能疏调少阳、阳维之经气,调理头部气血。现代研究表明,针刺风池可调节肾上腺素水平与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性,对脑血管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发生改变[6]。

急性眩晕治疗的首要原则是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眩晕次数,缓解其痛苦。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除抗组胺作用外,该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通过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前庭、呕吐中枢及中脑髓质感受器,阻断前庭核区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性,抑制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损伤部位神经,从而减轻患者眩晕、呕吐症状[7]。异丙嗪穴位注射起效快,许多患者常在注射1次后即可治愈。临床使用时多配合舒张血管、改善循环的药物,如舒血宁、天麻素注射液、倍他司汀等,可在短期内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由于异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可减轻患者发病时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感;也因其有镇静作用,部分患者在注射后会出现困倦、嗜睡等症状,均属药物的治疗作用。故患者治疗前后应有家属陪同,治疗后宜卧床休息4~6 h。

2 面瘫后遗症

2.1 治疗方法 ①注射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2 m L+注射用腺苷钴胺0.5 mg,混合为腺苷钴胺注射液或单用加兰他敏注射液。②选穴:患侧太阳、翳风、风池、地仓、牵正。③方法:每次选2个穴位注射,每个部位注射约1 mL药液,交替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

2.2 病案举隅 患者,女,53岁,2019年5月6日初诊。周围性面瘫3个月,现遗留左侧眼睑闭合不全,畏光多泪,皱额蹙眉、漏齿、鼓腮等动作略有障碍。刻诊见:左侧额纹稍浅,左侧鼻唇沟较右侧浅,口角歪向右侧,面红,性急气粗,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以经筋刺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具体操作:皮肤消毒后,取2 m L注射器抽取注射用腺苷钴胺,左手撑紧施术部位皮肤,右手握注射器向下与皮肤约成35°角迅速进针,回抽未见回血后,推入药液,出针即刻采取消毒干棉球按压2~5 min以预防出血及血肿。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基本恢复正常形态。

按语:中医认为,面瘫多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进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眼斜。面瘫后遗症指因失治、误治而致面瘫未完全康复,且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者。治疗以益气养血、濡养经筋肌肉为主要治则。结合中医经络和西医解剖,选取患侧面神经出颅的茎乳孔处的翳风,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处的颊车、地仓、牵正、太阳为注射点。腺苷钴胺具有营养和保护中枢及周围性有髓神经纤维功能的作用[8],加兰他敏则能抑制胆碱酯酶,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加强面部肌纤维的收缩力,促进受损的面神经功能迅速恢复[9]。

李佩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得出:①将传统经筋刺法与西医局部解剖相结合,即采用功能性针刺诱导的治疗方法。②穴位注射疗法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如何选择注射用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若辨证为气滞血瘀,当选择活血化瘀的当归、川芎注射液;若辨为神经类,可给予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族注射液;顽固性面瘫者可选用促进肌肉运动的药物。诊治难治性面瘫时,1个疗程结束后嘱患者休息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临床发现休息后再行治疗效果更佳。笔者考虑原因如下:①颜面部针刺属于有创刺激,日久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畏惧针刺。②穴位刺激日久自身敏感性下降。③穴位注射后的组织损伤需要时间修复。

3 呃逆

3.1 治疗方法 ①注射药物:氯丙嗪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以上药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禁忌选择1种,也可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选择不同效力的药物。②选穴:内关、足三里、膈俞。③方法:每次选1~2个穴位注射,每穴1 m L,穴位交替使用。

3.2 病案举隅 患者,男,60岁,2019年9月15日初诊。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6 d,彻夜不得安卧,呃逆连声,气短而频,痛苦不堪。既往有胃溃疡病史、颈动脉斑块手术史,一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刻诊见:腹型肥胖,四肢纤细,面色微黄,乏力,饮食清淡,二便尚可,夜寐不安,舌红略干,脉数。西医诊断:膈肌痉挛。中医诊断:呃逆。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主要原则。首诊取穴: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人中。针刺得气后留针片刻,呃逆即止。次日随访未再发。第3日患者因呃逆复发再次就诊,予针刺攒竹(双)、人中,得气后留针20 min,呃逆停止,后患者电话告知回家后3 h再发。遂嘱至医院就诊,予一侧内关注射氯丙嗪注射液1 m L,次日随访,患者述一夜安枕。考虑患者恐惧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隔日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 m L注射一侧足三里。连续回访1周,呃逆未再发作。

按语:呃逆,古称“哕”,中医认为该病由气机出入不利、胃失和降所致。西医认为,呃逆相当于单纯性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反射性地使膈肌产生间歇性收缩运动所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可以疏通三焦之气,具有理气宽中、降逆止呕之效,主治心、胸、胃疾病。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合治内腑”,有和胃降逆之功效。穴位注射疗法将针刺、腧穴、药物作用有机结合,呈现出高效的特点,表现在同种药物、相同剂量,穴位注射比常规肌内注射表现出更快、更强的药物效应,其作用机制与经络理论密不可分。

穴位注射治疗呃逆在穴位和药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如同一穴位可以选用不同药物,同一药物也可以选择不同穴位,用药剂量也因人而异。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治疗禁忌,注射异丙嗪、氯丙嗪时应采取仰卧位,防止体位低血压,注射后应静卧1~2 h,治疗前后需家属陪同。

4 哮喘

4.1 治疗方法 ①注射药物:核酪注射液。②选穴:足三里、肺俞。③方法: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1次穴位注射,共3次。在一九、二九、三九各进行1次穴位注射,共3次。3年为1个疗程。每次选1个穴位注射,每穴2 m L,两组穴位交替应用。

4.2 病案举隅 患者,男,年近五旬,2019年7月14日初诊。哮喘多年,每于冬春季节易发病,平素怕冷,乏力,上楼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喉间有哮鸣音,一直使用舒利迭治疗。刻诊见:形体偏瘦,跗肿,偶有汗出,面青唇紫,舌暗、少苔、多津,右脉弦,左脉沉细数。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哮证,证属脾肾阳虚。治当健脾益肾,扶正固本,兼顾祛邪。予以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药物选用核酪注射液,穴位选取足三里及肺俞,在三伏和三九进行6次治疗,每次选1个穴位注射,每穴2 m L,交替取穴。患者前一年冬春季节未发病。在次年又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1年冬春季节均未发病。

按语:哮喘是由痰饮伏肺引发的疾病,难以治愈,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病位初在肺,多属实证,日久则致肺、脾、肾三脏俱虚。三伏时外界阳气最盛,人体腠理开泄,这时行穴位贴敷和穴位注射治疗,可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冬季是哮喘的好发之时,三九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行穴位注射能温阳补气、祛散风寒、补益肺肾。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有补土生金之意,具有健脾益气之功,作为保健要穴常在临床使用。现代研究认为,内脏疾病在体表有相应的反应点,甚至出现病理学改变[10]。临床大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T3~T7胸椎处皮温低、紧张度高,可扪及条索状或团块状的反应点。肺俞位于T3旁开1.5寸,为肺部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可以调整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核酪注射液含核酸、酪蛋白水解物及多种氨基酸,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人体免疫力[11]。在反应点处注射该药可以迅速、及时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5 脑血管疾病

5.1 治疗方法 ①注射药物:胞磷胆碱钠注射液。②选穴:风池或风府。③方法:每次取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2 mL。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5.2 病案举隅 患者,男,61岁,2019年3月9日初诊,脑卒中后1个月,遗留言语功能障碍,反应较迟钝,四肢活动尚可,肌张力正常,口角无斜,伸舌居中。刻诊见:神清,面色暗,语言謇涩,纳差,二便正常,夜寐欠安,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西医诊断:脑卒中后失语。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治当补气益阴,益脑填髓。予以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嘱患者伏案低头,风府常规消毒后,用2 m L注射器抽取胞磷胆碱钠注射液2 m L,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得气后回抽无血,即缓慢注入药液,按压至针孔无出血。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

按语:言语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中医将其归于“中风”“喑痱”“喉痹”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多在舌咽、脑,与心、肝、脾、肺、肾有关。风府归于督脉,是督脉和阳维脉的交会穴。《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故风府为治疗脑病之要穴。风府穴又名舌本穴,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意指该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故舌本穴可以治疗舌强不语。

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在脑病科应用较广,可以治疗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联合依拉达奉、奥扎格雷、尼莫地平、脑蛋白水解物、纳洛酮、川芎嗪注射液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改变脑膜生理功能,改善脑血流量与氧耗量,增加脑干部的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及神经传导,增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锥体系统活动,增强意识水平和运动功能,改善意识障碍,有促醒作用[12]。

6 小结

李佩芳教授临床选择的穴位注射药物大多价格较低、疗效显著,且操作方法简单,在神经科应用尤为广泛。穴位注射疗法不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其他疗法。今将李佩芳教授运用穴位注射疗法的临证经验推荐给同道,希望使更多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异丙嗪风池疗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墨风池诗词选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降低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化疗作用*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有效成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