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对癫痫儿童生长速度和骨代谢的潜在影响

2021-03-28林雅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卡西平抗癫痫血钙

林雅男

儿童癫痫是儿科常见病,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面部肌肉抽搐、肢体抽搐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由营养代谢疾病、脑损伤等因素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癫痫是一种在童年时期发生率高达0.5%的慢性神经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和临床药物质量水平不断提高[1]。其中70%~80%的儿童癫痫可以通过服用抗癫痫药来合理控制。癫痫是由异常的脑机能引起的慢性疾病。痉挛是由大脑神经元的同步放电异常引起的突然和暂时性的行动变化,包括意识、运动、感觉、感情、认知等过渡性异常。若治疗不当或处理不当,它可能会引起不可逆的低氧缺血性脑损伤。抗癫痫药主要是单剂口服的形式。随着临床药物类型的增加,需要抑制不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合理的使用药物,是治疗癫痫的前提。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在小儿癫痫中使用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的安全性和可能性,并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诊治的66 例癫痫患儿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癫痫的脑电图诊断标准;②原发性癫痫;③年龄≤14 岁;④无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⑤饮食及活动正常。排除标准:①其他精神疾病;②先天性疾病或发育不全;③药物禁忌证;④肝肾功能不全。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5 例;年龄4~12 岁,平均年龄(7.7±1.8)岁。研究组男20 例,女13 例;年龄3~13 岁,平均年龄(7.5±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视频脑电图及神经系统相关检查确诊后,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初始剂量为15 mg/(kg·d),每次给药后,附加剂量为5~10 mg/(kg·d),最大剂量为30 mg/(kg·d),直至疗效显著或患儿不耐受时停药,或正常治疗15 周后停药。研究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初始剂量≤10 mg/(kg·d)。服药1 周后,若没有明显效果,则单次附加剂量为5 mg/(kg·d),最大剂量为30 mg/(kg·d)。治疗周期与对照组相同。治疗过程中严格检测两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转换异常患者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根据患儿体征的实时变化调整给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癫痫症状完全控制,无发作;有效:癫痫症状部分控制,间歇性发作;无效:癫痫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随访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统计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3、6 个月的身高、体重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计算BMI,并进行组间对比。对比两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钙离子、血磷离子、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显效17 例,有效14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显效13 例,有效10 例,无效1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9.7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P=0.011<0.05)。

2.2 两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治疗1、3、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MI 分别为(16.0±0.2)、(16.2±0.5)、(16.3±0.3)kg/m2,均高于对照组的(15.3±0.3)、(15.5±0.4)、(15.4±0.2)kg/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血钙离子、血磷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2.35±0.17)mmol、(1.23±0.15)mmol、(34.74±2.47)ng/L;治疗后,研究组血钙离子、血磷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2.35±0.19)mmol、(1.23±0.19)mmol、(34.70±4.50)ng/L。治疗后,研究组血钙离子、血磷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对照组血钙离子、血磷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2.36±0.17)mmol、(1.24±0.11)mmol、(34.30±2.37)ng/L;治疗后,对照组血钙离子、血磷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2.11±0.28)mmol、(1.10±0.30)mmol、(22.63±4.51)ng/L。治疗后,对照组血钙离子、血磷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腹泻1 例、皮疹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发生腹泻2 例、皮疹3 例、恶心4 例、呕吐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P=0.011<0.05)。

3 讨论

儿童癫痫的患病率很高。癫痫的发生与生活环境、遗传基因、病变部位等因素有关。儿童癫痫有多种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该病主要发生在7~10 岁的儿童。研究表明,儿童癫痫可以改变睡眠结构,降低睡眠效率,导致睡眠中多次觉醒,增加行为认知障碍的可能性。部分儿童癫痫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癫痫的主要人群是儿童,尤其是低学龄儿童。在这个生长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更加活跃。神经元的频繁和过渡性放电可诱发癫痫。目前,对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儿童癫痫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向是缓解和控制癫痫。治疗过程漫长,儿童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2]。虽然对癫痫症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服用常规抗癫痫药物后,常发生胃肠道反应、肝损伤和血液系统损伤。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受到影响,导致身高和体重均不占正常年龄儿童的主导地位。长期服用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儿童骨代谢功能下降[3]。骨代谢的降低会导致儿童骨密度、骨营养吸收等机制的异常。如果儿童长期处于骨代谢异常状态,骨折的几率会大大增加[4]。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骨的生长和代谢主要依赖于骨细胞和其他相关细胞的联合作用。基于此,近年来,我们在癫痫治疗中重点监测儿童骨健康状况,并通过骨代谢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希望对改善儿童癫痫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丙戊酸钠是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其药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控制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和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从而将神经元兴奋性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效抑制癫痫症状的发作[5]。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根据自身体重服药,治疗效果理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长期服用丙戊酸钠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癫痫,但会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在引起常规不良反应的同时,其神经认知功能和骨代谢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副作用已成为儿童家长关注的主要问题。因此,临床药物应用的局限性增加,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奥卡西平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给药后能在短时间内起效。相关研究指出,奥卡西平治疗可有效抑制癫痫患儿神经元的异常高频放电,从而避免癫痫的症状。相关研究指出,奥卡西平治疗可有效抑制癫痫患儿神经元的异常高频放电,从而避免癫痫发作的症状。奥卡西平的抗癫痫机制包括:①阻断电压敏感的钠转运通道;②抑制谷氨酸兴奋突触后电位神经,减少谷氨酸释放;③直接作用于钾通道,通过调节电压激活钙通道,从而减少激活的钙流量,有效阻断谷氨酸的传导通路,导致兴奋性降低。

综上所述,抗癫痫药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长期用药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治疗失败。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相比,在治疗效果、安全性、生长发育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卡西平抗癫痫血钙
奥卡西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预后分析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奥卡西平片致白细胞减少1例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探讨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
术前血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价值分析